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红伟

探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红伟

王红伟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 要】目的 研究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提升我医院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该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仅有新生血管但不伴有纤维增殖膜)列入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取差异性的治疗方法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对患者健康危害严重,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手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减轻黄斑水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继续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手术;雷珠单抗;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of laser combined with ra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level of our hospital.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with only neovascularization but without fibrous proliferation membrane)who wer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8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ser surgery,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ser combined with razumab.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t is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ser combined with razumab is remarkable.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duce the thickness of macular area and reduce macular area after operation. Edema is 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study.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laser surgery; razumab; treatment

糖尿病不仅自身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并发症率也较高,且一般较为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当前我国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0倍以上。同时,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15%,糖尿病病程时间在10年以上的患者出现视网膜并发症的几率可达到65%以上[2]。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就应当提起对视网膜病变的重视,每年进行筛查,遵医嘱复查,但我国仅有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这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3]。为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水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控制视网膜病变发展,该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特开展此次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将于该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仅有新生血管,但不伴有纤维增殖膜)列入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临床症状。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9.97±5.33)岁,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时间1~3年,平均病程(1.30±0.22)年;研究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9.92±5.48)岁,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时间1~4年,平均病程(1.33±0.2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对照组激光手术的主要内容为,先使用激光治疗仪对患者视网膜病灶区域做光凝扫描,之后针对病灶进行全视网膜眼底光凝,光斑直径200~450 μm,曝光时间0.2~0.3 s,两光斑间隔距离为1.5个光斑。研究组在对照组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进行干预,激光手术前5 d于患者颞下角膜边缘后约3.5 mm位置眼内注射1.5 mg雷珠单抗,并使用典必殊眼膏涂眼。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判定:患者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判定:患者视力有较大提高但不足2行,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判定:患者视力无提升或继续恶化,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治疗有效的判定包括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3.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研究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分期上可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亚临床期时就可发现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通透性改变,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眼底改变,这一阶段视网膜微血管已经出现异常,但尚未形成扩张的微血管瘤,此时若发现征兆应当及时进行治疗[4]。随着病程的发展,根据国内常用分期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非增殖期,非增殖期包括I、II、III期病变,在I、II期时主要为轻度视网膜病变,单独或合并微血管瘤、出血、黄斑水肿以及硬性渗出等。在III期时已经达到中度视网膜病变程度,也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前期。IV期及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达到增殖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区别为患者视网膜有无新生血管,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增殖型病变的前期[5]。视网膜新生血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可引发纤维增殖和继发视网膜脱离等。部分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能出现在玻璃体当中,引发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对比,增殖型病变对患者视力的危害更加严重,可直接引发患者视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后一般使用药物很难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采取激光手术进行对症治疗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较长时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表明,激光手术应用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比较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激光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不良反应较多和术后视网膜水肿较为严重等。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现高表达状态,研究表明,经抗VEDF治疗后,可使患者新生血管膜缩小、减少血管渗漏,当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的各类抗VEGF类药物靶向为VEGF或其信号通路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和血管渗漏的效果,维持并改善患者视力,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雷珠单抗在本世纪初于美国上市,2012年正式在我国上市,其能够抑制多个VEGF亚型。当前雷珠单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主要通过眼内注射实现,其最大的风险就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见眼内感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雷珠单抗本身的副作用不显著,在禁忌上一般不建议孕妇注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该次研究显示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率为11.76%,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方法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红,黎蕾,任建萍.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6(1):107-110.

[2] 李景波.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6(1):245.

[3] 岳金良.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视网膜厚度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5(4):117.

[4] 李坦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8):9529.

[5] 李丽,关新辉,易湘龙.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38-941.

上接第190页

发于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特应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特应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5]。据某调查表明:特异性皮炎在中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城市约占1.1%、农村约占0.7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6],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中医辨证在治疗许多疾病上,独具特色,并且取得的临床效果颇为显著。特异性皮炎属于中医学领域中的“湿疮”、“浸淫疮”、“血风疮”、“四弯风”等,此病迁延难愈。中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多因禀赋不足、脾失健运、外感湿邪、蕴结肌肤、肌肤失养所致。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造成“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导致血虚,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发为此病[7]。因此,中医疗法选用的治则只要以养血润燥、活血祛风、除湿止痒为主。按照疾病发展的阶段辨证,给予方药,药物的剂量随症加减,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治疗方案中所选择用的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生育、护肝用、抗肿瘤和消炎、止血(凝血)等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癌的功效;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西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重型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常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但是这对患儿的生长及发育有一定的影响[8]。所以,中医疗法与西医的糖皮质激素相比较,具有副作用小、依赖性小、疗效确切等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能很好地将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维持稳定,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应当作为特应性皮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颖,陈达灿,莫秀梅.特应性皮炎中醫证候分类现状与辨证施治疗效的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04(04):266-271.

[2]周芳,李萍.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83-86.

[3]尤立平,刘永生,杨顶权.44例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证候分析与辨证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2):71-73.

[4]吴允波,邱桂荣,许来宾.中医辨证联合开瑞坦治疗特应性皮炎43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6):49-50.

[5]任发亮,顾恒.中外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2):210-213.

[6].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03-606+615.

[7]薛素琴,刘炽.中医诊疗特应性皮炎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医学,2011,17(7):975-978.

[8]徐淼,宋瑜.特应性皮炎的中医内治法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395-398.

上接第191页

留部分神经功能,减轻手术创伤。本文中次全切2例,次全切率为18.18%,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肿瘤深染色区基本符合[11-12]。术后随访,患者的KPS评分达到(82.8±4.5)分,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说明荧光素钠染色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减少住院费用,手术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提高了对脑胶质瘤的完全切出率,对病灶诊断、定位准确,减少对脑组织功能的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快,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伟,张继伟,李长华,等.荧光素钠染色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6,15(3):253-255,259.

[2] Yu Z Y,Xie G F,Zhou G T,et al.NVP-BEZ235,a novel dual PI3K-mTOR inhibitor displays anti-glioma activity and reduces chemoresistance to temozolomide in human glioma cells[J].Cancer Letters,2015,367(1):58-68.

[3]何昊.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5):57-59.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引进双荧光显微镜辅助神经肿瘤手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5):698.

[5] Pan W R,Li G,Yang X X,et al.Revealing the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Glioma by Utilizing a Glioma Associat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J].Pathology Oncology Research:POR,2015,21(2):455-462.

[6]沈海萍,吴秋月.术中磁共振导航显微镜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6,15(4):395-396.

[7]龚光文,田军,吴云兆,等.MRS在鉴别单发性脑转移瘤与脑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75-76.

[8]申学明,刘宁,许红旗,等.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5):435-437.

[9] Ulasov I,Borovjagin AV,Kaverina N,et al.MT1-MMP silencing by an shRNA-armed glioma-targeted 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CRAd)improves its anti-glioma efficacy in vitro and in vivo[J].Cancer Letters,2015,365(2):240-250.

[10]劉岱,吉华平.肿瘤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7):429-433.

[11]单体华,李宏.显微外科手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7):44-46.

[12] Salloum R,De Wire M,Lane A,et al.Patterns of progress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glioma or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based therapy at diagnosis[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5,121(3):591-598.

论文作者:王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探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