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发展战略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台湾论文,发展战略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台湾以贸易加工为基础的经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多年来,台湾由于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系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开发为辅;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造成今日发展经济后劲不足,经济发展的源泉——科技实力日显疲弱。如今,台湾当局愈来愈感到,台湾欲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保持一定的经济优势,必须把筹码放在科技进步上,即台湾要靠发展科技,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正象台湾有识之士所言:“台湾到了要靠科技才能求得生存的地步了!”可谓切中要害之卓见。为此,他们近期制定了科技发展的宏伟目标——在21世纪进入全球科技10强,超越韩国,紧迫日本。为实现此目标,当局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下面,我们拟对台湾近期发展科技的战略作一探析。
一、加速发展科技产业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是台湾当前发展科技的一大战略。
台湾鉴于传统产业日见衰退,原来县有明显优势的制造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逐渐式微。使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转变、升级、积极发展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产业,成了台湾当前发展经济的唯一出路。因此,他们加速了发展科技产业的步伐。这方面近期有几个动作颇为引人注目:
1.选定24项高科技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1995年初,台湾制订的亚太营运计划出炉,其中之亚太制造中心发展计划锁定了24项高科技产业作为当前重点发展产业,以此来推动台湾的产业升级和参与国家经济竞争。此24项高科技产业皆为当前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和经济科技竞争之焦点,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科技产业,也是有助于台湾突破科技发展瓶颈的产业。它们是:精密工具机、半导体制造设备、污染防治设备、医疗保健仪器设备、表芯、关键精密零组件、64位元微处理机、个体物件导向软体产品、视讯通信产品作业系统、大型通信系统输出、通信关键零组件、区间客机、小型商务客机、航太维修工业、军机商维、高画质视讯产品、液晶显示器、高解析度大尺寸显象管、生物科技产品、科学化中药、新药开发、工程塑胶、高级纤维、复合材料。
2.选定5项科技产业作为两岸优先交流项目。在发展科技产业战略上,台湾也把目光瞄向了大陆的科技优势上,欲通过加强和大陆的合作与交流,加速其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台湾“经济部”与“行政院陆委会”研究选定5项科技产业:地球物理、光电及无线电通讯、高级材料、航太以及传统中医药学天然药用植物产业作为两岸优先交流合作的产业。这项合作将提到两岸副秘书长层级会谈中进行讨论,这是两岸首次将实质的科技产业合作项目列入议题,并由台湾“国科会”、“经济部”、“卫生署”三个高级部门负责主办。足见其重视之程度。
3.兴建一批智慧工业园区,推进科技产业的发展。科学园区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台湾借鉴新竹科学园区十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并配合“亚太制造中心规划”,台湾“经济部”最近制定了一个大计划:即在未来10年内,在全岛各地设置20—30个智慧工业园区,每年开发2—3处,以此来推进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台湾“经济部”初步将智慧工业园区规划为9种类型,共计20座:科学园区3座,分布于新竹、苗栗、台南;科技工业园区3座,分布于台南、云林、新竹;软体科学工业园区3座,分布于台北、高雄、台中;航太工业园区2座,分布于台中、台南;机械工业园区1座,位于新竹;生物技术工业园区1座,位于新竹科学园区内;中山科学园区3座,分布于龙潭,台中、冈山;创业者园区1座,位于台中工业区内;研究园区2座,位于工业技术研究院内。
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智慧工业园区将具备完善的尖端的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园区内的管理、控制、监测等设置将完全由最先进的智能设备—电脑管理和加以操纵;并提供区内以最佳服务,包括向进驻厂商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研究开发、共用设备和工具利用等综合性服务;园区内的景观、生态、休闲、公共设施、整体环境质量都比一般工业园区更胜一筹。为了加快智慧工业园区的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台湾“工业局”为此专门制订了“智慧工业园区设置管理办法”,以优惠的措施鼓励地方当局和民间企业踊跃投资开发,并给于开发者以策略性工业贷款,投资者可享有6.5%的低利融资。对此,地方当局和民间业者反应热烈,跃跃欲试,希望使企业率先“脱胎换骨”而跃入智慧型行列。
二、大幅提高对科技的投入
发展科技,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加强对科技的投入也被台湾当局作为近期当局对科技投入的大幅提高和加强主要有两大举措:发展科技的重要战略之一。
1.大幅增加对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今年6月份,台湾“经济部”公布了首部《产业技术白皮书》。其中指出:台湾技术能力远不及美、日,主要是因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1992年全岛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金额的比率仅为1.79%,低于日本的3%。又据IMD调查,台湾1992年研发投入总经费为30亿美元,排名世界15,落后于韩国的32亿美元。鉴于对科技研发投入成绩不彰之弱势,1995年台湾“经济部”拟就的“提升产业技术水准政策纲要”中明确规定,今后要大力强化民间企业、财团法人及公营事业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工作。“纲要”以2002年为目标,描绘出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兰图,指出台湾的总体研发经费要从现在1995年的948亿元新台币大幅升至2002年的3600亿元新台币。其中民间研发经费更将由443亿元升至2500亿元的水平。
科技研发经费的来源,台湾当局拟从税收、融资等方面对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开发、购置研发设备及房舍等方面予以优惠。“经济部”也将以发行公益彩券的方式,筹集产业技术研发基金,指定交通银行提供贷款。
2.大幅提高科技专案的预算。前台湾“经济部”部长江丙坤指出,科技专案的执行,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他总结了1994年当局为执行科技专案共投入172亿元左右新台币,所换得相关产业的产值达35900余亿元新台币,因此而增加的税收更达439余亿元新台币,投资报酬率极为可观。
因此,台湾“经济部”决定,自1997年度起大幅扩充科技专案规模,将未来5年内预算年成长目标定为18.6%的成长率,到2001年时将达到400亿元新台币。另据台湾首部《产业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的8大产业技术发展策略表明:今后将扩大科技专案规模及调整运作方式,科技专案经费将由目前的120亿元新台币,逐渐增加到2000年的500亿元新台币;每万人中研发人员将达到35人,企业界博士级研究人才将增加到2500人。
最近,台湾“行政院”对1996年度的科技专案计划进行了核定,通过了76项科技专案。其全部预算为132亿元新台币,比1995年度增加了10.5%。根据产业区分,以电子与资讯业居首。这反映了当局与民间以电子、资讯为主力的研发策略。根据计划区分:关键零组件16项,关键技术50项,检测验证4项,共通5项,科技行政管理1项。科技专案金额的分配,得到最高的研究单位是工业技术研究院68亿元,中山科学院8.1亿元,资策会6.2亿元。(均是新台币)
三、积极延揽海外科技人才
发展科技,人才是关键。鉴于当前台湾科技人才缺乏,尤其高科技人才奇缺的局面,使积极延揽海外人才,成为当局近期发展科技的又一大战略。
台湾长期以来实行重工业企业,轻大专院校的政策,造成人才外流,出现目前高科技人才奇缺的局面,这极大地困扰着台湾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台湾当局虽然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给予了较大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台湾目前科技人员与员工之比例,由1989年的7.5%上升到1993年的9.8%。但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经济建设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向海外延揽科技人才,以解燃眉之急,不失为当前台湾发展科技的良策。这方面他们的做法主要是:
1.制订“加强运用高级科技人才方案”和“延揽海外产业专家暂时返台作业要点”。台湾“行政院”1995年上半年制订之“加强运用高级科技人才方案”,计划从下半年开始的3年内,每年延揽海外资深专业人才350人,博士且具适当专业经验的研究人员250人,合计每年增加600名高级科技人才投入研发,以强化台湾的科技研发工作。同时,为加强对科技发展的有效领导,官方研发单位和产业关键性大户增加延揽聘雇科技人员的名额。“经济部”、“工研院”、“国科会”、“教育部”、“环保署”、“交通部”、“内政部”等都延揽数量不等的高级科技人才,计划储存形成台湾科技发展所需之人才库。由台湾“经济部”和“行政院青辅会”联手推出的“延揽海外产业专家暂时返台作业要点”,决定以提供资金补助的方式,不惜重金延聘海外专家。并通过驻外机构向全球专业人士大发“英雄帖”,以招募更多的专业人才返台服务。
2.成立“杰出人才基金会”延揽海外人才来台工作。该基金会是由台湾“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发起的,目的在于以民间资源替岛内延揽国际水准的学术人才去台长期参与研究工作。基金会对被审查合格的延揽者发给高额奖金。此项奖金为台湾目前最高纪录。因此,评审标准相当严格,所吸引的国外杰出学者,必须是国外著名大学之正教授和从事研究工作10年以上卓有成就者,此外,这些被延揽者必须同意回台服务5年以上。从此项吸引科技人才来台工作的奖励措施中可以看出,台湾当局对高级科技人才之渴求。
3.向大陆引进延揽科技人才。台湾科技界和企业界通过近年来对大陆的考察访问以及两岸频繁的学术交流,对大陆充沛而优秀的科技人才极为钟爱和垂青,因此,他们把延揽科技人才的触角也伸向了大陆。他们认为,大陆科技人才质优价廉,不乏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杰出科技人才,实为台湾当前发展高科技产业所急需。因此,近年来他们不断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频频向大陆科技人才摇动橄榄枝。
1991年台湾第四次科技大会确定了向大陆延揽科技人才的方针,不久,当局制订了“现阶段延揽在海外的大陆科技人士来台参加科技研究发展工作作业要点”。为了扩大延揽层面及成效,不久又将其修订为“延揽大陆科技人士来台研究作业要点”,干脆去掉“海外”二字,直接向大陆进行延揽。1992年又制定了“引进大陆科技人才政策”,并数次给以修正。如延揽大陆科技人才的资格,从理、工、农、医扩至人文社会科学;延揽人才层次由“杰出”放宽至“优秀”;延揽名额每年都超过规定的15名限制;延揽时间从短期研究进而放宽为将优秀者延聘至该单位并纳入编制;延揽单位从学术科研界放宽至工商界等。对于台湾格外垂青的大陆尖端科技及应用科技杰出人才,象卫星、同步辐射、超导等,当局则给以客坐教授之待遇。1993年延揽大陆科技人才的计划已付诸实现。1993年下半年,台湾“国科会”还通过了“大陆地区科技人士来台从事研究许可办法”。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台湾延揽大陆科技人才积极性之高。
四、加强科研、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科技,必须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研发环境。改善和提高台湾目前的科研和研发环境,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台湾近期发展科技的重要战略之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因应科技研究的新环境和新需求,建造高性能、高效率的大型科研设施,已是国际科研的共同趋势。台湾也紧跟这一趋势,近年来大力加强了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批批科研和研发中心相继建成,投入运转。在推动和促进台湾的科技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下面是几个成绩较为突出者:
1.高速电脑中心:台湾“国科会”投资20亿元新台币兴建的高速电脑中心,于1995年2月建成启用。该中心拥有最多最快的高速电脑设备,是目前台湾设备最先进、数量最庞大的供学术研究单位及工业界使用的先进设施。它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科学及工业研究,将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工具,进而提升研究成果的品质与研究效率。为使大量的硬件设备发挥高效功能,高速电脑中心引进了多项高级软件,价值相当2亿元新台币。该中心充分发挥了两大功能:①岛内:加强了与学术界互补与互动的关系,引领高速计算领域的研究方向;积极建立与产业界的合作关系,辅导运用高速计算的技术。并配合台湾资讯基础建设,协助推动产业研发所需的高速网络建设,同时开发岛内利基软件,孕育设置高附加价值应用软体发展专业区。②岛外:该中心扮演着高速计算交流新知识重要窗口的角色。该中心借与国际知名厂商进行先导性的合作计划,以了解国际的研发动态,并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外国知名学者、专家,使之共同分享高速计算的新知识与新趋势。也鼓励岛内学者努力参与研讨活动及发表论文。利用研讨交流活动,让台湾在亚太地区的高速计算推广与应用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同步辐射中心(SRRC):耗资28亿元、历时10年建造完成的世界级科学研究设备——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于1994年正式启用。这个位于新竹科学园区内的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拥有13亿电子伏特能量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光源,为国际间第三座启用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仅次于欧共体设立的同步辐射研究设备,在亚洲地区为独一无二的最佳光源。该同步辐射光源可同时满足不同实验,光源强度比普通X光机要高上20万倍。此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比第二代防改良许多,光束截面积小,光束能量更集中、亮度更高、功能更多。除了供科学研究人员探究物性外,更可切合生活需求的应用价值,例如,石化工业的炼解技术,微电子工业的同步X光蚀刻术、生物医学的解析、甚至爱滋病毒侵犯人体蛋白质的情形,引导科学家进入微米研究领域,均非同步光源不可。台湾同步辐射中心运转初期,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先引出3条真空紫外线和软X光光束线,做实验研究用,未来将扩充3条硬X光范围的光束浅,发展可观察活细胞的X光显微术。达到饱和时,可引出44条光速线。未来将设立40多个实验室。目前光电子实验室、X光实验室及光吸收实验室仅限于基础科学实验,未来将协助产业界半导体工业升级,支援医学界发展生物医学技术。
3.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台湾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是个以开发生物技术、推动生物技术工业发展为宗旨的非盈利性机构。创立10年来,经过近年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现对促进及提升台湾生物技术工业研究开发,并推动岛内产业升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中心工作的最突出特点是,着重于进行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开发,充当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有两个:纵向而言,将学术界之研究成果加以调适及开发,再转移至企业界制造销售;同时也接受民营企业的委托进行专案研究,以减轻民间企业对研究开发巨额投资的风险;横向而言,是引进外国技术,经消化后辅导岛内企业转移其技术,以期早日生产现代化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工作内容须随时适应尖端科技之突飞猛进及市场之千变万化,故该中心采取企业化经营型态,以发挥最大的弹性,早日协助岛内生物科技及工业茁壮成长。此外,农业是生物技术中心进行生物技术开发和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方面。中心已建和在建一批资料库,还编印出版了“生物技术产业资讯丛书”及几十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该中心开发的产品主要有5个方面:①医药产品,②特化产品,③环保产品,④农业产品,⑤技术研发。
4.作物种原中心:种原是国际农业战争中的秘密武器,代表着一国的农业实力。农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种原竞争,科技再发达,再先进,人类还无法制造基因,还需要种原来作为改造育种的基本研究材料。所以台湾的作物种原中心是肩负着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机构。该中心斥资44亿元新台币,成立两年多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入库种原数量已达10200多个,中期与长期贮存量可达49万份,贮存年限可达50年。该中心的功能从狭义上讲,是收集贮藏种原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台湾农业收成,并开展国内外种原交换和研究。从广义上讲,就是贮存优秀种原,以备参与世界农业竞争。
除了上述几个较有成绩的科研中心之外,台湾还建成并启用了一批高级实验室,如次微米实验室、毫微米实验室、中央大学的卫星遥测实验室、高频实验室以及晶片设计制作中心等等。据此可以看出,台湾为加速科技的发展,在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是投入了较大的力量。
五、加强与大陆的科技合作。
大陆科技的很多优势领域受到台湾各界的青睐,积极开拓与大陆的科技合作,也是台湾近期发展科技的重要战略之一。
几年来随着两岸各项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展开,台湾方面发现大陆的科技有很多优势领域,如基础研究发达,高科技研究先进,科技人才充沛等等。据此,台湾朝野各界认为,积极开拓与大陆的科技合作,实现科技优势互利互补,不失为台湾目前发展科技的捷径。基于这一共识,近年来台湾当局和各界都积极地推动和大陆的科技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术交流活跃:科学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是发展科技的先决条件。自1992年台湾著名科学界泰斗吴大猷首访大陆后,迅即掀起一股两岸学术交流的热潮,两岸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频频穿梭于海峡两岸之间,在众多学术领域之间展开了研讨、参观、访问、考察、交流。学术交流研讨气氛之热烈友好,学术领域研讨范围之广泛为两岸学者专家所津津乐道,并出现了5个特点:①学术交流层次高;②学术交流人员遍及不同层次;③学术交流范围广泛;④学术交流方式多样;⑤学术交流人数日益增多。
2.产业科技合作成为主旋律。台湾将实现产业升级定位在产业科技提升的目标上。大陆的产业科技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他们清楚,大陆科技的强点是在中上游的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这是台湾克服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瓶颈的强大动力源,也是台湾产业升级所必需的。为此他们在产业科技的合作上更为积极踊跃,奏出了两岸科技合作的主旋律,这可从两个方面看出:①台湾朝野都青睐大陆的产业科技,当局在科技界与企业界的呼吁与敦促下,改变过去被动为现在主动引导和积极推动的态度,不断制定和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实现与大陆的产业科技合作。现已在一批科技产业上进行着合作。②台湾高科技产业赴大陆投资与技术合作日趋踊跃。现阶段台商投资大陆,除了投资地区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展,投资项目和金额大幅提升外,较为重要的变化是:投资主体层次不断提升,由劳力密集企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科技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大中企业逐渐增多;投资层次不断升级,由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象航空航天、生物科技、资讯、计算机软件等产业转移;投资目的有所变化,由过去着重大陆低廉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以转移其夕阳工业,转为来大陆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力资源。这几个变化主要由台湾大企业集团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与技术合作来体现的。
3.积极引进大陆科技人才。大陆的基础研究经过40多年的辛勤耕耘,培育和积蓄了一大批出色的科技人才。他们遍及众多研究领域。其中很多人已取得辉煌的科研成就,享誉海内外,这不仅反映在他们已研制出一批世界一流水准的尖端科技成果,如高温超导、正负电子对撞机、两弹一星等,而且不少科技精英还活跃在国际科技组织的舞台上,在20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职务或要职。除此之外,他们在国际科研竞技赛场上,更是身手不凡,屡屡获奖,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这些标志着大陆的科技水平和科研人才已为世界所重视,因而也对台湾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有鉴于此,台湾积极发起了引进大陆科技人才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