(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中山 528429)
【摘要】目的:分析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推广水针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娩方式,结合拉玛泽减痛法。观察组:在临产后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出现剧烈腰痛时,用无菌注射用水在产妇的腰部及下腹部进行穴位注射阻滞镇痛。结果:观察组非优质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对象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新生儿5min窒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疼痛评价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针用于分娩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缩短产程,理论上从而降低滞产、难产、中转剖宫产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娩;水针;镇痛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31-02
分娩镇痛一直是产科研究的重点,大量循证研究显示无痛分娩可以降低难产、中转剖宫产风险,改善妊娠结局[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以腰段硬膜外阻滞麻醉为主,镇痛效果好,但是局麻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2]。水针镇痛分娩法是指以无菌注射用水穴位注射压迫阻滞部分神经传导进行镇痛的一种分娩镇痛方法,理论上可以避免局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是其镇痛的效果仍然有待商榷。本文采用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入组,评价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入组。入组标准:①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分娩的初产妇;②有完整的产前检查;③有主动要求镇痛分娩的;④无原发性基础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情况良好;④产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局部存在皮肤损伤,无法进行局部注射;②拒绝参与研究;③配合能力较差。入选对象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6.4±2.1)岁,孕周(38.6±0.9)周。初产94例,经产6例。观察组50例,年龄(26.1±2.5)岁,孕周(38.5±1.0)周。初产96例,经产4例。两组对象年龄、孕周、初产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娩方式,结合拉玛泽减痛法。观察组:在临产后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出现剧烈腰痛时,用无菌注射用水在产妇的腰部及下腹部进行穴位注射,起到机械性刺激及压迫作用,阻滞部分神经的传导,达到镇痛的目。具体的操作方式:选取 7 个点作为注射部位,在第一产程中注射小量注射用水达到阻滞疼痛效果。A、腹部:耻骨联合上 2cm、双髂前上棘内侧 2cm,共三个点,用 5ml 注射器抽取 5ml 注射用水,皮肤消毒后,注射器针头与皮肤角度呈 5°~10°各点皮内注射 0.5ml,形成直径约 1~1.5cm 皮丘,皮下再注射 lml 无菌注射用水。B、腰部:在第 5 腰椎棘突划一纵线,左右旁开 2cm(两个点 ),由此向下 2cm ,共 4 个点,消毒后注射器针头与皮肤角度呈 5°~10°各点皮内注射 0.5ml,形成皮丘形成直径约 1~1.5cm 皮丘,皮下再注射 lml 无菌注射用水。
1.3观察指标
难产、中转剖宫产、滞产、产钳助产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5min窒息评分。产妇主诉分娩疼痛情况,依据KEELE 标尺图评级法将疼痛分为5 级:极度疼痛、重度疼痛、轻度疼痛、基本不痛、不痛。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5min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疼痛分级采用秩和检验,难产、中转剖宫产、滞产率以及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观察组非优质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拉玛泽减痛法,采用水针穴位注射阻滞镇痛,观察组对象分娩的疼痛明显减轻,未见极大疼痛,注射后产妇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紧张恐惧情绪明显改善,能平静自然的感受到每次宫缩,而几乎无疼痛的感觉。研究中,观察组重度疼痛也仅占12.00%,约22.00%的对象基本不痛。疼痛的减轻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妇分娩的信心,提升配合能力,引导规律宫缩,缩短产程。研究中,观察组第一产程缩短4-5h,第二产程缩短0.2h左右,滞产、难产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Meta分析证实水针分娩镇痛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本次研究因样本例数不足,未得出两组中转剖宫产存在差异的结论,相信随着样本的扩大,水针降低剖宫产的效果将得以凸显[3]。
无菌注射用水穴位注射,注射到局部起到机械性强刺激及压迫作用,阻断了部分神经传导,提高了产妇疼痛阈值,从而起到了镇痛作用[4]。采用水针穴位注射,减轻产妇分娩时极度疼痛,效果满意,其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不需麻醉师操作及监护,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掌握,产妇清醒活动自如,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从而促进自然分娩[5]。
小结:水针用于分娩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对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兴会,代莉,.我国自然分娩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99.
[2]杨晓涛.无痛分娩对产程、新生儿及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62-63.
[3]赖荣娣,何永红,周慕慈,等.水针疗法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7):224-227
[4]黄童莹.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4):198-200.
[5]素芳,陈美林,杨美球.水针穴位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7,36(21):137-139.
基金:本文是“中山市医学科研项目(水针镇痛分娩法在临产中镇痛效果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7A020348?的科研成果”
论文作者:刘丽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产妇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产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水针论文; 用水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