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梅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新荣完小 674107
【摘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中提出的一项新的具体要求,它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的根本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去体验和验证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体验;实际应用;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141-02
一、让学生从生活教材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且富有情趣的学科。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师生共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应在身边,“我”的身边处处有数学,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时,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苹果和称,在全班同学面前试称,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初浅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平时吃的或用的包装袋,让学生明白每种物品都有质量,明确物品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2分硬币,乒乓球,一袋袋装的物体,让每位学生掂一掂;最后,四人小组用自己的方法去称一称,并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平时接触的事物中理解“克和千克”,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再感到陌生了。
在学习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从自己平时接触的事物中出发,例如分苹果、分小组等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对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有深刻地认识,自从接触新课改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明确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新教学理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感受到数学是百科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境,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通过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去体验和理解数学,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上“10000以内的数的认只”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和感悟数,并让他们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来认识大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这样的教学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从本班实际生活感受、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前先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并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全班学生的体重情况,在上课初,让小组代表发言自己组统计时所使用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用画“正”法是最恰当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全重统计表:
体重(kg)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性,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从生活经验中学数学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材忽视了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逐步培养。比如:在学习“元、角、元”时,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带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义卖活动过程中,我借此让学生把义卖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种种活动,使学生熟悉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教室门的长和宽以及学生走一步的步长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四、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数学意识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步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如圆桌、硬币、光碟、汽车轮胎等,我借学生的回答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是正方形或椭圆形的”?学生说“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平衡,我借此说明“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我们就会明白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然后师生共同学习圆的特征。等明白圆的特征以后,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正确回答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在课余时间师生共同做传皮球的游戏、先让学生站成一排,老师从一端传球,让学生想,这种安排传球完全不合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说应站成圆形或半圆形。而教师应站在中心的位置,这样传球老师比较省力,而且传球距离也一样。
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要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生活中,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的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在于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机动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学习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从而真正体验数学的深奥和魅力,体验到自己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作为数学老师应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外让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慢慢地形成并自我巩固数学思维,有一种“我”要去发现数学,我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行为。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
[2]《小学数学教师》.
[3]《小学教学参考》.
[4]《课堂教材教学研究》.
[5]《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
论文作者:木梅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实际问题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