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05中国出版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署长论文,中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高层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出版界的同事们,围绕这次论坛的主题,与大家交流对发展我国出版业的看法。首先请允许我谈谈天津经济发展特别是开发区建设对出版业发展的启示。近年来,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提速,各方面工作在和谐中不断取得进展,这使我回想起几年前跟随中央领导同志在天津考察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当时天津开发区正在建设之中,市委、市政府在财政不很宽裕的情况下,投资400多亿元建设新区的地下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同时投大量资金进行城区的危旧房改造、投资教育等,这些有远见的举措,为后来众多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天津开发区准备了条件和基础,也为此后天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近,天津又集中大量资金用于重点工程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相信这些将使天津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想,抓好基础性的工作、重点工程和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地抓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要遵循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在考虑和研究出版业发展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天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就图书出版发行的发展问题介绍点情况。去年年底,到新闻出版总署工作后,我围绕着图书出版发行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近六个月来出版界的老同志、专家学者、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和我的同事就此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看法、想法。利用“五一”长假的时间,我把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梳理,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不管我们怎样评价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不管是把它描述得多么美好,还是一团糟糕,它都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现实基础。我想讲三点看法:一要充分肯定出版业取得的巨大成绩;二要清醒看到我国出版业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三是抓住机遇加快我国出版业的发展。
首先,要充分肯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1.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大为增强。图书出版社从1978年的105家发展到2004年的572家,整个出版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组建了一批综合性出版集团。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出版集团,如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等。截至2004年底,总署正式批准的出版集团共有16家,资产总额517亿元,销售收入达453.5亿元,利润31亿元。二是中央各部门形成了一批专业特色突出、有一定创新能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出版社,如科学、建工、农业、化工、机械、邮电、电子等社。三是教育出版蓬勃发展,出现了高教、人教、北大、清华、人大、外研等一批很有实力的出版社。四是我国图书出版业在北京、上海等原有出版基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一些省市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出版大省,出版系统内部的竞争局面初步形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图书出版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发行角度看,我国图书发行业的纯销售额、利润有了很大的增长,纯销售额从1978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61亿元。组建了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一批有影响的发行集团,这些集团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先进业态和管理方式,其实力和发行能力显著增强。
2.出版物的数量、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出版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具书、学术著作,并积累了编辑大型工具书和重大出版工程的经验。20多年来,我国图书品种从80年代初的1万多种发展到2004年的21.9万种,印数从37亿册增长到2004年的64.4亿册,总印张从118亿印张增长到2004年的466亿印张。20多年间,出版了一大批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辞源》、《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机械工业手册》、《中国植物志》等为代表的基础性工具书和重点图书,积累了编辑出版这类图书的丰富经验。目前我国的出版物初步反映了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状况,初步适应了读者的需要。图书出版发行告别了短缺时代,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同时,书籍的装帧、设计和印制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3.出版技术装备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书刊印刷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印刷技术的一些领域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书刊印刷装备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和更新状况基本上与世界同步,汉字照排等先进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重振了印刷文明故乡的雄风。二是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建起了办公大楼,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为进一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三是建成了一批大型书城,形成了一批图书大卖场,经营面积在万米以上的书城从南到北一个接一个地开业,现在已有22家,成为许多大中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
4.出版管理水平大为提高,成长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队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管理方式开始受到重视,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出版社的管理、编辑、发行工作中,出版服务社会的能力大为提高。目前,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显著提高,已经普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一大批博士、硕士投身出版行业。出版、发行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职业资格考试。一批理论素养好、具有战略思维的职业出版家和熟悉现代资本运营、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正在逐渐成熟。出版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开办了出版专业,有的还有了博士点。出版队伍素质的提高,将使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建立在可靠的人才基础之上。
5.出版改革不断深化,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出版规律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深入探索之中。20多年来,我国出版改革从放宽政策、下放权利逐步向建立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包括出版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6.出版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出版业在世界的影响有所提高。我国已加入WTO,出版的分销和印刷已按承诺履行了权利和义务,成功地迎接了挑战,现在进入WTO后过渡期。我国保护著作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版权公约。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世界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我国出版界积极参加德国的法兰克福、埃及的开罗、美国以及新加坡等著名的国际书展。我国图书的进出口业务逐步扩大,版权贸易不断扩展,中国与世界出版业的联系大为增强。
其次,对出版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要有足够估计。
1.对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要有足够估计。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整个国家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出版业必须自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应该也不可能游离于整个国民经济体制之外。现在,新闻出版行业中的印刷机械、器材、纸张和物资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发行业也基本市场化。特别要提出的是,教材的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正在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中小学免费教材发送范围也在扩大。总体上看,这是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出版界应当积极参与、支持。同时要看到它的影响不仅是教材利润的减少,改变的还是相当多的地方出版社赖以生存的以书养书的机制,并会产生连带影响。出版界对此要有足够的估计。总署作为出版管理部门会为大家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平稳过渡,但出版单位如果不更新观念,在出版的运行中尽快形成既能出版好书又能赚到钱的良性机制,出版的发展将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还不多,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做出新的探索,在实践中解决两个效益统一的问题。
2.对我国出版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要有足够估计。这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产值和利润过分倚重教材。据统计,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出版产值中,教材的比重都没有超过30%。大众读物的产值贡献率在美国多年来都是超过60%,专业出版、教材两项也只有35%左右;英国大众读物的产值占到50%;日本则高达80%。相比之下,我国图书市场中仅教材的产值比重一直超过50%,教辅图书又占相当比例,教育出版的利润在整个出版中的比例更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图书出版结构失衡的问题明显,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二是出版的原创性不强,特别是反映我国科研、教学最新进展的图书开发不够。一方面,图书跟风现象严重,粗制滥造,甚至出现出伪书的情况;另一方面,出版反映我国科研数学最新成果的图书虽然受到重视,但没有形成良性生产经营机制,没有成为出版生存发展的重要方面。三是出版的扩大再生产后劲不足。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对出版业给予很大的财政和税收优惠,以保证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一部分出版社的出版利润不能用于出版的扩大再生产,相当一部分本应用于出版发展的利润被出版社的上级主管单位过多的截留挪作它用。这一点,在高校出版社和部委所属出版社表现得尤为严重。从长远看,这是不正常的。
3.对当前出版市场的混乱状况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要有足够估计。一是出版与发行之间诚信不够,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信用关系正在逐步打破,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社店关系还没有形成,折扣、销售信息反馈、结算回款关系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可以遵循的制度,影响了出版与发行之间的相互信任、信赖和依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国有出版发行单位与民营发行单位在税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还没有统一,其中既有一些已放开的领域民营还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也有国有和民营在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三是盗版盗印的现象十分严重。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本应拉动出版业有更大的增长,但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统计数字显示的出版用纸量、销售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出现较长时间的徘徊,甚至在一些年份有一定的下降。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出版工作不能很好地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更主要的是与盗版盗印和出版运行的不规范、统计制度的不健全、统计不准确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种现象找到原因,一是图书特别是畅销书被大量盗版,二是相当多的出版发行活动没有纳入管理部门的统计。这使我们本应纳入统计的大量出版活动得不到反映。这可以从出版的实际用纸量和可用于出版的纸张生产(含进口)的巨大差额看出。比如,1985年我国的纸张生产914万吨,其中可用于出版印刷的约230万吨,当年书报刊实际用纸196万吨,两者相差不大,盗版现象不严重。到了2003年,我国纸张生产和进口量为4100万吨,可用于出版印刷的纸张约950万吨,但书报刊实际用纸量却远远到不了这个数字,相当一部分纸张用于盗版盗印违规出版活动。最近我们收到各地不少管理部门的报告,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单位游离于出版发行之外,不交税收,违规从事图书发行工作。初步统计,每年这些违规从事图书发行的数额高达几十亿元。最严重的是,盗版盗印把出版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畅销书的利润给攫取了。现在任何种类的书,一旦畅销,盗版便蜂拥而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图书出版业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4.对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要有足够估计。由于准备充分,应对得当,我国加入WTO后图书出版业虽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和冲击,但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WTO后过渡期,现行承诺对图书出版业的长远影响不可低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出版集团在资本规模上占有优势,二是在管理经验上占有优势,三是在出版最新科技信息的内容上占有优势。前两条这几年讲得多一些,第三点我们估计和重视还不够。目前,欧美期刊占据世界核心期刊的96%以上,反映科技进展的专业出版几乎被他们垄断。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应有的出版理念,更没有形成出版发行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我国没有承诺放开出版的情况下,仅版权贸易就已造成了巨大的出版逆差,如果现阶段就放开出版,结果可想而知。从长远看,如果我们在反映人类思想创造、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的专业出版中不占有一席之地,将有丧失话语权的危险,必将构成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出版界的重要职责。
第三,要充分认识发展我国出版业具有的良好条件和优势,满怀信心地推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
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特别是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基础。改革开放27年来,我国经济每年以9.4%的速度增长,现在GDP已达13.6万亿元。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98年扩招后每年都在稳步增长,2003年已达1900万人。3.7亿的青少年更是出版业的现实和潜在读者。二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文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厚的文化资源。四是经过27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开始的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出版业正面临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极好机遇,我们可以以改革为强大的动力,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商品、资本、管理、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为我们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推动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国出版业的竞争力。六是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直接运用高科技手段,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七是汉语是世界上重要的语种之一,华文出版物具有广阔的市场。除大陆、港澳台外,还有三千多万侨胞和海外华人,以母语文化为纽带的华文图书市场十分巨大,我国图书出版业在这方面具有语言上的天然优势,大有可为。
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些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出版生产力,用出版物去占领市场,促进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在这方面,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比如,随着中外经贸往来的扩大,世界上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开发出适合不同读者需要的汉语教学和各类读物?最近商务印书馆和外研社制定了很好的规划抓这方面的商机,有了可喜的进展。外研社的一套经贸汉语教材已被欧盟有关组织采用,以合作的形式推出。这是很好的开端。化工、清华、北大、科学等出版社,都在积极把反映当代中国学者最新成果的出版物推向世界,并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绝不是挣几个钱的事,要从文化战略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看待这些问题。
2 明确功能,遵循规律,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版业要自觉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找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发挥好出版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想问题,谋发展。我想虚实结合地讲八个问题。
1.准确把握好出版功能、属性,找准出版业在社会进步中的位置。出版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工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工具。出版的基本功能是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首先,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多的出版物在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关系到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文化安全。它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保证它的正常运行。其次,出版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文化工作,它通过出版工作者的专业劳动,形成对知识和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以便读者接受和使用,使知识和信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种资源。它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高低和这个国家的出版状况紧密相连。出版必须按照科学文化规律办事,坚持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政策。第三,出版的自身也是一个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在信息社会中更是如此。目前,绝大多数出版物在市场上都是以商品形态出现,出版单位在出版发行过程中要承担整个出版活动的经济运行费用。无论是从出版业整体还是从单个出版社来看,如果不能从市场中收回资金并获取利润,以保证出版业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出版业的发展就是空话。因此,出版工作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经济工作。
问题的关键是,出版的政治属性、科技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在出版活动中,是同时发生的,不能割裂,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因此,无论是出版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加强管理,还是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出版工作的这些特点,不可偏废。
2.从出版工作的本质属性出发,高度重视出版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出版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从本质上讲,创新是出版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出版作为内容产业也好,创意产业也好,它的基本功能是积累和传播知识,一方面要求内容是创新的,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形式,使读者能够接受我们的出版内容。从当前出版业的现实看,我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图书,真正反映当代我国人民思想创造、科学发现、技术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出版物,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能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把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新技术进展通过出版物传播出去,很难提高当代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出版的创新不仅仅是我们出版单位花些钱,出几种反映创新内容的出版物,去获奖,赢得社会赞誉。世纪出版集团陈昕同志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提出,出版工作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要成为各种创新内容的收集、加工整理者、组织者,成为传播的信息中枢。这就要求出版工作成为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桥梁和纽带。我想我们的出版单位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优势和积聚优势,找到好的商业运行模式,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赚到钱,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出版业不迈过这个坎,发展就很难。
3.制定好出版规划,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一大批基础性的工具书和重要出版物,包括激光照排技术的突破和广泛运用,这些都是根据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70年代中期制定的规划实施的成果。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好战略规划,是保证出版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要通过制定规划,充分体现出版的功能,全面反映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伟大进程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方面面的成果,并推动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总署正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要制定整个出版业的发展规划,包括整个出版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二是要制定出版物的规划,特别是图书的“十一五”规划。总署已开始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争取有一个好的出版物规划来引导和推动整个出版业都出好书,扩大出版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三是要引导和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和出版单位制定好出版规划,这是制定好国家规划的基础。只有每个单位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出版发展规划,国家的规划才会有可靠实在的内容。出版界要加强和经济、科技、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按照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思路,努力反映国家各方面的进展,使出版融入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
4.争取好的经济政策,为出版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发改委、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国家一直采取免、减、退等一系列政策,给了出版业很大的优惠,为出版业的发展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这方面的政策得到进一步优惠。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03)105号文件,最近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又下发了实施细则,这些将为出版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改革开放27年来的经验证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会越来越大,政策会越来越好。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扶持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媒体,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感到现在国家对出版的支持在三个方面已加大了力度。一是产业政策、税收优惠和实施细则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展。二是在重大出版工程上得到了国家财政支持。盛世修典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传统。现在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已进入实施和立项阶段,如《清史》、《中华善本再造工程》、《中华大典》等。在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有出版方面的安排。三是创新方式,国家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促进出版业的发展。如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材的采购,中央文明委、民政部实施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工程。出版界要根据变化了的体制和新环境,用好政策,加快发展。
5.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对出版的影响,使出版业发展建立在可靠的技术支持基础之上。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正在对出版业的载体形式、技术手段、营销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出版的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网络出版、网上销售、按需印刷,一方面对传统的出版业给予巨大促进,使出版的功能不断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又对出版业产生严峻挑战。自觉地适应和运用高新科技,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可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我感到有两方面的情况值得研究和关注,一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用好高新科技可以使传统出版业在新技术采用基础上得到促进和发展。现在是利用的最好的时机。网络传播等技术,使同一信息源能得到多重开发,不仅影响力增强,也使同一信息源能挣到更多的钱。二是新技术的使用和拓展已向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原有的商业模式提出挑战。比如google已宣布和世界上五大图书馆合作,将大量进入公共领域的信息免费在网上传播,今年欧盟不少国家的图书馆又加入其中。我们要跟踪世界潮流,利用后发优势,争取在这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缩短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6.抓好基础性信息服务,为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出版业的发展,需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从现状出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关系到出版业正常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信息工作,改变原有基础性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健全,甚至阙如的状况。比如,我们至今没有统一的图书可供货目录、权威的在版目录,没有引进书目的查重书目,甚至出现一号多书、使条码惟一性失效等阻碍出版业发展的问题。抓好这些基础性的信息工作,是管事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责。总署高度重视,石峰同志已牵头组建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解决出版物发行数量不真实、不透明的问题。图书司、发行司、信息中心,条码中心将合力攻关,抓紧研究推出可供货目录,在解决一号多书的基础上抓好条码惟一性工作。同时,要倾听出版界的意见,争取在为出版单位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服务方面有大的进展,为出版的更大发展准备好条件。
7.抓好出版诚信体系建设,保障出版发展的正常秩序。建立诚信体系,对于保证出版社之间、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以及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至关紧要。随着市场经济对出版的影响日益加深,原有在计划条件下形成的社店关系、结算体系、折扣价格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发行集团、出版集团的建立发展,如何构建新的诚信体系已十分紧迫。国家已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在制定《反垄断法》。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诚信体系,以保证出版业的良好秩序和健康运行。这方面,出版界的呼声已经很强烈,我们要认真调研,时不我待地抓好这件工作。
8.用好书号管理这个杠杆,支持管理规范的出版单位加快发展。多年来,中宣部、总署一直提出要对管理好的出版社及时增发书号,支持出版业的发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整改的重要措施付诸实施,现在已经实行了这项政策。对管理规范、不卖书号、有实际需要的单位,及时增发书号。前几天,已给一批出版社增发了书号,如给化工出版社一次增发1200多个书号。这里我要强调,增拨的书号如果被出版社用于卖书号这种腐败行为,我们将严厉查处,不仅要收回增拨的书号,而且要对原有书号给予惩罚性核减,三年内不得申请新增书号。希望大家配合我们,把这个长期的老大难问题共同解决好,千万不要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3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是建立在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出版界自身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深化改革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国家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出版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日益凸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出版业的更大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为此,我讲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出版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出版改革。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包括出版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必须掌握的方针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加快推进出版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出版改革,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出版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出版改革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一手抓公益性出版事业,一手抓经营性出版产业,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展开。要通过深化出版改革,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在出版领域的领导地位,建立健全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形成体现出版工作特点、符合国家法制建设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深化出版企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已放开的领域,高度重视和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推动出版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一切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出版业的发展。要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组织和营销方式,要推动出版企事业单位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让更多的出版产品走向世界。
2.抓重点,攻难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出版改革的深入。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后,出版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在进一步拓宽,已经触及到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出版既得利益的调整,涉及到出版格局的重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也明显加大,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正常现象。现在有各种议论、各种担心、各种疑虑,这是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应当说,在多年出版改革的基础上,经过这几年的改革试点工作,我们已经基本摸清了下一步改革必须正视、必须妥善处理的若干问题。改革试点工作好比探索新的航道、开辟新的道路,本身就充满艰辛。试点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发现在新的航道上,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旋涡,哪里有浅滩,也就是说要找到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重点和难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相信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视下,现在已遇到的企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差别问题、三险的交纳问题等等,会得到妥善解决。但有一条很明确,改革决不会停止,也没有回头路可走。试点单位要认清方向,克服困难,扎实推进。作为管理部门,一定会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情况,争取政策,保证改革的稳妥推进。在这方面,许多试点单位已经用实践做出了可喜的回答。
3.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改革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出版改革做好充分准备。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确定的21家试点出版单位,涵盖了出版、发行、报业等各个方面。各试点单位根据中央的要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索,出版改革的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各试点单位在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创造了各有特色的经验。如,辽宁出版集团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创新管理体制、努力采用高新科技推动出版产业发展和实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提升集团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方面成绩显著。广东出版集团和吉林出版集团在构建母子公司体系,加快人事、劳动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实行内部战略性重组,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体制,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快内部整合步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四川、江苏、浙江发行集团在转企改制,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浙江发行集团还在打破地区封锁、跨地区联合,在上海、江苏、深圳、辽宁等地开办大型书店方面,迈出可喜步伐。上海发行集团在吸收社会资金,壮大发行集团,推进集团化建设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一批出版发行集团,在前几年改革的基础之上,正在积极上市融资,以推动出版发行集团更好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扩大文化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吸收社会资金,促进出版业的更快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改革措施得力的试点地区和集团,普遍提高了竞争力。斌杰同志有一个统计,凡是转企到位的出版集团,大多数增长率都在15%以上,有的更高,远远高于改革没有作为的出版单位。出版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了出版发展,为我们坚定信心,更好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经验。当前要全面系统地总结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为下一步改革做好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可借鉴、可操作的实际经验。
4.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版改革。出版改革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事关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要根据中央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最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等几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鼓励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的若干重要政策界限,为更好地深化改革提供了保证。总署将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出版界要从正确认识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从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出版发展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管理,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方面,从在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更好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学习和理解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版改革,加快出版发展。
4 强化管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快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局面,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以保证出版业健康有序地推进。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反复强调,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我们要按照宗源同志的要求,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加强管理在推动出版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加强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握好出版导向。出版工作要牢固地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出版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优秀出版物,以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整个出版工作,坚持“双百”方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出版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决不给危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各种错误思想提供传播阵地。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要把出版好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出版物,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出版物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职责。当前要认真抓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视这些出版物的出版。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对出版的侵蚀,抵制低俗之风,坚决打击各种淫秽、色情格调低下的出版物。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和三项教育活动,始终关注导向问题,维护出版的良好态势。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明确在中国做出版工作,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都是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
2.坚决查处买卖书号,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查处买卖书号问题,这一段我们已讲得很多,这里简要讲几点。第一,要统一思想,认清危害。买卖书号的实质是出让国家赋予出版单位的专营权,是违规行为;买卖书号是造成坏书不时出版、低俗之风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买卖书号已造成了部分出版社丧失创新能力,形成空心化、空壳化现象,这种状况还在蔓延;在现行出版管理体制的情况下,不坚决打击买卖书号的行为,整个出版物的质量会进一步下滑,更谈不上出版的繁荣发展。第二,坚决打击,决不姑息。买卖书号查处的问题讲了多年,发了若干文件,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用行动说话。查处工作不搞运动,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最近已处理了几家卖书号的出版社,有的已公开曝光,有的内部通报,大家可以通过我们已做的事情,来看我们的决心。这件事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第三,用好书号发放这个杠杆,促进繁荣,打击违规行为。一句话,该给的给足,违规的坚决打击,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惟有公平、公正,真抓实干。第四,深入调研,拿出办法。要总结查处买卖书号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可以操作的查处办法,规范合作出版,做到查处买卖书号有章可循,实事求是。这一点,中宣部出版局和总署图书司正在积极工作。
3.严厉打击出版伪书行为,树立出版业的良好形象。最近,总署出重拳,严厉打击伪书出版行为。出版伪书这件事,中央领导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文化界和出版界义愤填膺。伪书败坏出版界的形象和声誉,不坚决打击,从长远看,会极大地影响读者对出版的信任,危害出版的严肃性、科学性。现在只是对出版伪书的出版社做了初步处理,下一步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在有关会议上,我提出要用严法铁律治理出版伪书行为,这个决心决不动摇,决不改变。今后再发现出伪书的出版行为,要依据出版条例,处以1~5倍的罚款,让出伪书的出版社在经济上受到严厉处罚;在行政管理上,要坚决核减书号,并在一定的年限内不增加新的书号;同时在舆论上谴责,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决不能让伪书形成气候。
4.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改进出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不只是要管理出版单位,首先要规范出版管理部门的行为。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总署机关与出版单位联系最多的图书司,在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边整、边改,在年检、买卖书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增拨书号等一系列问题的管理上,已建立了一套公开、公正、透明、民主决策的程序,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加以保证。希望出版界监督、支持我们,提高我们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好地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当前,发展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很好。我国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上为出版业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出版工作大为可为。从出版自身看,我们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7年以来积累形成的良好基础和各方面的经验,正在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出版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高新科技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出版功能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我们要遵循规律,静下心来,抓住机遇,踏踏实实地推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是纸张的发源地、印刷文明的故乡,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当有志气、有决心,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标签: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论文; 书林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国社会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