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创新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功能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是流通主导型经济,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商品流通地位已经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必须从创新的角度认识流通的功能。随着生产与流通日益融合,边缘界限益愈模糊,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对独立形态逐渐隐退,在流通的大一统情况下。流通本身具有的功能日渐多元化。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承担着价值实现,必须渗入到生产各环节,实现流通组织功能的重新整合。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弱化的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以及加入WTO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峻挑战,农产品流通滞后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功能弱化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1、流通组织对农户生产的导向性差。没有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流通主导型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组织要发挥对生产的导向功能,实现市场需要什么,引导农户生产什么。
2、经营功能单一。在农产品市场上,多数经营组织在组织产品销售,仅仅承办简单的“买”和“卖”业务,从产地购进产品,然后组织销售。生产环节与消费市场被严重割裂,没有发挥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和发现消费功能。
3、农业产业链带动力弱。农业发达国家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做大农产品加工增殖文章。通过利益链条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联合起来,纳入一体化经营,一个以产品流通为中心的产业群不断诞生。而在我国具备这样功能的农产品流通企业还是不多的。4、农产品流通组织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的引导力相当薄弱。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卫生、质量监控标准,农业发展必须走精品农业、质量农业、标准农业之路。流通组织作为重要的市场组织者,要义不容辞承担这一责任,帮助农户树立标准化意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走上标准化。
二、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创新的内在分析
首先。对生产者来说,生产过程在流通环节里“继续进行”如加工、运输、保管、包装、分拣、冷藏等劳动主要通过流通组织来完成,不再简单易货。流通组织为了与外界保持联系,不仅要对流通进行大量投入,而且需要提供广泛的生产性、技术性和商业性服务,流通所要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价值实现,农产品流通内容已经泛化了.这就是以流通为核心。各种相关的产业链已经被拉长了。
其次,从消费方面看,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流通组织要适应这一转变,积极组织生产,为社会提供被市场接受的商品,流通组织要渗入生产,组织生产,实现消费,满足消费。保证产品货畅其流,紧紧抓住消费热点,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最后,就流通本身来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和消费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都需要通过流通过程才能获得相应的解决:于是,流通职能负荷加重,范围在扩展,地位在提高,它不再是只追随生产,保证生产,而是要从经营战略上引导生产,从一开始就参与农业生产,而流通组织最终的使命又是以适应多样化的个人消费为依归。
三、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创新思路
1、突出先导功能。
马克思在谈到流通对生产的作用时指出:“它开始只是涉及生产的余额.后来就逐渐触及生产本身了”;“需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满足新的需求已经成为目的,因而生产更有规则性并且扩大了。”“在某些地方农业本身完全由流通决定,转变为设定交换价值的生产”,农产品流通的先导功能日趋突出。农业现代化不仅迅速解决了粮食自给,还有大量出口,随后“生产过剩,消费饱和”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充分说明农产品生产必须走需求导向型之路,依据市场需求,实现产需结合,配置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发挥流通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
发挥先导功能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农户提供有效需求信息,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生产,合理调整结构和数量,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培养区域主导产业。激活全新市场需求角度,积极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开发潜在市场,使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脱颖而出,在动态中培养主导产业。稳定市场,减少价格波动,有利于流通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积极探索农业流通先导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
一是商品契约型,也叫订单农业一般由工商企业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同农户签订合同,进行农产品生产。以美国为例,1960年农业生产中93%鸡、98%甜菜、40%马铃薯和95%鲜牛奶都采用订单农业方式生产。
二是要素契约型。主要由出资方(例如大型涉农企业集团或各类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建设资金,农户提供土地、鱼池、劳动力及自有设备等生产要素,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实现要素组合。这种生产模式,相当于出资方以预付金方式,提前定货,确保货源。
三是外部效应型。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自己创办科技示范园和生产基地,引进和开发推广优质高效农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上积极仿效,紧跟市场步伐。曾经培育优质小麦良种的河南省博爱县的绿园科技园区,以生产鲜花为主,市场销售十分畅销,在其带动下,周围村庄已有40多家农户的日光温室由蔬菜转向鲜花生产。
2.强化服务、发现消费功能。
时代正在队生产者中心社会向消费者中心社会转移,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成为常态,消费者主权思想成为支撑流通业发展的主导思想,流通组织的功能,也由最初的行政配给功能向满足即期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创造崭新消费需求功能转变。
首先是刺激农产品消费需求,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农村市场普遍出现疲软现象,说到底还是流通问题,流通组织要在刺激消费上做文章,广泛地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多品种、高品质农产品投放市场,“农业愈是被卷入商品流通,农村居民对个人消费的产品需求就增长得愈快”。
其次是消费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组织的功能总是适应于特定的经济环境,今天农产品消费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二是食品结构中,直接粮食消费下降而间接粮食消费上升;三是自给性比重越来越小,商品性比重越来越大;四是消费行为,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消费档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五是消费类型由抑制性向个性化转化。流通组织只有强化服务和发现消费功能,才能适应消费环境的变迁。
再次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要求。21世纪的消费方式完全取决于商业形式,流通组织功能的完善将制约和影响着现代消费内容和质量。就农产品消费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及市场布局和经营业态,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人们生活质量深度和广度,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质量、高档次、高营养、新口味农产品琳琅满目,这些都得益于流通组织挖掘消费市场的结果。
最后是面对国际竞争,组织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对外放开,国外农产品组织已经向我们进发,以现代营销方式和经营理念,不断开发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吞噬着我们的市场。现实表明,即期消费已趋于饱和,而开发新的消费市场成为打胜这场战争的关键,流通组织要提高竞争和战斗力,就要不断强化服务和发现消费功能。
3、拓展加工增殖功能。
所谓农产品加工,就是以农产品为劳动对象,进行劳动再投入,以保持或提高其原有价值;或者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复合性再生产,以充分发掘其使用价值,提高农产品有效利用率,使之更适合于各种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要。
农产品流通组织将功能向加工领域延伸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电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农产品加工增殖给流通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为流通组织开辟市场创造条件,节约交易成本。
农产品加工转化是缓解目前我国农产品低水平过剩,实现农产品增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由于国内粮食阶段性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民利益,国家每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用于粮食价格补贴和粮食超储。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对超储粮进行加工转化.不仅可缓解粮食供过于求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
农产品加工转化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世贸组织有关条款规定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允许实行补贴,对国内农业补贴也将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我国玉米、大米、小麦、油料等农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比国际高出20%以上),加入世贸组织将会给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如果我们能解决好农产品加工转化这一关键环节,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使农产品大幅增值,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就能抵御入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
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产品加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例如,美国农业劳动中,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劳动力占43%,我国目前有剩余劳动力1.8亿人,若按这个比例,这将是实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引导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农产品标准化是借鉴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原理,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标准化管理。
20世纪来,我国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标准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显得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质量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标准;缺乏系统的监测体系;执行标准化主体——农民素质不高。因此农产品标准化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重要技术壁垒。要把我国的农产品从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必须走农业标准化之路。
首先,农产品流通组织应当树立强烈的农业标准化意识,成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的主力军。农产品进入市场除了需要有效的组织流通外,更重要的是产品要质量过硬,符合国际质量检测标准。当前我国农业正向标准、品牌、精品农业转变,流通组织应该及时把握这一趋势,严格生产、加工、采摘、包装程序,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其次,实施严格的标准化操作规程。(1)加强对农民产前标准化指导。流通组织指导帮助农户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农业,化肥等主要生产资料,(2)实施产中生产工程和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标准化农业对农业的生产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就农作物而言,何时施肥,何时灌溉,何时施药,都有特定的时间和节点限制。克服农户生产过程的随意性、经验性和盲目性;(3)实施农产品采摘和加工标准化管理及产品市场准入质量检验。农产品采摘后要经过特殊处理和贮藏,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容易造成大量的采后损失,经过标准化工序后的产品能不能进入市场,流通企业最后要严把质量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绝对不许进入流通。宁肯暂时损失,也要追求以质量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