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点位移计在大藤峡船闸施工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丁腾腾

身份证号码:34120319880604xxxx

摘要:多点位移计,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种常用仪器,在同一钻孔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不同深度的测点3~6个,测量各测点沿长度方向的位移,为建筑物运行状态提供判断的基础数据资料。本文主要浅谈3点式多点位移计在大藤峡船闸施工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藤峡船闸施工;安全监测;多点位移计;应用

一、工程概况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黔江河段末端,坝址在广西桂平市黔江彩虹桥上游6.6km处,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最末一个梯级。是一座以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成、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流域关键性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61.00m,汛限水位47.60m,死水位47.60m,总库容34.7910°m3,总装机容量1600MW,工程规模为I等大(1)型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泄水,发电,通航,挡水,灌溉取水及过鱼建筑物等。

大藤峡船闸为单级船闸,等级为Ⅰ级,布置于左岸,桩号为1+142.66m-1+283.66m闸首坝段长13m,船闸事故检修门库坝段长28m。右侧与左岸厂房安装间坝段相接,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组成,船闸线路总长3418m。船闸闸室有效尺度为280mx34mx5.8m(有效长度x有效宽度x门槛水深),船闸轴线与坝轴线垂直,船闸主体段长385m,上游引航道长1136m,下游引航道长1897m上、下游引航道底宽75m,口门区宽115m,上、下游引航道底高程分别为3820m和15.35m。

二、多点位移计监测点的布置

船闸主体段长385m,其中闸室墙长度为268.2m,航槽宽度34m,采用分离式结构。重力式边墩(墙)顶高程65.00m,基础建在弱风化基岩上。所以,对基础变形的监测尤为重要。

依据监测设计,本船闸共计选择5个典型监测断面,每个典型断面在基础钻孔安装3套3点式多点位移计,共布置3点式多点位移计15套(见表1-1)。每套在基础钻孔设计深度为30.5米,锚头位置分别距离孔口护筒5米、15米、30米(见图1-1)。

注:垂直水流方向桩号(m)1+227.66为本船闸左边墩(墙)中心线,1+196.66为本船闸室中心线,1+165.66为本船闸右边墩(墙)中心线。

图1-1多点位移计安装示意图

三、施工期观测及资料分析

(一)本船闸共计15套3点式多点位移计,受土建单位施工计划及进度影响,各仪器取得初始值从2016年11月20至2017年12月12日,截止目前,监测仪器频率模数测值稳定,电阻测值范围正常,仪器运行状态良好。

注:下沉为正,上抬为负。受篇幅限制,曲线图此处省略。

(二)观测数据分析

3点式多点位移计根据使用的参照不动点不同,通常有2种方式进行数据分析,鉴于本船闸正在混凝土浇筑的高峰期,在施工期监测过程中,采用在仪器安装的孔口作为不动点,进行分析在不同深度测点位相对位移量,对船闸的基础变形进行稳定性分析判断。

3点式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成果分析:

3点式多点位移计,随着测点埋设深度逐渐增加,位移量绝对值而逐渐变小,随深度增加,基础变形量减小,基础稳定性增强。

上、下闸首CZM1、CZM4,位移量的变化量略大于闸室段CZM8、CZM9、CZM10。由于目前正值混凝土浇筑高峰期,上、下闸首又为关键线路节点工期,现上闸首左右边墩已浇筑到高程34m,DB1、DB2已浇筑到高程32m。下闸首左右边墩已浇筑到高程15m。而闸室地板浇筑高程3m,闸室左右边墙采用跳仓浇筑方式,高程-4m到13m,多数在5m到10m。因此,受施工期测点上部结构荷载增加影响,测点位移量的变化量有所增大,符合仪器本身运行规律。

基础变形整体位移量较小,目前最大位移量测点CZM9-2,其累计沉降量变化为1.16mm,且全部测点的变化速率不大于0.01mm/d。虽出现少量抬升测点,但抬升位移量均较小,并成逐渐递减的趋势,受汛期暴雨影响,黔江水位增高,造成基础扬压力增大,尤其CZM10位置,受地下水位影响更为严重,以及周围灌浆影响,局部开挖引起地应力释放,造成测点数据略有变化,但位移量逐渐减小。综上所述,根据3点式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成果分析,施工期大藤峡船闸基础垂直位移量较小,单支测点累计沉降量也较小,变化速率均不大于0.01mm/d,且沉降变化趋于平稳,因此得知,施工期大藤峡船闸基础变形量较小,基础稳定性较强。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论文作者:丁腾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浅谈多点位移计在大藤峡船闸施工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丁腾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