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调查的量化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前调查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含义是指在项目审计计划确定后,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机关(一般为审计组)采用一定工作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资料,以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过程,它是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审前调查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使审前调查在程序上合法化
审前调查工作应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正式审计之前进行最为妥当。尤其是当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或开展较大规模的效益审计时,多数采取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的办法开展审前调查,这时更应将审前调查安排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进行。
(二)用审前调查报告或调查表来体现调查成果
审前调查的成果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体现应视不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出具审前调查报告的情况主要应是规模较大、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的审计项目。而普通审计项目及经常发生的临时性委派任务,如某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则以编制简洁的审前调查表来体现调查成果较为合适。可以把审前调查表作为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按照底稿的要求规范地填制,在底稿中将审前调查应了解的内容分别列示出收集到的资料名称及其来源,还要重点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近期发生的变化等。
(三)将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内控制度的初评予以量化
1.运用德菲尔法量化审计人员的经验确定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尤其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账户层次的二次修正过程中,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对同一账户,不同的审计人员会作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克服主观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合理性,建议推广使用德菲尔法将审计人员的经验予以量化,以减少重要性分配中出现重大偏误的可能性。
以分配法中对重要性水平的二次修正为例,运用德菲尔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出德菲尔小组。该小组通常由3~7人组成,包括项目负责人、审计组长、审计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都拥有分值相同的一票,也可以对不同成员的投票赋予不同的权重。(2)编制报表账户评分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各种风险因素、获取证据的难易程度等,对评分表中的每个账户进行打分。在打分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地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打分,不允许互相讨论。(3)对评分表中的打分综合处理。根据评分结果及不同小组成员的权重求出每个账户的平均重要性水平。这种方法的运用就是对需要多年审计经验进行判断的事物经凝练提高,以可操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将集体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汇于一体的方法,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2.运用内控制度测试表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予以量化评价。
对内控制度的量化评价首先要取得内控制度测试表,或以此表为基础做适当的调查,再根据测试逐项进行量化打分,并加总求和,最后根据评分等级作出初步评价。
评价分四个等级(总分100分),具体标准为:(1)评价结果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表明被评价部门的内控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水平较高,操作行为规范,隐患得到有效控制。(2)评价结果80分以上(含80分)为“良好”,表明被评价的部门内控制度较健全,执行制度较好,基本上达到了防范风险的要求,但个别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管理。(3)评价结果70分以上(含70分)为“一般”,表明被评价部门虽然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不够完善,内部管理意识欠缺,有时存在有章不循现象,有可能出现案件事故。(4)评价结果70分以下为“差”,表明被评价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较混乱,风险意识淡薄,有章不循现象较为普遍,经常出现差错或责任事故。
对内控制度的初步评价建立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学准确的成分,因其直观易于操作,从定量到定性弱化了凭主观印象评价的随意性。内部控制的准确评价,也有利于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要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四)以检查复核制确保审前调查质量
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审前调查的检查复核,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尤其当通过审前调查有较大的收获时,这种重视就会演变为一种自觉意识。达到这样的状态,审计人员就能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审前调查规定中相对宽泛的缺陷。
为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时间上应给予充分的安排,一般的审前调查力争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当我们接受临时审计任务,时间不允许做深入细致的审前调查时,为避免因调查仓促造成调查内容的遗漏,采取的策略是不仅在进点前要有针对性地调查,进点后也要根据需要利用一定时间调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些“小模块”、“小工具”,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的分析结果,依靠时间的延伸和效率的提高保证审前调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搞好审前调查应注意的环节
(一)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所谓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待审计实施时进一步核查。
(二)方式灵活,注重效果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审前调查方式,审前调查不能局限于本级,而要在掌握本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调查本级与调查下级结合起来,因为很多行业部门都设有二、三级单位甚至经济实体,上下问存在资金划拨、资产交割等业务,往往采取上下联手,虚列支出或转移截留收入将违纪违规问题“下沉”。
审前调查进行访谈时,访谈对象应注意选取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员分别座谈,避免同一阶层员工有共同的利益倾向,从而影响审计人员作出正确判断。
(三)择机培训,讲究实效
为搞好审前调查,必要时应进行审前培训,邀请被审计单位的专家介绍情况。但审前培训应在审计调查之后进行,或两者交叉进行,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得到充分的解答。
(四)沟通理解,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审前调查的机会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益的沟通,向被审计单位讲清本次审计的要求,取得其理解和积极配合,解释有关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策略,提前解决资料准备、自查、人员配合等问题。
(注:德菲尔法是20世纪6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兰德公司的一种科学预测情报的分析方法,在我国更习惯于将其称为专家预测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