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祥的孤独与执着_护林员论文

洪世祥的孤独与执着_护林员论文

洪世祥的孤独与坚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孤独论文,洪世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读)长年深居高山峡谷,独守江河湖泊,孤独寂寥的他自称“水和尚”;由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关系水质及其生态变化的脉动,关系江河流域的保护开发和百姓经济社会活动,他又被誉为“为江河把脉的人”;参加工作34年,辗转10个基层测站,在最艰苦的巧家小海子水文站一呆就是13年。34年来,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急难险重面前他总是说“没问题”,因公负伤生命垂危时他关心的是单位车辆是否完好,并把奖金作为特殊党费上交,这就是——

“给单位添麻烦了,在医院开支太大,我还是回监测站找点草药,边养伤、边工作吧。”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洪世祥对专程从昆明赶到昭通看望他的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局长李苦峰恳求道。

李苦峰一时说不出话来,眼里噙满泪水。他眼前的洪世祥全身缠满绷带,头部、颈部动弹不得。“我们水文人一定要好好向你学习。”

洪世祥是昭通市水文水资源局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在生命垂危的生死关头,在每一次急难险重面前,在枯燥寂寞的岗位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地用忠诚、无畏诠释了一个水文人的职责、担当、坚守。

这里,我们撷取的是他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1:因公负伤生命垂危,他关心的是单位“车子还好吗?”

2012年10月8日,由于受昭通彝良“9·7”地震和长时间阴雨天气影响,距彝良县城40公里的仙马水库出现险情,严重威胁着水库和下游数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当晚,洪世祥所在的云南省水文局昭通市分局决定由该局水文监测科副科长彭德才带领富有抢险经验的洪世祥、李文达、宋荣,组成水文监测小组前往仙马水库监测水情。

9日中午1时30分左右,载着监测小组的皮卡车行驶到一个弯道时,被一辆迎面占道、快速行驶的越野车撞击,翻下40多米高的山坡。洪世祥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抱着昏迷中的老洪,望着头部还在汩汩流淌的鲜血,人到底伤得怎么样?能不能救得活?当时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让人感动的是在送往彝良县龙海乡卫生院的车上,老洪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不是问自己伤得怎么样,而是问单位的车子还好吗?而且一连问了三次,问得我一个大男人都潸然泪下。”谈起亲自护送洪世祥到龙海乡卫生院时的情景,彭德才至今难以忘怀那感人一幕。

故事2:想听人的声音,就自己吼几声

两山夹峙、一线天似的深谷、孤零零砖混新房、依稀可见的断垣残壁、码得整整齐齐瓦片、弃用的锚桩……这就是洪世祥工作生活了13年的小海子水文观测站。

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小海子水文站,坐落在巧家县马树乡海拔2400多米的山谷内,这里常年阴雨绵绵,方圆5公里内没有人烟,是昭通市水文水资源局最为艰苦的地方。

1979年12月,刚参加工作的洪世祥就分配到小海子水文站工作。

“房子破点、小点没关系,最难受的就是单调和寂寞,那时生怕见到人不会讲话。”回忆起在小海子观测站工作的13年岁月,洪世祥感到最不适应的就是白天几乎见不着人,晚上更是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往往七八天都讲不上一句话。“为了能够听到人的声音,我每天都对着空旷的山谷吼上一阵,哦,哦……”就这样,洪世祥慢慢适应了与寂寞和单调为伴的“隐居”生活。

在小海子期间,洪世祥怀揣2000元只身从小海子翻越百草坪到炉房河建起了一个专用站,没有住处,他就在炉房河边找到一处洞穴式山崖,用竹篾笆和牛毛毡搭建窝棚,一住就是两年多。

由于有了翔实的水文资料,巧家县建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件“总理工程”——巧家炉房水库;2013年,就在小海子水文站上游10公里处,投资3亿多元的巧家县又一骨干水利工程——小海子水库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洪世祥和他的同事们长年坚守测量的水文数据终于派上了用场。

“河边一间破房子,常年一个孤独人,每天测些小数字,如今修个大工程。”亲眼所见炉房水库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小海子水库又即将建成,颇有诗人气质的昭通市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吉永贵十分感慨。

故事3:下雨时别人往家跑,他往外跑

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而至。

从马树乡到小海子近90度悬崖凿出来20公分宽的渠道上,洪世祥拼命地跑着。一个踉跄,只见他一个前赴双脚分开呈骑马式稳稳坐在渠埂上,站起来又猛跑。

这样的场景,对洪世祥来说已经不止一次遇到。

1980年8月的一个赶街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洪世祥和老站长唐友佐到马树乡采购生活用品。走时天气好好的,刚到马树街上天气就变了。老站长不断催促他快点赶回测站,洪世祥心想,好不容易盼来赶街天,和测站整天见不到一个人相比,在街上走一走都是一件新鲜而快乐的事。老站长不管他高兴不高兴,拉着他就朝测站边跑。

事后,老站长对洪世祥说:“水情测量数据对水文人太重要了,下雨时大家都是往家跑,往能躲雨的地方跑,而水文人就是要赶紧朝室外雨中的水文测验断面跑,水文人既要服人管更要服天管。”老站长的话,成了他一生的职业信条。

也是一个赶街天,洪世祥抱着1岁多的女儿在马树街。中午时分,天空乌云翻滚,洪世祥意识到暴风雨马上就要到了。来不及多想,他立即朝5公里外的小海子测站奔去。抱着女儿不敢抄近道走渠道,只好顺着小海子河道与暴风雨赛跑。

跑到测站,裤腿、鞋袜全湿了,背篓里的菜跑没了,抱在怀里的孩子吓得一动不动……

雨夜中,本应舒舒服服躺在屋里睡觉,可小海子测站上的唐友佐、洪世祥、张应碌3人却在雨夜中上演了惊险的一幕:那是1988年8月间的事,连续几天的雨让小海子河像发了情的马狂燥不止。夜深了,唐友佐、洪世祥、张应碌几人虽然围坐在火塘边,但心思和耳朵却放在屋外的雨声和小海子河水的涨落上。

“不好,洪峰又来了。”随着老站长唐友佐一声喊,3人迅速钻出屋外的雨幕中。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本已狂燥的小海子河更加疯狂,洪水裹挟着泥沙、树枝排山倒海般呼啸而来。不好,一棵大树被平时测水位用来载测验设备的测流揽绳拦住,在连番山洪的冲击下发出“咔、咔、咔”的响声,眼看揽索就要断了。来不及多想,洪世祥、唐友佐、张应碌不顾被洪水卷走的危险,纷纷跳入洪水中。通过3人10多分钟努力才将险情排除,保住了测站的安全。

故事4:护林员把他从“死亡线”拉回来

静,除了静还是静。迷迷糊糊中洪世祥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恐惧。

8月的铜锣坝原始森林整天阴雨绵绵,大雾蒙蒙,一米之外不见人影,晚上,洪世祥清清楚楚听到了像野兽踏踩木头测站房前枯枝脚步声,联想到原始森林里有黑熊的传闻,他紧张得用虚弱的双手握紧木门后砍材用的弯刀……

由于有多年水文专用站建设经验,2002年4月,洪世祥又承担了水富铜锣坝专用站建设任务。铜锣坝水库专用站设在水富县国家级天然林保护区内,交通不便,购买生活品必须徒步到50公里外的集镇才能买到,由于气候阴冷潮湿,床上被子总是湿漉漉没干过。

最可怕的是白天黑夜的寂静,测站旁边虽然有林场护林员的哨房,但护林员要每隔10来天巡山才来一次。

由于没电,夜晚的铜锣坝更是静得连昆虫爬过的声音都感觉到。经受不住铜锣坝恶劣天气的“眷顾”,洪世祥患上了重感冒,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几度昏迷。

强烈的求生意念支撑着他终于等来了护林员,护林员来了以后看到情况危急,根据经验到森林里找来几味草药煎水给他吃,高烧才渐渐退去。

故事5:面对急难险重,他说“没问题”

矮小、瘦弱、头发花白、满脸是笑,这是洪世祥给人的第一印象。

单位有事,只要安排给洪世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说“没问题”;同事有事只要向他开口,他总是说“没问题”。久而久之,“没问题”成了洪世祥的口头禅。

2004年12月底,为完成镇雄县赤水河流域的水功能规划,昭通市水文水资源局将李兴焱、彭德才、洪世祥等5位精兵良将编进项目野外测量组。赤水河两岸多生灌木,荆棘密布河岸,两岸岸坡多为“一刀切”绵延陡崖,人迹罕至,测量条件十分恶劣,找点立尺十分困难。为找到最佳控制点,洪世祥时而攀岩、时而趟水,一天下来全身都是湿漉漉的,手脚裸露处刮痕密布,同事们都建议他找医生治疗一下,洪世祥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问题,我皮肤好,过一晚上就好了”。

2012年6月,镇雄黑树镇母享河苏木专用测站要在悬崖峭壁上建测流取沙缆道,面对多个专业打孔和爆破施工队伍现场查勘评估后均表示无力完成的情况下,洪世祥站出来说:“没问题,我以前在其他测站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有办法。”当看到洪世祥手持四五十斤重的风镐像壁虎一样吊在半空中悠来晃去凿岩开坑时,大家担心他的安全,要让年轻人替换他,洪世祥依然说:“没问题,我以前在其他站干过,比你们有经验。”

参加工作34年,辗转10个基层测站,在急难险重面前洪世祥总是挺身而出说“没问题。”由于工作出色,洪世祥和他所在的测站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如今又成了云南省爱岗敬业的“云岭楷模”人物。

标签:;  

洪世祥的孤独与执着_护林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