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_张荣华

谈谈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_张荣华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直机关幼儿园 445500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最初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应当考虑到“养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小而言之,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儿期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以后即使是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幼儿如同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怎样使这张纸变得色彩斑斓,生气勃勃,那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锤炼等方方面面的协作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影响

一、幼儿园的教育和老师的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因此,孩子要养成良好品德与习惯,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还要有培养孩子能力的好方法。一是养成教育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目标无处不在,各类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能作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受幼儿认知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局限,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方法应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征。为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幼儿园养成教育要注意恰当的认知的培养。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的行为,教他们如何轮流、合作、分享,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如何帮助别人。幼儿的道德认识必然得到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正确掌握了社会的概念。三是以榜样的行为激励幼儿。幼儿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容易收到好的成效,有时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

二、家庭的熏陶作用

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在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幼儿的模仿性强,辨别能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真正懂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含义。举止言谈要给孩子起一个好的榜样作用。比如在带领孩子外出旅游,对公物的爱护、对游人的礼貌、对公则的遵守等,家长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在对周围的事物接触中,比较丑美和善恶。买东西先叫叔叔或阿姨;路上遇见熟人,主动问声好;会礼貌作客,进屋先轻轻敲门;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大人说话不插嘴,别人送东西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能接受;别人问话时要回答;对人说话态度和气等。为达到对幼儿养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可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我们曾经设计了运用“好习惯养成活动”家庭评价表,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养成进餐的好习惯;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饮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饮食习惯得以巩固。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介绍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这样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三、环境的熏陶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在道德情感方面尽量多给幼儿一些诚恳、安慰和关爱,竭力避免造成幼儿心理伤害。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爱我”,“我是好孩子”的快乐。幼儿的这种心态,必将在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与幼儿心息相通之时,正是诱发幼儿良好品德动机和培养良性习惯的有利时机。作为幼儿园应该创造出一种“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育人情境和氛围,给幼儿形成好的影响和熏陶。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形成“三种氛围”。即:浓浓的亲情氛围,优美的环境氛围,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去体验、感悟,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功夫使幼儿“积善成德”,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二是多侧面、多层次、多成分、多角度进行园文化建设。园内实现美化、绿化、净化。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胡荣华 幼儿养成教育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2]冯勇刚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情感艺术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2011,(4)。

论文作者:张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谈谈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_张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