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 闵行区 201199)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容易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对策,使儿科新护士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方法:通过掌握儿科新护士容易产生焦虑这一心理状况,结合儿科新护士的特点,找出儿科新护士容易产生焦虑的原因:儿科新护士自身因素:专业技能不过关,心理素质较差,沟通技巧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家长因素:对新护士不信任,要求高,对护理工作不理解。结果:找出对策: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岗前培训,强化职业素质;合理安排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加强带教老师建设;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沟通技巧。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焦虑;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62-02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1]。尤其是对于儿科的医护人员,如果这些负面影响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更加容易影响心理健康状况[2]。有研究表明,儿科新护士在新角色适应中心理压力大,焦虑程度重[3]。本文通过分析儿科新护士产生焦虑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儿科新护士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现阐述如下:
1.产生焦虑的原因
1.1 儿科新护士自身因素
1.1.1专业技能不过关。儿科专科理论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儿科新护士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或者实习时并没有接触儿科护理,尤其是在健康宣教方面无内容可宣。其次,护生在实习期间较少涉及实际性的操作,专科操作能力较差。参加工作后,儿科新护士会碰到许多跟专业技术相关的难题,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难度大,新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4],引发焦虑的产生。
1.1.2心理素质较差。儿科新护士大多刚从学校毕业,工作环境相对不熟悉,适应力较差,尤其目前护士中独生子女居多,石彩秋等人对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得出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比一般女性差[5]。
1.1.3沟通技巧缺乏。护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是护患双方相互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儿科新护士在与患儿家属交流时,导致儿科新护士焦虑的产生。
1.1.4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时间短,儿科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更容易加重焦虑心理。
1.2 家长因素
1.2.1对新护士不信任,要求高。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患儿都是家庭的掌上明珠。孩子生病后,通常一个孩子就诊陪同家长有3、5名,甚至更多。看到面孔生疏或者年轻的护士就会要求换资格较老者进行操作,引发焦虑的产生。
1.2.2对护理工作不理解。家长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一,对年轻护士所做的健康宣教、疾病指导等相关工作不承认、不支持,增加了新护士的精神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新护士还承担组内病区环境整洁,同样也加重新护士焦虑情绪的产生。
1.3 工作环境因素
1.3.1工作量大,压力重。儿科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如晨间护理、小儿静脉输液都要比成人护理花费更长的时间,对新护士而言压力更大[6],就更容易产生焦虑。
1.3.2环境嘈杂。尤其是静脉输液等侵入性操作时,患儿哭吵剧烈,配合度较差。更加加重新护士的压力,从而增加焦虑的发生。
1.3.3在职培训学习任务多。一方面为使新护士更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程序与规章制度,护理部会有较多的培训安排与操作考试,科室内也有专科的培训计划,儿科新护士面临工作、休息与学习时间冲突的压力[7],使其产生焦虑心理。
2.对策讨论
2.1 提高专业技能
2.1.1加强岗前培训,强化职业素质。提倡护理规范化培训,对于儿科新护士,可以运用人本原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更快更好地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8]。同时让她们熟知儿科的工作制度与流程,热爱自己的职业[9]。
2.1.2合理安排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建立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使新护士明确自身培训安排的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
2.1.3加强带教老师建设。选拔年资高、责任心强、技能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操作示教中讲解其中的注意事项,带教老师要帮助儿科新护士树立自信,提高儿科新护士的操作技能。
2.2 增强心理素质
护理管理者要掌握儿科新护士的心理健康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对策,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科新护士成长的环境[3]。运用希望理论制定干预措施,使新护士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充沛的精力面对护理工作。
2.3 提高沟通技巧
儿科新护士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健康宣教技巧,应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并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进行讲解,消除家长的紧张及忧虑。学习应用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形式,或者用虚构动物的勇敢,换取患儿的勇敢激情,达到沟通的目的。
3.小结
护士是医疗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局势下,更加需要保障医护工作人员的精神健康。儿科新护士是未来儿科护理事业的后备力量,同时关注新护士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咨询平台,有效干预儿科新护士的焦虑水平,能更好地促进儿科新护士的心理健康,使其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海波,焦虑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17(2).
[2]李海华,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3(321).
[3]周朝晖.儿科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7, 21(3B).
[4]黄月积.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护理投诉分析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临床护理,2013,5.
[5]石彩秋.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锦州医学院报,2004,25(6).
[6]谢婉花等.儿童医院护士状态一特质焦虑现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中).
[7]李蓓.儿科新进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
[8]刘敏.浅谈儿科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与技能培训[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
[9]黄蝶卿等.人本原理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
[10]金玉梅.目标教学法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
论文作者:马建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护士论文; 儿科论文; 焦虑论文; 对策论文; 心理论文; 工作论文; 岗前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