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用药角度评价氯匹格雷结合阿司匹林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论文_田志亮

(运城逢春医院心内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匹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氯匹格雷治疗,研究组联合氯匹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1.9%,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用药,氯匹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更利于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状况,减少心绞痛发作,预后较好。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氯匹格雷;阿司匹林;疗效;预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60-02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本质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作为一种“临界性”病症,不稳定型心绞痛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直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该病症的常规治疗治疗及护理十分关键[1]。本研究从联合用药角度,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对本组受试药物过敏患者;②伴有凝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等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肿瘤患者;④妊娠女性。

1.2 研究对象

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0~65岁,平均(52.3±3.2)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2~64岁,平均(51.9±3.4)岁。2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适宜剂量的氯匹格雷(商品名:波立维,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规格:7片/盒)。轻度症状患者75mg/d,重度或长期患者剂量增至150mg/d,1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初始剂量为300mg/次,1次/d,连续3d后将为100mg/d。

1.4 疗效评价

显效:心电图监测显示恢复正常,30d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之前显著减少,绞痛持续时间减少>80%;有效:心电图显示ST 段恢复至0.02mV 以下或恢复至等电位线,30d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之前有所减少,绞痛持续时间减少>50%;无效:心电图显示无改善,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对比

如表1结果所示,经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显著改善,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横向对比,研究组两项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3例不良反应,胃肠道系统1例,神经系统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1%;对照组3例,其中2例低血压,1例神经系统,发生率8.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χ2=0.694,P>0.05)。

3.讨论

3.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现状及局限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已是冠心病比较严重的阶段[1]。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间,既可转为稳定型心绞痛,有赖于得当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也会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大增加猝死风险,显然也与持续有效性治疗有直接的关系[3]。目前临床关于各类型心绞痛的研究、治疗及护理已趋于成熟,其中阿司匹林被认为是预防病情进展最为有效、经济实惠的药物之一,成为当前治疗心绞痛经典药物。大量报道,阿司匹林能确切有效地抑制血栓素形成,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跟踪研究后认为,阿司匹林仍然是一线药物选择,且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服用阿司匹林,若患者耐受还应长期服用。不过单纯阿司匹林用药也面临一些局限或风险,一些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容易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或耐受性逐渐下降问题。另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较弱。因此,临床在坚持阿司匹林用药的同时,还应通过联合其他药物来降低单用阿司匹林存在的不良影响,同时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扩大治疗效果。

3.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优势及安全性

氯吡格雷是新型噻吩吡啶类抗抗血小板药物,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表明其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疗效确切[4]。作为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能够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激活,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磷酸二酯酶活性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氯吡格雷口服给药后能快速吸收,血浆药物浓度1h内即可达到峰值,生物利用度超过50%,且不受食物摄入影响。鉴于氯吡格雷优良的抗血小板优点,将其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则可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大大增强对心血管聚集的抑制作用,其总体效果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表2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患者有效率达到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美国心脏病学会2002年发布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指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若不计划早期介入治疗,应在阿司匹林给药的基础上立即服用氯吡格雷至少1个月,或至9个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发生改善性好转(P<0.05),提示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但在改善效果最大化方面要弱于联合用药。此外,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没有差异性(P>0.05),说明联合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氯吡格雷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剂量选择问题,增加负荷剂量或短期内增加治疗剂量是否能够减少其抵抗带来的不良反应,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这本质上还是用药安全性问题。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总体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延华,靳静静,李冬菊.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18(11):18-19.

[2]常冠楠,苏曼侠.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85-86.

[3]杜改云.阿司匹林联合通心络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4):48-49.

[4]周建岭,马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47,1650.

论文作者:田志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从联合用药角度评价氯匹格雷结合阿司匹林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论文_田志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