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当今中国,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能培养出面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吗?!
时代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变化已经刻不容缓。心灵饱受创伤、在分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多么渴望父母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
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生命中。
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请赏识你的孩子吧,成功和喜悦在等待着。
赏识教育语录
1、在各行各业都要有合格证的今天,做父母的难道不需要合格证吗?
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3、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4、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的农民。
5、或许您不是天才,但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6、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7、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8、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
9、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一名也自豪。
10、赏识教育是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11、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12、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精髓
基本理念:学会赏识。
科学规律:走进生命,发现潜能,唤醒自信,尊重差异,引导自选。
操作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来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来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的操作误区
赏识在父母的操作中很容易进入两种误区:
一种认为赏识只能是表扬加鼓励,不能批评。
事实上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在操作层面上与批评、挫折是相辅相成的,好像手心手背,缺一不可,这是孩子的成长轨迹决定的。
父母把赏识理解为单纯的表扬与鼓励后,往往会为赏识而赏识,且这种赏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尤其是在面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的时候。另外,父母会把这种狭隘的赏识建立在孩子已有的成就上,于是赏识成了一种锦上添花,一旦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赏识便萎缩成抱怨。总之,在父母的概念里,首先是孩子做什么,其次才是自己是否赏识孩子。还有一种,父母先预支自己的“赏识”,一旦“赏识”无效,父母就变本加厉。于是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所谓的赏识其实是狼外婆的甜言蜜语。
父母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后,另一个误区就是不敢批评孩子,认为赏识就是事事顺着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能批评。赏识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对事不对人。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
肤浅的表扬与鼓励伴随着的往往是对孩子的迁就,忍下的火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便终于爆发了,于是,亲子间的裂痕更大。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父母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另一种认为赏识就是避免让孩子遭受挫折,又担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温室中的花朵。
赏识与挫折也是互相补充的。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上的挫折太多。
孩子除了看得见的有形生命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生命。对于孩子的有形生命,父母呵护有加,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做了,该孩子自己担的责任父母担了,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对于孩子的无形生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学习好,也不能多表扬,要防止翘尾巴;学习不好就更不要说了,苛刻指责是家常便饭,父母不负责任的批评指责甚至无原则的打骂,让孩子的心灵屡屡受伤。如果说有形生命和无形生命分别是翘翘板的两头,有形生命那一端是上翘的,无形生命这一端是下降的,翘翘板失去了平衡,该有的挫折没有,不该有的挫折却太多。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
而且,孩子深受社会的影响,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并不存在温室之说,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因此,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赏识教育的操作方法、步骤
我们将赏识教育的操作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自我调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信任和宽容。
这种信任是广义上的信任,不仅仅是对品质的信任,更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得不尽人意时,父母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父母的信任,让孩子看见父母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表现在4个方面:打击孩子的自信;将孩子与别人比;情绪化地迁怒于孩子;在孩子遭受挫折失败时表现悲观。信任孩子首先要做的便是剔除这4种不信任的表现。父母对孩子信任的过程也是重建自己光明思维的过程。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停止对孩子的身体和语言的暴力,其次恰当运用赏识的4种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在效果上,口头语言不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如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不如心灵语言。大多数父母都习惯于用口语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在口语交流中遇到困难的父母来说,其他3种语言可能更有效。
在信任的同时要宽容,父母之所以不信任孩子,是因为孩子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宽容也就是接纳,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同时,宽容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父母的反省,对孩子身上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父母或多或少都负有一定责任,因此,反省是必不可少的。
在自我调整的基础上,进入第二层次:“理顺关系”。
信任使孩子的脸上逐渐又有了笑容,那颗压抑的心又开始燃起希望。宽容使孩子浮躁的心重新归于踏实,他有了重新探索生活的信心。但这一切,并不能真正保证孩子一帆风顺,也许这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修炼的过程刚刚拉开序幕,要想把握剧情的发展,父母还需要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尊重。
信任与宽容说到底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教育真正成功的标志是孩子内心形成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否则,就好比一辆汽车坏了发动机,仅靠外界的推力,速度既慢,又累死了推车的人。
尊重意味着自由和平等。自由可以重建孩子的责任感,自由当然是相对的自由,在放手和放权的基础上,孩子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而平等则表现在和孩子的沟通上,沟通有两大技巧,一为请教,一为倾听。
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懂得对自己负责的孩子。
责任心的培养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放手,孩子该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穿衣吃饭,比如学业上的安排,比如早晨的起床,比如困难面前的抉择,让孩子尽他对自己对家人该尽的义务。同时,还孩子权利,让孩子有权决定看什么书,有权决定参加不参加复习班,有权决定买什么衣服,有权决定和谁出去玩,有权决定喜欢哪个歌星,让孩子享受他作为个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造就一个人的责任感。
接着进入第三层次:引导成长。
只有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孩子才会重新信赖父母,从内心里接纳父母。引导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激励,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另一种是提醒,特别在孩子难以自控的情况下给予及时的帮助。在引导成长这个层次里,激励起着正向的作用。孩子在3种状态下需要激励:
在顺境中,激励是为了锦上添花;帮助孩子改正弱点时需要激励;在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需要激励。
3种状态,3种激励,都是为了给孩子找感觉。感觉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有了自信,就有挑战明天的力量。引导孩子成长,除了正向的激励,还需要反向的提醒。所谓提醒,赏识教育把它理解为督促和批评。这要讲究教育艺术性。需要指出的是,赏识下的督促和批评是有条件的,是以不伤害孩子自尊为前提的,也就是对事不对人。
父母的提醒孩子能从心底里接受,方为有效。有效提醒的前提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足够的威信。
父母在完成这3个层次后,孩子基本上可向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3个层次如同一个金字塔,在金字塔的顶端是孩子的成长。
第四个层次:辅助层次——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大致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夫妻之间感情的和睦,这是和谐的基础。在父母吵闹声中长大的孩子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令孩子脆弱,经不起打击,对于缺陷看得很重。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里,若一方在孩子面前指责抱怨打击另一方,那给孩子的影响则更加恶劣。
在父母感情和睦的基础上,家庭活动的多样化便是良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浓缩的小社会,家庭活动不但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在与父母多方面的交流中,了解并理解社会,扩展知识面。
在家庭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好的家庭氛围还包括家庭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许多不善于交际的父母组建起家庭来往往也是封闭型居多。其实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经常接触外界社会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成熟更能适应社会。
总之,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积极进取的原动力。
经过4个层次的努力,父母在操作上便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提升了父母的教育能力,这样的赏识才全面、系统,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教育是最有活力的领域,绝对没有固定的标准,赏识教育操作体系也如此,父母自然会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原则。
赏识三须
赏识与激励,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指路牌”。这是许许多多父母的深切体会和经验。
赏识与激励,一须把握时机,二须注意尺度,三须态度真诚。这也是许许多多父母的深切体会和经验。
把握时机
孩子身上会不断地闪烁出亮点,有时很微弱,而且稍纵即逝。我们成年人要慧眼相识,立刻捕捉。此谓“时机”之一。有一位母亲,在下厨忙于烹饪之际,无意间听女儿说了一句:“我们班的李楠真可怜,连一口热饭也吃不上。”这位母亲没有充耳不闻,而是立刻捉住“可怜”二字,深情地夸奖女儿:“就凭‘可怜’这两个字,我感受到了我女儿的爱心与同情心。这是做人的美德。来,说说看,我们怎样帮助李楠同学……”一句赏识的话,会使女儿一辈子有爱心,也未可知。“时机”之二,是孩子遭受挫折或委屈时。还是这位母亲,当女儿因为作文被判了最低分而难过时,母亲笑呵呵地说:“我女儿的字简直像硬笔书法,继续练,将来当书法家。”女儿顿展愁眉……
注意尺度
孩子身上出现优点,成年人每每表示赞赏,在夸奖的时候免不了“上纲上线”,说“这充分说明你高尚,伟大”云云,这就显得有些过。过犹不及,反而使孩子对自己的优点认识模糊,甚至错位,因而未起到巩固优点的作用。有经验的父母、聪明的父母,往往都能比较好地把握赏识和激励的尺度,既不就事论事,又实事求是,从而使孩子对自己的优点有一个比较清醒、比较恰当的认识,这会有利于优点的发扬光大。
态度真诚
笔者听到一位父亲“诉苦”,说他的儿子“不知好歹”,受了父亲的夸奖反而抱怨父亲挖苦人。笔者听这位父亲细说根由之后,不得不直言相告:儿子受了夸奖“不领情”,根本原因在于父亲缺乏真诚态度。试想,儿子对自己所出现的差错,已经有了朦胧的认识,本来希望听到些宽慰、赏识的话,抑或是批评几句反倒心安些,没有想到父亲却说:“比起那些被学校除名的学生,我儿子还是好样儿的呢!”这不是明摆着挖苦孩子吗!所以说,表扬、赏识和激励,要态度真诚,言辞中肯。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