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语境中的变体及其演变_语义分析论文

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及其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纳西论文,异体字论文,语境论文,东巴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纳西东巴文是至今唯一活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处于文字发展的早期状态。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经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其中有一类较为特殊,过去有人称为“字词蕴含现象”、[1]“随文改字现象”[2]或“情境异体字”。[3]这些术语是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特殊异体现象的概括,前者重在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上,后两者重在文字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上。我们考虑到语言对文字符号的重要影响,将其定义为“语境异体字”,指的是在文字发展早期,文字符号还未完全定型,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用不同取像的字符来记录不同事物且具有共同核心语义的一组异体字。语境异体字在文字系统中的发展演变能够反映文字早期发展的轨迹,所以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所记录语词的构成情况及其特征

语境异体字字符往往不是独体符号,而是合体符号,其字符形体所表达的意义也是由各个组成符号互相会合出来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其记录的语义分析字符所表达的语义结构。以下用例标示出编号的均来自《纳西象形文字谱》,[4]其他用例另外出注。

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的语义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施事+动作

这组字符所表达的核心意义是“发芽”,上面的曲线表示植物正在生长,而其中分别表示树和草,均属植物。更换成不同的符号表示施事的不同。

(二)施事+动作+受事

这组字符所表达的核心意义是“扑杀”,通过施事和受事之间的位置关系体现“扑咬”的行为动作。施事和受事替换成另外的部件表示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可更换的部件均属于动物类。

这组字符所表达的核心意义是“劈”,受事宾语是“劈”的对象,均属于名物类,同时劈的动作也依赖施事与受事的位置关系来表达。

这两组符号均采用施事和受事的符号,并且按照一定的位置关系体现出动作,但第一组例子和第二组例子稍有不同,第一组例子施事和受事均不同,而第二组的施事相同,受事不同。

(三)工具+动作

这组字符表达的核心意义是“摧毁”,系形声字,从工具锄、斧、刀,盐声。该组字符由表示工具的形符与放在受事位置的表示语音的声符组合而成。表示用不同的工具发出动作时,选用不同的工具符号。

(四)动作+处所

这组字符所表达的核心意义是“躲藏”,因躲藏的处所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符号,分别记录了藏于岩、藏于箩、藏于树。

(五)限制语+中心语

这组字符表达的核心语义是“蒸汽”。一个是天上冒的汽,一个是地上冒的汽,一个是水里冒的汽。东巴文分别用三个字符记录了三种不同事物发出的蒸汽,用表达不同事物的符号加符号“”,“”是记录核心语义的,其他符号均表示附加意义,天、地、水是自然事物类词。

通过对语境异体字所记录意义的分析,我们可看出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有如下特征:

1.字形上表现为合体符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按一定组合规则组成一个合体字符。该字符的意义与参与组合符号所记录语词的意义密切相关,但不等于几个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施事和受事的组合往往还体现出动作的意义。

2.东巴文语境异体字通常由基本符号加区别符号组成,区别符号可以更换;有的语境异体字是字符之间通过组合的位置来表达“施事+动作+受事”的意义,这时参与组合的两个符号均可更换。

3.语境异体字所记录语词的意义通常表示动作行为或对事物的修饰、限制。语义模式基本都是由一个核心意义加附加意义,核心意义保持不变,附加意义可以替换,形成不同语境不同写法的“语境异体字”。且可更换的符号有的属于同一类事物,有的是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所记录语词分化的情况及文字演变

从字符记录语言单位的发展来看,文字发展早期字符记录的语言单位并不统一,有的是语词,但有的是语词组合。语词组合中的词语往往紧密黏合在一起,不能完全离析,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所记语词未分化的阶段;然后是部分符号与其他符号分离,所表达的语词也可以离析,但还未完全定型,即有时候可以分开使用,但有时候又结合在一起使用,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所记语词正在分化的阶段;最后发展到完全分化成可以自由替换的词,字符基本定型,我们称之为所记语词已分化的阶段。

从文字字符本身的发展来看,语境异体字在不同的阶段,相对于核心意义的附加意义从固定到松动再到脱落分别形成专字专用、相互混用和固定通用三个阶段。

1.所记语词未分化——文字表现为专字专用

如前面提到的“扑杀”一词在东巴经中还是专字专用,记录“老虎扑杀红牛”用,“水獭扑杀鱼”用,“花斑鹞子扑杀黑胸麻雀”用。不同事物扑杀不同对象用不同的字符来记录,这些字符虽记录同一核心语义词“扑杀”,但却不能混用,因字符所记语词的意义除了动作,还包含施事和受事。这时的字符并没有形成精密的一词一字的记词模式,所以说这种字符所记录的语词之间还没有分化。

如果从严格的异体字的定义来看,此时这些字根本就是不同的字,只是因为他们所记录的语义中均有核心语义词“扑杀”,正是这个核心语义词将所有不同的字符集合在一起,并形成固定的构字模式。而具有核心语义和共同的构字模式为这群专字发展为一组语境异体字创造了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将这一阶段的具有同一核心语义和相同构字模式的专字看作一组语境异体字。

很明显,这样的字符概括度低,会因具体情况不同滋生出更多的异体字,不符合文字的经济性和简约性原则,同时也不能适应一词一字记词精密化的文字系统发展要求。因此这些专字随着记词的精密化而逐渐类化。

2.所记语词正在分化——文字表现为相互混用

在东巴经中表达“摧毁、毁坏”有以下几种方式:施事+工具+受事+声符、施事+工具+声符、工具+声符。随着语言表达的精密化,施事和受事逐渐剥离开来,分别由独立的符号来记录,这正体现了所记录的语词在逐步分化。

以下例1~例4均选自经文《超度死者·由舅父毁坏死者冥房,献冥食,关死门》,[6](p324-329)例5选自经文《超度男能者·摧毁九座督支黑坡,给男能者招魂》:[7](p108)

例1:

文字大意:要由舅父来毁掉这房子,用松石搭的天上的房子。

这里表达“摧毁”的方式是施事+工具+受事+声符(),这里的工具“刀”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上也未体现出来,工具的意义被弱化了。

例2:

文字大意:由舅父破坏死者的住房了,破坏以后,祝出现一个有福有禄富裕幸福的门庭。

这里表达“摧毁”的方式同样是施事+工具+受事+声符,此处的受事“房子”是用一简化的符号来表示。同样使用何种工具并不特别指出,工具意义被弱化。

例3:

文字大意:搭了如果不破坏它,会得不到福和禄。

这里表达“摧毁”的方式是施事+工具+声符,工具是用“刀”的符号,并不表示实际的意义,没有强调使用哪种工具。

例4:

文字大意:舅父要拆毁死者的房子。

这里表示“摧毁”的方式同样是施事+工具+声符,此处是用锄这个符号来表示工具,语义上同样没特意要表达具体使用什么工具。

例5:

文字大意:东巴把督孜灵药献给优麻后,优麻作法起变化,骑白海螺色狮子的优麻降下来,杀死了火炭色的秃角黑龙,摧毁了术的第一座督支黑坡,攻克了术的第一个地方,不让黑龙拦在能者和灵快者行进的道路上。

这里记录“摧毁”是工具+声符,工具是矛,但此处并不表示实际的意义,只作为一形符。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记录“摧毁”的字符中表示施事和受事的字符已几乎分化独立出来,而只留下表示工具的形符与声符的结合,工具的具体意义也变得不再重要,已被虚化了,所以出现了不同工具作形符的字符可以相互混用,混用时并无意义上的差别。

3.所记语词已分化——文字表现为固定通用

文字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文字由记录词组逐渐精密化为记录单个的词,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词一一对应。到这一阶段,为了适应不同语境而相应变化字符组成符号的情况不再存在,相应的,语境异体字也会出现类化,文字字符也基本统一定型。

文字大意:用术鬼的头作铁砧,用术鬼的手作火钳,用术鬼的皮作风箱

这里的表示术鬼的皮。

文字大意:用白族人用的海贝卦来卜卦时卦象凶,用纳西族人的占卜工具来卜卦时卦象凶。铁斧砍树皮,树皮飞落地,飞落的木片卦象凶。

这里的表示树皮。

可见,是综合各种四肢动物的特征而抽象出来的一个字符,最初可能只用作表示动物的皮,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词意义的概括程度也更高。体现在字符的使用上,也不再单用作动物的皮,而是泛化到各种事物的“皮”。

三、语境异体字演变的原因

王凤阳先生认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字和语言有一个不断改进结合方式的过程,文字和语言的结合程度是文字发达程度的标志,文字的精确度同该文字和语言的结合度成正比,文字的发展史就是和语言的结合史。[10](p32)纳西东巴文也不例外,其语境异体字的演变就是与文字记录语词的精密程度密切相关,其记录的语词分化得越精细,表意就越加准确。所以语境异体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表达的精密化。

在语境异体字表达精密化的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还要特意提出。

第一,当某一语词无法或不便于直接用一个合体象形字符来记录时,只能用两个字符分别表示,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蛇皮”一词只能用两个字符来分别记录,不像牛皮用

第二,同一段文字中为避免重复出现表示同一事物的字符,通常后面表示该事物特征的附加意义的符号会被省略不记,直接用表示核心意义的字符记录,这也促成了意义的抽象概括化和字符的类化。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记录“牦牛皮”,只用了一个抽象类化的符号,因前面出现有牦牛特征的字符,这里就不再累赘出现,直接简化了。

第三,在字符类化作用力影响下,同一个概念用同一个符号表示。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所有动物皮”可能都类化成一个字符即,当然这是综合各种动物皮,去掉各种动物的个体特征,如去掉头、身上的花纹等显著特征,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字符,即表示所有动物的皮。

四、结论

语境异体字的演变体现在记录语义方面的变化是核心意义的不断概括化,附加意义变得不稳定甚至可有可无,到最后附加意义完全虚化,只剩下核心意义。

在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完全未分化时,其记录的语言单位为语词组合,所以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专字,但一组有共同语义的字符为语境异体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当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开始分化,文字出现相互混用时,语境的限制逐渐淡化,并且随着文字系统的不断发展,语境的限制也越来越淡化。

当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已经分化,也就是语境异体字表达的意义不是语词组合,而只是单一的核心意义。那么这些异体字与其他异体字已经没有差别,他们混用的频率也不断增加,这便导致了字符的羡余,因此最后往往类化成一个通用的字符,其他的异体则相继被淘汰。

语境异体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的精密化。原来是一个字符表达复合语词的意义,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因文字记录语词愈加精密化,复合语词的表达便逐渐演化成了几个字符组合的表达方式,进而发展为一字一词。

标签:;  ;  ;  

纳西族东巴语境中的变体及其演变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