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
陈光耀,梁园园
(广州市黄埔社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探讨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旨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不为农民整体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努力,就不可能说社区教育是成功的。对此,社区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文化自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社区教育;乡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给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社区教育定位,主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提高乡村广大农民的素质自觉迎接新的挑战。
一、从乡愁成为“热词”说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脚步越走越快,无数人(特别是青年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实现自己创业梦,这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乡村的景象却日渐凋敝,尤其是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许多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乡愁”就成为一个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热词。每年,人们为春节回家的一张车票而费尽周章,心中惦记的也许正是家乡的亲情与风俗,所为的也许就是纾解和释放心头的那一抹乡愁。
6.3.1 抽奖方式与领奖方式。荐书抽奖:将读者荐购的图书与微信号同时放入抽奖池,主持人随意邀请X名读者(领导专家)上台抽奖,抽奖者背对银幕点击鼠标,微信号停止滚动,屏幕上则左侧弹出中奖读者的微信号,右边弹出该读者荐购的书籍,由此产生获奖名单。读者凭借中奖信息与后台工作人员核对领奖(或中奖读者举手示意,由工作人员送至读者手中)。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这个“热词”就更火了。于是,乡愁便生了根,长出了灵魂,其原因在于乡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根,托举着“美丽中国”的魂。《记住乡愁》纪实系列专题片自2015年1月1日播出以来,就引起全世界华人的高度关注,如今已经拍摄了第4季,每季60集,每集一个村镇。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乡土故事,重温的是世代祖训,寻找的则是传统文化的基因,故事讲得很温暖,萦绕着亿万中国人心头的家乡记忆、乡土情怀。纪录片让观众在回望家乡土地的同时,记取土地背后的文化价值,回望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自信。
探寻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开启刊企合作新局面——记2018年《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议暨石油经济信息交流会本刊编辑部 5 98
二、美丽中国梦与乡村振兴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如果要问在这40年的峥嵘岁月里那个群体的贡献最大,毋庸置疑的就是农民,特别是“农民工”——这是一个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最频繁的、最具有中国特色、最有时代感的词汇。
现在,不可能确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特色发展不必要刻意去模仿欧美的模式,要走自己的路。“美丽中国”应该是都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应该是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乡村振兴”就是要重视乡村的发展,否则,美丽中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不在农村得到普及,不为农民整体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努力,就不可能说社区教育是成功的。没有美丽乡村,就不可能有美丽中国。
社区教育的本质意义就在于提高村(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与生活质量,在于促进社会和谐。“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必须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要开展养殖方法、果蔬栽培、农业新技术、电商技能、投资理财等方面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存与生活的技能。“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则更需要社区教育,更需要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实现村容村貌的美丽,要实现生态绿色发展,就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草根的乡土教材,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意识、法律常识、志愿者精神、文化娱乐、健康养身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与活动。“治理有效”是近年来社区教育的重点:通过社区教育专项培训,凝聚共同爱好者,形成“学习圈”,进而培育社会组织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协助化解基层矛盾;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法制的完善,因此普法工作就要常态化,让村民学法、知法、懂法,进而依法、守法,了解权利与义务,学会依法维权,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特别要结合扶贫工作,按照不同路径与乡村特色,做到精准有效,治理井然[1]。
中国梦尽管有一代一代的领袖把舵引领,但是每一项具体工作总需要落实,总得有人实干。改革开放初期,一批又一批农民肩挑背驮,背井离乡,进入城市打工:在工地、在厂矿做着最劳累的工作;每一栋高楼大厦,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与血滴;每一条流水线,都闪烁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街道的清洁、管道的铺设、货物的装卸,凡是脏的、累的活儿,几乎都是由这些平凡的农民工担当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升级以及业态变化,新一代的农民工(包括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济发展了,城市拓展了,他们收获了什么呢?在“二元”体制中,小孩读书、老人看病、入市购房等问题,他们都未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我说到做到,第二天早晨我给周书记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已经到林业局报到了,周书记在电话中笑哈哈地说,小孙啊,你这就对了嘛,好好干,你可是前程无量啊!我没有答他的话,而是尽快找到有关文件,又请人事部门的领导喝了一餐酒、洗了桑拿、找了小姐按摩,最后把颖春安排进了民政局。
“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是高度相关的,于是人们在思考与探索——“乡村中国”与“都市中国”孰美?四十年的发展,“都市”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看一看今天的所谓“一线”“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不难发现“同质性”非常严重:高楼林立、路面拓宽、周边拓展,都是用钢筋水泥造成“围城”,并且到处都是一样的塞车堵路,环境恶化,基本上没有美丽可言。
后面集中出示药材名称,引导学生去读文了解药性和作用,从而把“在古寺里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这样,文章的主要脉络在组块出现的词语中慢慢显露出来了。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是:“产业兴旺”——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资源配置、市场导向与供给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从村容村貌到生态文明建设,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治理有效”——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培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并做到精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小康惠及广大乡村的广大农民。
首先是配方, 2017年8月,国家食品药监总局发布了第一批通过注册的奶粉名单,其中“贝因美爱加”获得了国食注字“0001号”,当时引起了较大关注。“贝因美爱加”采用独有LFCareTM系统,以“乳铁蛋白+核苷酸+铁+益生元”组合,致力于提高宝宝抵抗力。 “乳铁蛋白”的作用是增强宝宝抵抗力,0~6个月,宝宝可通过母乳获得抵抗力的补充。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同时母乳中的免疫蛋白也在减少,此时宝宝抵抗力最为薄弱,需要食用强化抵抗力的配方奶粉来增强抵抗力。
“乡村”呢?尽管随着“人去楼空”而日渐凋敝,仍然风景如画,少了许多现在的“城市病”,还保留着“记得住的乡愁”,以及传统优秀的文化。乡村是文化、风俗、历史传承的载体,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这种现象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不充分,城市表现尤为突出,高企的房价、拥堵的道路、下岗的职工、小孩的读书、老年的看病;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是要补短板,着力解决这个“不平衡”的问题。
三、发挥社区教育作用的路径
(一)把握三个层面,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
在乡村振兴中,农村的转型与振兴,其实质就是人的转型与振兴。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必须要优先发展教育,特别要提升社区教育在提高居民素质方面的服务能力。对接乡村振兴,当前的重点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首先,在政府层面要明确领导体制,激活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这是前提。没有政府的重视,包括思想意识的提高与人财物的投入,要实现所在地人的转型与振兴是很困难的。其次,在乡村层面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特色民风民俗,建设文明体验基地与创建本土文化与产业品牌,这是关键。因为乡村层面是连接居民与政府的桥梁与渠道,没有桥梁与渠道,路就不畅通,上情就不能下达,下情也不能上递。再次,在教育教学层面要落地与落实运作机构,这是重点。运作机构要实施的工作包括进行课程建设,优化教育形式,建设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实施过程指导,拓展学习空间;加强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实施贫困人口的精准教育。实施这些工作最关键的是要主动适应不同乡村、不同农民的需求,要有鲜明的特色指向,要具有本土性与草根性;要让农民喜欢,让农民受益,让农民增加幸福感与获得感[2]。
(二)坚持文化自信,功成不必在我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社区教育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长期跟进并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特别要坚持文化自信。王岳川先生曾经就中华文明的形态进行梳理,归结为“三和文明”:“家庭和睦”——是以孝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文明,也就是以爱的回报为核心的家风家教,是幸福的基础与源泉;“社会和谐”——涵盖了“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等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从小处说,就需要从“社区和谐”的构建开始,随着社区范围的扩大以及每个社区和谐度的提高,社会就和谐了;“国际和平”——涵盖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协和万邦”与“和而不同”等思想[3]。我们的文化,最重要的内容表现为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幽眇境界和自由精神,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本真精神。“三和文明”是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与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时下开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指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古以来,乡村就有着很好的传统。例如,贡川,位于福建省中部的一个小镇,往事越千年,地富与人贤。明末清初,杨宫与严季平联合商户成立“笋帮商会”,公正无私的制定竹笋收购和经销制度,让利于民,使得贡川的竹笋名扬海内外。1937年,陈广选带领贡川笋商笋农将30万斤的笋干用绳索串起来,投入闽江入海口,用“闽笋填海”来阻止日舰。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滋养着这方水土,也融入了贡川人的日常生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表达的是中国人自古到今形成的道德修养与家国情怀。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作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广大乡村有很多退休的军人、干部,返乡的教师、医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还有乡村的办事人员,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甚至正在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寒暑假回家期间,都是可以为家乡村民素质的提升做事实的。弘扬正能量、传播新思想,开一个讲座,组织一场活动,参与治理提一条建议,出一个点子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功成不必在我,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志士能人的不懈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后生的持续创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在乡村的普及与发展,同样应当怀抱为功不必在我的情趣,没有必要局限于当前从事终身教育的工作者。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指出:要“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还要“积极开展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和城乡社区结对共建活动”。这些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奇琦,陈光耀.社区教育在培育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
[2] 王拥军,陈乃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社区教育,2018(03).
[3] 王岳川.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的讲演摘要[N].中华读书报,2010-06-24.
Exploration on the Rol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Guangzhou Huangpu Community College
Chen Guangyao,Liang Yuanyuan
(Guangzhou Huangpu Community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663)
Abstract :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homesickness”,the contribu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sorted out and review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It is proposed that community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play a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also explores how to play its role in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cultural confidence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community education ; homesickness
收稿日期: 2018-12-07
作者简介: 陈光耀(1946—),男,广州市黄埔社区学院副院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梁园园(1988—),女,硕士,广州市黄埔社区学院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方向: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87(2019)04-007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责任编辑 黄孝山)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社区教育论文; 乡愁论文; 广州市黄埔社区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