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作福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_卢作孚论文

陆作福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_卢作孚论文

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工教育论文,启示论文,思想论文,卢作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03)02-0074-03

卢作孚(1893-1952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者、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旧中国“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杰出代表,其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拟就其职工教育思想作一探讨。

一、职工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卢作孚职工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完善的过程。

(一)职工教育思想的萌芽及初步实践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卢作孚认识到,真正爱国的途径是从事民众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唤醒民众。他于1921年到泸州任永宁公署教育科长,就任后,积极开展了通俗教育活动和新教育实验,影响遍及全川。卢作孚力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砸碎旧的教育体制,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在教职工的选拔上,他挑选了一批有新思想的人物,如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穆济波、周晓和以及胡兰畦等,到川南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去任教,替换了原来维护旧思想的人员。卢作孚还把永宁地区的所有中学校长集中起来,组成一个考察团,到上海和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去参观学习,办了一个教育巡回指导人员训练所,以加强对各个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川南的新教育实验是卢作孚职工教育思想真正付诸实践的开端,改变了整个永宁道的教育局面。但此改革仅历时一年多,就因1922年的四川军阀混战被迫中断。1924年卢作孚在成都创办了通俗教育馆,对馆内的职工十分严格,要求职工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变化,有艺术,要正确、迅速,力图吸引更多的人。这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教育职工今后将如何从事建设和如何为民众服务。

(二)职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

1924年卢作孚为四川省政局拟定的办法纲要,标志着其职工教育思想的体系的正式形成。严定职工的办公时间,注重办公程序;要求职工读关于政治、经济、教育、身心修养和其它问题的图书,每日举行一次读书会,每周一次讲演会;职工得参加各种有益的、积极的运动、比赛、音乐等强健体格,以抵制赌博、嫖娼、吸食鸦片和麻醉品等不良嗜好和行为;职工应早起做晨间运动,集体吃饭,倡导节俭;对各职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其它社会方面进行考察,使职工相互影响,提高对工作的兴趣。另外,加强对各级人员本职工作的训练,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有显著成绩者加以任用。这一职工教育思想体系范围之广,包括德、智、体等方面,为乡村建设、民生公司及其任四川建设厅厅长时的职工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给予了职工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

(三)职工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925年四川内战再次爆发,卢作孚的教育救国实验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他深感依靠军阀支持办好事业是不可靠的,于是辞去通俗教育馆馆长职务,选择了依靠实业振兴中华的道路。1925年在合川筹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此结束了作为一个纯粹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和民众教育倡导者的活动,开始了兴办实业和同时兴办科学文教事业的新的一生。在四川的乡村建设、民生公司的发展及其任四川建设厅厅长时,其职工教育思想臻于完善,内容更丰富。他提倡“民生精神”,对全体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职工进行工作作风及个人品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尤其注重人的训练;重视职工的智力开发和培训,制定实施了“全员训练”与“全面训练”的方针,即公司所有人员(包括高级职员)都须不断培训与提高。

二、职工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目的到内容到方法,一应俱全。

就其职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他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博众家之才长而又独树一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职工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倡导者,卢作孚把“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1]作为其职工教育的宗旨。认为职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职工熟悉眼前业务,使职工有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公司或机关发展的需要,而是对职工进行各方面知识、能力和技能训练,培养职工遵守纪律、热爱公司或机关、热爱国家的品德,以提高其整体素质,最终通过个体成功达成社会成功。他在《我们的要求和人的训练》一文里指出:“我们训练人不是要求他们仅有一种自我吃饭的能力,他们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要求,缺乏习惯,缺乏能力,应该要求他们都有能力帮助社会,帮助社会排除灾难,帮助社会创造福利。”[2]

(二)职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践活动

德、智、体、美“全面训练”是卢作孚职工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民生精神”的训练居于首位。如此丰富的教育内容使职工不仅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而且身强体壮,掌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能胜任许多艰巨工作。职工教育思想的具体实施则主要在乡村建设、民生公司和担任四川建设厅厅长时的实践活动中体现。

1、思想道德教育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卢作孚职工教育思想的一个特征。他主张把职工培养成爱国家、爱社会(集体)的社会人才,因此提出“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3],“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1]的口号,认为工作的意义在社会上,工作的报酬亦在社会上,个人的活动只有融入社会当中,人生乃有无穷的快乐。具体表现在思想作风上教育职工要公而忘私,不图个人名利,一心只为社会;在工作作风上要求改变旧的宗法关系,建立现代化的集团生活;民生公司的所有训练班都有精神教育课,主要灌输振兴中华、实业救国的思想,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即“民生精神”。民生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民生精神”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卢作孚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各种抗日救国活动:印发传单,张贴标语,上街游行,进行军事训练;在公司的朝会上,要求全体职工高唱激动人心的抗日救亡歌曲;在每个职工的洁白的床单上,印着卢作孚拟定的警醒大字:“作息均有人群乐,梦寐毋忘国家难。”[4];集体主义表现在通过举行各种集团活动,如集体结婚,集体参观旅行等,教育职工要有集团精神,以增强职工对集团生活的乐趣,丰富职工的健康生活,也使职工从集体活动中学得新的知识和好的经验;艰苦奋斗体现在教育职工反对浪费,崇尚节约,要求职工做到艰苦朴素,一律穿粗“麻麻布”短服,婚丧、生日不请客,不送礼,不染烟、酒、赌、嫖。

2、文化知识和技术教育

培养职工的现代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卢作孚职工教育的出发点。他认为中国缺乏技术人才,尤缺管理人才,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则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他购置大量图书,建图书馆、阅览室,设巡回书箱,自编教材,开展职工文化知识和技术教育。在乡村建设中,卢作孚挑选一批职工,训练其某些职业技能、新知识、生产方法及对集团生活的乐趣,再让这批职工去对民众进行教育,这反映了他在职工教育思想中通过“个人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社会,社会影响国家”,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的思想。在民生公司,设有文化学习班、业务学习班、技术学习班、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园,开展读书会、讲演会及各种比赛活动,公司还选派一些职工进入各种专业学校和出国深造,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以消除文盲,提高其文化技术水平。对普通职工和工人的家属,办起了一个职工家属工业社,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在任四川建设厅厅长时也设立了图书馆,馆内购置了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各级人员需要阅读的常识书报。要求厅内各级职工、雇员及勤杂人员(股长以上主干人员及技术专家除外)每天晚上读书两小时,并写读书心得;各级职工、雇员每天写工作日记,详细记录所办案件的事由及处理办法。卢作孚还邀请一些技术专家作技术报告或学术讲演,并宣读本职工作的计划及将来展望,要求听讲者做笔记,并提出优缺点。这无疑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举措扩大了职工的知识面,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较好地适应了现代技术进步的要求。

3、体育和美育

以“提倡体育,更兴民族”为目的,民生公司的训练班均开设音乐、体育课,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如组织职工歌咏队、游泳队、各种球队和短足旅行等。

(三)职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卢作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职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其职工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丰富了其职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1、在卢作孚职工教育思想所用的方法和手段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他强调“从行为上去影响别人,自己让人佩服,才会收到教育人的效果;以事业的成绩去影响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同情、支持,进而收到改革社会的良效。”[4]如在教育职工有艰苦朴素的精神时,带头穿“麻麻布”中山装。

2、因材施教。成立职工教育联合会,以每一机关为学校教育组织,依程度高低划分班次,根据职工的工作及生活特点,因时因地因材施教。“教授时间不须一致,在各部分工作暇余,分别地方,分别航线,分别工作人员而制定实施。”[5]

3、理论与生活相联系。主张员工培训不应仅局限在死的书本上,提倡“留意实际生活”。认为“读书只能作为求知识的帮助,不能只从书本上求知识。我们应从野外去获得自然知识,到社会上去获得社会的知识。”[6]因此要求“凡岸上工作人员在星期日,或偶在工作绝少之时间,船上工作人员偶在停船之时间,必整队到有意义的地方参观,”[6](P378)使工作与生活紧密相联。

4、榜样示范法。认真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经验,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举行成绩展览会,积极鼓励职工参观,使职工能彼此学习、交流和相互提高;率职工考察团出川,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可算是汇通百家,博采众长。

5、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通过在朝会、读书会、讲演会上宣讲“民生精神”和集团生活的精神,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和文化活动,甚至在寝室里张贴,床单上印刷,从而把民生精神扎根在职工脑海中,落实到职工工作和生活中。

6、奖惩法。为激励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卢作孚严格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以奖为主。奖励的办法是精神和物质并举而以精神为重。至于惩处,则明确指出:“惩处在促人省悟,绝非表示厌恶,不可使觉绝望,免职、解雇不可轻用。奖惩有力不在重轻,而在考核确有依据,无可侥幸,在经常举行,非偶然为之。”[7]这一方法使广大职工树立了公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职工教育的效果及其启示

“民生精神”是卢作孚职工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在职工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鼓舞下,全体职工团结一致,精神面貌大为改变,公司内部形成了工作兢兢业业、不畏艰苦、富于进取和创新的良好气氛,这与当时其它企业职工意志消沉,乃至腐化堕落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更是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对职工的民生精神教育达到了爱祖国、爱公司、爱顾客、爱工作的目的,成功地把民生精神变成了物质力量,成为民生公司奋发图强,战胜各种困难的力量源泉,为中国树立了最早的和最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典范。同时,也正是民生精神的凝聚力和作用力,才使民生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为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为我国航运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在抗日救国运动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仍然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青年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思想。爱国精神使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集体精神使人融入集体,发挥团体的效力;敬业精神使人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总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其潜在的资源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有可能引发这样或那样的事故,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卢作孚十分重视职工的智力开发和培训。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办事须尽力延揽人才,更须尽力训练人才”。[3](P283)为此他不惜重金和时间开展职工培训。据1936年统计,在10年间受过训练的民生员工达到3580多人,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93%。[8]培训的内容既有技术课,也有思想政治课,其培训内容之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创举,因此民生公司享有“社会大学”的美称。他还选派一些职工进入各种专业学校和出国深造,前后共达百余人,这在当时的国内外企业是罕见的。建立“先培训再任用”的制度,即职工被录取后,必须经过短期的业务和思想训练,然后根据不同能力安排不同工作和职务。卢作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制定并成功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提升计划,以制度化的安排促进职工素质提高。这一对职工进行智力投资,把企业的职工培训提高到全员训练、全面训练的高度的做法在中西资本主义管理史上是一种创见,为职工创造了再学习、再提高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强了职工在企业的提升感、成就感和归宿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而这也正是目前我国企业与世界接轨,提高职工技能和素质,以增强竞争力而在管理机制上的变革,由此反映出卢作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远见卓识。反观现在不少管理者,他们普遍缺乏这种“人力资本经营”意识,看不到“职工培训提升”文化的重要作用,职工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很差,企业缺乏竞争力。因而,卢作孚的“人力资本投资”观念对现代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卢作孚能在30年代的旧中国,知识和人才倍受蹂躏,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就把人的因素和人的知识、技术与培训提高到如此高的地位,是难能可贵的。中国加入了WTO,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会出现大的调整和重新配置,人才的竞争将由一般的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9]所以,人才争夺战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大,这就更需要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和善待人才。

标签:;  ;  ;  ;  

陆作福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_卢作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