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差异视觉下的中西文学翻译探讨论文_张心怡

基于文化差异视觉下的中西文学翻译探讨论文_张心怡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专业,河南省 开封市 475000)

摘要:中西文化具有明显差异,不仅容易造成中西方人民在日常交流中的误会和冲突,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作品的相互传播。尤其是翻译人员在翻译一些中西文学作品时,由于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往往不能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领会中西文化作品的内涵,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译者应充分研究外国文化,在谙熟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翻译技能将中西文学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学翻译;中西文学

经济全球化下带来文化的相互交融,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首要通用语言,在中西方文化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中西方在风土人情、道德习惯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价值,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为当今英语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给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应对中西方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转化上的困难。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一)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是各个国家的人民在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形成的,因此最能够体现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颜色,它象征着喜庆、吉祥,也蕴示着好事将近;而在西方,红色仅仅只是一种颜色,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再例如“老”在我国文化中,不仅仅具有“富有经验”“陈旧”“落后”的含义,还表示“老一辈”“老人家”的意思,表示了中国人对历史文化的敬意和对前辈的尊重。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字面上,语言的文化内涵也有明显不同,若翻译者不清楚写作者所在国家的文化风俗,就很容易造成翻译的错误。

(二)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人在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不同。例如,西方文化更注重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看重人们对事物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更加重视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而我国文化则是更推崇“中庸之道”,并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华文化认为一切事物的进行需要亲力亲为,每一项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世间万物都具有可取之处。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西方之间的思维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中西文学作品的翻译。

(三)价值观念差异

中西国家奉行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是核心价值观。而中国文化主要体现为群体文化,重在体现集体的利益和价值,也不允许将个人的价值置于集体的利益之上,崇尚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因此中国人往往更加顾全大局,会克制一己之欲而谋求整体价值,这种价值观念树立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西方的传统文化则崇尚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这也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代表。

(四)非语言文化差异

人在讲话中的表情、距离、姿态以及眼光等,都在人与人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中西各国人民使用的肢体语言具有较大差异,例如西方人见面时常会来一个热情的拥抱,而我国好友见面只需相互之间握手即可。在中国,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眼睛一直盯住对方被视为不讲礼貌,而在西方文化中,眼睛不看着对方则被认为是不讲礼貌、不信任以及不专注。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也不能够忽视了这些差异。

二、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渗透

罗马和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而基督教思想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也已经逐渐渗入到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中,并且以主要文学艺术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

(一)基督教思想文化对中西文学作品的渗透

基督文化对中西文学作品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圣经》(The Bible)是西方人要遵循的法律标准和道德行为准则,其不仅是组成西方文化的重要部分,并且还对中西国家的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圣经》内容十分广泛,它以小说、历史、诗歌、戏剧、书信等不同体裁,讲述了不同主人公的困惑,以及他们内心朝圣和祈望的各种心路历程。《圣经》中的典故和故事被许多中西文学作品借鉴。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圣经》里面的人物和词句,往往充实了作品内容和内涵,如弥尔顿的《三部曲》也是取自《圣经》中的故事。如今《圣经》中的典故在各国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但《圣经》文化的翻译很容易成为翻译者的文化盲点,在整体上也容易造成理解困惑,如“Solomon (所罗门)”“Satan (撒旦)”等。若是翻译者不谙熟《圣经》,翻译中西文学作品中含有宗教色彩的词语就容易出问题。因此中西文学翻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必须了解其主要传承的文化信息,只有翻译者在语言和文化上双管齐下,才能够在翻译中准确的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古希腊罗马文化对中西文学作品的渗透

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中西文学作品中渗透着大量的希腊罗马神话用语,因此我们要了解并翻译西方文化,就要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孕育地———古希腊和罗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其中的典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底蕴。许多中西文学作者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引用了很多古希腊罗马神话,如莎士比亚、哈代、霍桑、雪莱、乔伊斯等诗人、小说家以及戏剧作家,都采用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丰富作品的内容。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名、典故用语、名言都被吸收到英语当中。翻译者若不能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对神话内容的翻译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不能达到翻译的主要目的。因此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充分了解是准确翻译中西文化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

例如:“the Wooden horse of Troy”表示潜伏的敌人,而“Pandora’s box”则表示麻烦、灾难和祸害的根源。若翻译者不了解这些神话故事来源,则很难将翻译工作进行下去。再如,在翻译“Shyness is her Achilles’heel”时,翻译者就必须要了解“Achilles”是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他的母亲在他刚出生时握住了他的脚踵,身体其他部位都浸在了冥水河中,这样他的身体除了脚踵部位外,其他部位都是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的,但是最后他还是因为被敌人射中了脚踵而亡。因此在后来的翻译中人们就把“Achilles’heel”来表示一个人的弱点,因此“Shyness is her Achilles’heel”可翻译为“致命弱点是害羞”。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中西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对策

如今很多中西文学译本并没有做到“信、达、雅”,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写作意图并没有呈现出来,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也没有被准确把握,翻译不严谨,译本质量不高,影响了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因此,翻译者应在充分把握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确保中西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一)以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出发点

在上世纪90年代,有美国学者提出:翻译主要有异化和归化两种思维,主要目的是能够让读者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尽量重合,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同时领会到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和用意,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意境。异化和归化并不是相对立的双面,它们之间相互承接,相互补充。翻译者在翻译中西作品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翻译的需要来选择异化或归化进行翻译,同时还要考虑到两种方法的价值联系。异化的主要翻译手法是采用直译、音译和注释等,而归化则主要采用替换、省译和解释等方法。例如,在翻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张谷若先生为了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他就采用了直译的手法,并在原文下用脚注的方式说明了英国人民的生活喜好和风俗习惯,让读者在了解国家的情况下,再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选择异化能够增强读者对原作品的理解,而选择归化则能够提升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加深读者对其他国家风俗习惯的理解。无论是采用何种翻译方式,翻译者应以异化或归化作为翻译的出发点,根据作品需要,选取合适的翻译手段。

(二)以读者的反应作为翻译落脚点

翻译主要服务于两国人民群众的文化交流,因此翻译者应更注重读者的感受,考虑译文读者的群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翻译者应该将读者反应和评价作为翻译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详细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传播和文化差异之后,再次反向观察文学作品,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将作品想表达的含义尽量使用本国语言表达出来。在翻译中若遇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翻译者需要综合使用隐喻、异化、归化等多种方式,避免出现语言生硬等现象。在作品中若涉及到国家文化习俗的内容,则应该在相应的地方标注出来,详细了解中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

(三)注重翻译主体思维方式的切换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取向。语言可以说是人类自身所秉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进行外在表达的方式,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必须侧重于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把握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在中西方主体思维方式的来回切换中实现翻译的准确性与专业性。英语中用“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来表达人和上帝的作用,对应中文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虑中国得的社会环境和主体思维,应当将这句话翻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这样既可以实现中英双方之间的互相表达,又可以反映中英文在不同思维方式下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各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还影响了我国中西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中西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要求翻译者有扎实的语言翻译功底,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把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次成功的中西文学翻译都是一次有效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翻译者对西方文化越理解,翻译出来的作品质量会更好,也更能有效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洁.中西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关联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5).

[2]汪婧.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5).

[3]高小慧.文化差异对中西文学翻译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6).

[4]蒋兴君.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中西文学作品翻译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5]秦小红.西方文化对中西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2).

[6]田霞.论文化差异对中西文学翻译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7,(21).

论文作者:张心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基于文化差异视觉下的中西文学翻译探讨论文_张心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