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两岸关系论文

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两岸关系论文

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世纪之交解决台湾问题前景的展望

国务院对台办公室 杨亲华

一、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台海形势复杂、严峻

今年正值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动。我国改革开放正进入新一轮的攻坚阶段。台湾岛内局势也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彻底暴露了他一贯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妄图在“中华民国”名义下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这一极其严重的分裂步骤,使世纪之交的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

首先,它刺激了国民党党内分裂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台湾当局一些负责人纷纷跟进表态,随声附和。其次,它鼓舞了岛内“台独”势力的气焰。民进党不但高度肯定了“两国论”,而且要求李登辉采取更彻底、更大胆的分裂行动,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台湾当局尽快个性所谓“宪法”和“国统纲领”,扬弃所有不符合“两国论”的内容。第三,它引发了国、民两党一部分人和各种分裂分子要求依照“两国论”进行“修宪”、“修法”。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虽推翻不了一个中国原则,也推翻不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大框架,但是却从根本上破坏了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从根本上破坏了和平统一的基础。

李登辉此时抛出“两国论”,绝非一时信口开河,而是一次蓄意已久、精心策划的分裂行动。其用心一是企图在下台前完成分裂部署,约束其继任者的大陆政策,延续其分裂路线。台湾下届“总统”选举已经开始。各党派的候选人已粉墨登场。李登辉已不再竞选连任。李登辉感到自己的政策不得人心,而继承他位置的人,在两岸关系和对外关系等一系列政策上同他并不一致。因此他急于抛出“两国论”,为其继任人定调。8月10日,李登辉说:“我把国家定位说出来, 任何人做总统事情会好一点。”二是配合美国对华进行西化、分化、弱化的遏制战略。年初以来,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反华逆流。科索沃危机后,美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美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中美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美国会又相继提出“考克斯报告”、“强化台湾安全法”等一批反华提案。美日进一步加强军事同盟,日本国会通过“新日美防卫指针”及相关法案。李抛出“两国论”,有意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企图使台湾问题成为新的科索沃,争取美日支持,实现更大的分裂图谋。三是阻挠两岸对话与谈判进程。去年10月,海协邀请辜振甫来访,揭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并达成四项共识。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话,汪道涵会长应邀于今年适当时候访问台湾,这使台湾当局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美国政府出于长期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目的,正式提出“中和协议”主张,希望台当局与我们进行包括政治、军事内容在内的对话与谈判。李登辉对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再也难以回避,干脆抛出“两国论”,从根本上破坏两会接触、交流、对话的基础,以达到阻挡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的目的。

二、反对李登辉“两国论”斗争取得初步成果

1988年以来,党的对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我们和以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之间反复的较量和斗争。近几年来,李登辉分裂祖国的步伐逐渐加快,当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党和政府非常敏锐地看到事态的严重破坏性和十分恶劣的影响,迅即而果断地决定,深入开展坚决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这场斗争目前仍在继续,并已产生很大影响和初步成果。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一是,我们的斗争赢得海内外中国人广泛参与与支持。全国人民、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广大留学生,对李登辉“两国论”表示了极大愤慨,口诛笔伐。一个海内外中国人同声强烈谴责李登辉的强大声势已经形成。

二是,我们的斗争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美国政府认为李登辉彻底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引起台湾海峡局势的紧张,多次重申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各项原则的承诺,重申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和对台“三不支持”政策。克林顿主动要求与江泽民主席通电话,重申美国“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定的承诺”。日本政府表示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在涉及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没有改变。迄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明确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充分证明李登辉的分裂政策不可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三是,我们的斗争强烈震撼了台湾社会。台湾股市即使在台湾财经部门大力护盘下,仍然动荡不已。台湾广大民众普遍对两岸关系发展感到忧心忡忡。一些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的党派、有识之士及新闻媒体要求李登辉停止推行“两国论”,认为李登辉此举极不负责任。

四是,我们的斗争沉重打击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分裂势力和“台独”势力。李登辉绝不可能收回“两国论”,只要一有机会,他会再次兴风作浪。但在我们斗争的强大压力下,台湾当局一方面虽继续为“两国论”进行辩解,但另一方面调门不得不有所降低,一再辩称其大陆政策没有改变、追求未来统一的目标没有改变。民进党的“台独”气焰和活动也有所收敛。

但是,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还将是非常激烈的、尖锐的。这场斗争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事关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一场有战略意义的大战役。这场斗争的结果,将决定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三、中国人民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我们在看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的同时,更应从战略的高度对总体斗争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充分看到我们进行这场斗争的有利因素。首先,中国是个大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占有一极;综合国力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上升。在此基础上,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制造“台独”、“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各种分裂活动,完全有能力确保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变。其次,我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大家深切地感到,中央处理国际、国内一些重大、尖锐、复杂的政治问题,包括这次开展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都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有力、决策正确,具有指挥若定、处变不惊的气度和策略的高度艺术性,使全国人民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第三,中华民族崇尚统一、反对分裂,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强大的凝聚力,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崇高愿望和伟大使命。这是制约李登辉分裂图谋,使其难以得逞的根本力量。第四,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防力量。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这次三军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坚定不移地以国家意志为最高意志,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绝不容忍分裂祖国的图谋得逞,绝不坐视任何一寸土地从中国的版土上分裂出去,随时准备粉碎任何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

试析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 周大计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将如何解决?中国——这个人类文明史中的千年古国究将以何种方式达成统一?这个问题不仅为国人所关切,而且为世人所关注。回顾近2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看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诸因素中,民意因素不容忽视,亦即两岸民众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

一、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一般看法

近20年来,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和祖国政府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陌生、恐惧到有所了解,审慎评价的过程。这期间,如何处理两岸关系问题虽然尚不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但又令他们无法回避。在这方面台湾普通民众的想法既复杂又微妙。

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更看重“实际真正对我们有益的是什么?”因此他们在考虑:“统独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挤进联合国,就能摆脱贸易报复的威胁吗?和大陆统一就能改变12亿中国人对台湾的印象吗?”同时,从感情上讲,作为两岸同根的中国人,他们在“情感中,血液里既怀有对一个统一、民主、强大的中国的憧憬,又有对中共不可知的庞大恐惧,既讨厌台独的‘仿冒日本皇室旗帜’,有时也难免觉得能摆脱对岸的‘穷表亲’其实也不错。”在这种心态下思考两岸关系问题,他们有时难免会走向非理性。

例如:1994年4月初,当“千岛湖事件”披露后, 由于台湾当局的渲染和炒作,台湾部分民众为之哗然,一时间各种非理性的言辞充斥报章:“我们终于明白了‘共产党终究是共产党’!也了解了两岸关系的关键是在中共,我们再也不能有一厢情愿的想法了”;部分民众甚至建议发起“一人一信”活动,“让国际社会开始重视这项事件”;“以国际舆论挞伐、施展压力,迫使大陆作整体性改善旅游环境品质,重视旅游者生命安全的措施。”

又如:“1995年七八月间和1996年春,当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时,岛内民众十分担心“擦枪走火”,许多政治人物则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将中国政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式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同时为维护祖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不承诺不使用武力,解读成为“霸权行径”、“图谋武力犯台”,以凝聚人们的“反共”意识;岛内媒体则大肆炒作。于是在短时间内,主流舆论营造出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氛围。这不能不给民众以极大的误导。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岛内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希望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以求自保的心态。因而当着美国的两艘航空母舰驶向台湾海峡附近的公海时,他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再如,1998年7月“林滴娟案”发生,岛内舆论又一次哗然。 一些政府人物或者从其既定的思维模式出发,或者尚未全面了解此案真相,或者出于各种目的有意回避此案由经济纠纷引发之原因,而将之泛政治化。于是主张“全面终止两岸关系”者有之;攻击大陆“没有基本人权保障”者有之。当大陆公安机关为确切了解受害人死因而要进行尸体解剖时,他们又以“没有必要”或“大陆法医水平不高”制造舆论;当尸检顺利进行,受受害人家属委托前往大陆参与尸检的台大法医系主任相当正面地评价大陆法医界水准后,他们再以“因为大陆医护人员待遇低,人们才愿意去当法医”的说辞对人们进行误导。

以上种种将两岸关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泛政治化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研究台湾民众心态的角度看,这些非常状态下显现的言行又有助于我们了解潜存于台湾民众之中的某些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估量它们对当代中国统一的影响。

二、台湾民众上述心态的成因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台湾民众的上述心态之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中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部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当局所进行的反共宣传仍发挥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国民党退台后,利用其所掌握的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大力营造“反共复国”的危机意识。虽然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反共宣传的方式、手段、内容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将共产党的领导歪曲为“专制”、“独裁”、“暴政”的基调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在这种气氛下,两岸关系一旦出现偶发事件,存在于台湾民众之中的那份“对中共不可知的庞大恐惧”感便油然而升,从而成为接受台湾朝野政治人物误导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从台湾看世界的岛屿心态,使得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认知误差。

站在台湾看中国统一,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统独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当人们沾沾自喜于台湾地区人均GNP达到1万美元时,便担心统一之后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会下降,于是“时也难免觉得能摆脱对岸的‘穷表亲’其实也不错”。然而“认同台湾且生活在台湾的人们,不管是来自哪个省份或土生土长,多数人心灵深处,除了台湾以外,似乎另有故乡,这个地方也许是在北平、也许在苏杭、也许是在塞北”。所以他们又憧憬一个统一、民主、强大的中国。但现实利益毕竟更为具体、实在和直接,因此,不统不独便成为现存于台湾民众之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

(三)重视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使得台湾民众在要求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的同时,主张两岸实现“三通”、扩大交流,呼吁“戒急用忍松绑”。

他们认为实现“三通”有利于降低两岸经贸往来的成本,扩大交流有利于“创造双赢之局”,而“戒急用忍”政策“政治上的考量大于经济上的规划”。“近年在欧美日韩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大陆抢滩的情势下,原来进入的台商,如不能增资升级,很难发展”;“对台湾大型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境内市场逐渐饱和,非向外投资无法开展业务。在南向与西进的抉择中,西进比南向更具吸引力。主要是,风俗习惯相同,生活较易适应,语言文字相通,经营管理较易,工资地位较为低,有利于降低成本。大陆市场广阔,较具有发展前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南进政策已名存实止,西进更成为台商主要出路。”因此,政府应“因势利导,适时松绑”。

(四)由于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曲折历程了解不够全面,加之朝野政治人物的误导,台湾民众大多站在台湾看大陆,对大陆事物有一种潜在的陌生感和深深的不信任心理。这种不信任心理在两岸交流中出现偶发事件时,又会从中获得某种“强化”,从而会成为给“大陆热”降温的社会心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略作以下展望:

第一,大陆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将为当代中国的统一铸造最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海峡两岸交流的扩大将为两岸民众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建立共信架起桥梁。

第三,当台湾民众感到台湾当局所主导的大陆政策损害了其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将会在寄希望于多党相互制衡之后,运用手中的选票表达个人意愿。因为他们认为:“民主的可爱,就在于选民的决定——能使骄傲的政治家低头、使自满的政党谦虚了,每一个政治人物都不要轻估选民的智慧,台湾民众的决定自有公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台湾民众必将在遏制“台湾独立”,促进祖国统一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解决台湾问题方式的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 李松林

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存有歧见。就大陆而言,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年中,经历了从单纯依靠武力或以武力为主,辅之以和平争取方式转变为和平解决方式。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台后,不甘心其在大陆的失败,仍未放下武器,负隅顽抗,并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可能同自己的对手坐下来谈判。加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还没有完全的解决,这种状况决定了国共两党除了兵戌相见之外,别无他路可以选择。

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蒋介石“反攻大陆”政策的不断破产,国民党遂提出以“政治为主,军事为从”的策略。同时执行“经营台湾”、“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的政策,将注意力放到台湾建设上。中共在完成三大改造后,也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上述两岸形势变化使两岸军事对峙有所缓解,从而为两岸和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于5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尽管当时中共还未放弃武力解放台湾的口号,但在政策上已经由单纯的武力解决过渡到军事解决与和平解决双重并行。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美国侵略势力在台湾海峡的造势与蒋介石集团并未放下屠刀,致使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并未得以实现。加之国内发生“文化大革命”,“左”的路线使中共对台政策又回到武力解放的老路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外形势均已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是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这就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完成工作重心转移,就必须有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再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与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基于上述原因,中国政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出于对整个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与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邓小平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与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政治、军事与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措施。

上述方针与措施得到了港澳台胞与海外侨胞、华人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台湾当局在各方压力下相应调整了对大陆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与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有利于两岸的相互交往,并最终促成两岸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汪辜会谈”的成功,使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台湾海峡出现了4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从而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方向前进。

然而遗憾的是,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奉行的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他们在鼓吹“一国两府”、“阶段性两个中国”的同时,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他们在国际上还推行“双重承认”,大搞“金钱外交”,叫嚣“重返联合国”。与之相适应的是,岛内“台独”活动日益猖獗,某些外国势力也乘机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致使台湾海峡危机四伏。

鉴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出于推进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江泽民主席依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本精神,提出了八点看法和主张。讲话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郑重建议台湾先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举行和平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并就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讲话还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建议。纵观江泽民讲话,其核心立足于和平统一与化解矛盾,是现阶段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可操作性很强的完整方案。

更为遗憾的是,李登辉不仅不积极回应江泽民的讲话,反而在美国反华势力支持下于1995年6月访美, 将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推到了高峰,进而引发了台湾海峡危机。中国共产党果断决定反对美国与台湾的分裂活动。海协会中止了与海基会的第二次“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先后于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台湾海峡和台湾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 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公开与隐蔽的大小“台独”分子,同时也震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表示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对待台湾问题。但当两岸关系逐渐恢复之际,李登辉又于今年7月9日抛出“两国论”,并将“两国论”塞进国民党十五大二次会议文献,他声称要以此作为今后台湾当局施政的方向与重点,来“迎接两岸互动的新页”。

对于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击。9月11日, 江泽民在同克林顿的会谈中明确指出:“我们与李登辉的斗争是维护还是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与江泽民主席的宣示相配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的讲话中,郑重宣布: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粉碎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与此同时,我军于8月2日,成功试射一枚新型远程地对地导弹。我军还在东南沿海一带进行了由各兵种参加的联合演习。驻厦门海军与民船也举行了联合演练。同月,兰州军区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9 月上旬,我军南京、广州战区举行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

上述情况是不是表明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江泽民讲话仍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在构想“一国两制”时,就提出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之所以提出和平统一的同时,还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分子搞“台湾独立”图谋的。如果中国政府承诺对台不使用武力,不仅“台独”势力会更加猖獗,外国敌对势力插手台湾事务也会更加肆无忌惮。早在1981年8月26日, 邓小平同一位海外知名人士谈话时就曾指出:如和平解决不可能,不排除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教条主义者,她随时可以根据海峡两岸的新形势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谈判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在和平谈判时期,也必须以武力作后盾。否则谈判是不可能成功的。

标签:;  ;  ;  ;  ;  ;  ;  ;  ;  ;  ;  ;  

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