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集体主义内涵的确定_集体主义论文

当代集体主义内涵的厘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主义论文,内涵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06(2006)05-0018-06

一、集体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即是说,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是一个人,才获得人的本质和属性。同样,社会也不是一个抽象物,作为人类的共同体,社会是由层次不同的、千差万别的集体构成的网状结构。每个人都隶属于一个小圆圈(小集体),又同时套进一个个大圆圈(大集体);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网状结构上的一个小结点。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一句话,人的本质,就是在这千千万万个集体中展开的。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集体,为个人的现实生活提供着生存条件,为个人生存价值的追寻提供意义支援。因此,马克思曾严肃地指出:“只有在集体(1995年版,译为‘共同体’,以下同)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2]集体不是异己的存在,集体是放大的个体。每一个体在获得集体支援的同时,又负有为集体奉献的义务,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大河有水小河满”,为集体等于为自己。

从古至今,脱离集体的孤立的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处于集体之中,而且人们还总是处于多重关系的集体之中。自觉结群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离开了集体,人不仅不能生存,而且将不能成其为人。后现代主义大师,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有句名言:“从现实生活中逃出将会不可避免地,也是实实在在地跌回现实之中。”[2]我们也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任何一种从集体中的出逃,都将不可避免地,也是实实在在地跌回集体之中。但集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不是个体之和。集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独立的意义和价值。20世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指出:“所有社会集体,或者某一类人类群体,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一个超然于个体心灵的心灵,就是说拥有某种‘集体灵魂’,或者某种‘团队精神’。”[3-1]

集体是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对这一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界定。心理学从微观层面对集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种行为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集体主义的终极意义的确定提供科学性的佐证。

心理学认为,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具有诸如共同活动的全社会意义、成员的集体意识、成员价值观的一致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多层次结构等一系列社会心理特征:(1)具有与社会目标一致的,成为集体成员行动指南的目标,并由此而产生正确的、统一的舆论;(2)集体是通过具有社会价值的个人意义的协同活动为中介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因此,集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团结的、民主平等的,是一种从集体利益出发的责任依从关系;(3)集体具有较完善的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它具有高水平的整合功能;(4)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的发展,集体具有完成任务、自我教育、个性发展和社会促进4种主要功能。

前苏联的集体社会心理学深入研究了集体的多级结构,亦称集体人际关系的多水平结构。这是集体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共包含3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集体人际关系的多水平结构图

虚线表示集体的共同活动及其目的、任务与社会价值,这是构成集体多水平人际关系的基础。实线表示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共同活动为中介。A表示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第一层,也称内层、深层或核心层。在这里,人际关系建立在对共同活动的崇高目的、任务、原则以及全社会意义一致认识的基础上。这是集体最本质的特征。B层表示第二层,也称中层,人际关系以共同活动的内容为中介,但这种共同活动的内容对成员具有个人意义,每个成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参与共同活动的。这是联合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特征。C层表示第三层,也称外层或表层。人际关系以成员在接触中,个人的情绪好恶为中介,这是松散群体人际关系的特征,这种关系只是每个人单凭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参与和其他成员的联系之中,因此人际关系尚未以共同活动为中介。集体中人际关系就是由以上3种水平所组成的等级结构。

丰满的个性是个体独立性、个体价值和个体意义的表征,而个性是人际关系的产物,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大量事实证明,离开了社会群体,离开了人际关系,个性是不可能形成的。人的个性,即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社会对个性的影响,是以一种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系统表现出来的,这种社会关系系统不是存在于人的生活之外,而是存在于其中。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参与到社会关系系统之中,并以群体人际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以微观的形式而存在的,但它又受宏观的社会关系系统所制约。可以用一个图式来表示:

图2 个性的形成图

集体和个体,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没有个体,便没有集体。在一个集体中,集体和个体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20世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谈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联系时,曾举歌德的诗作予以形象地说明:“就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联系而言,我们在此遇见的情形与歌德当时感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多次加以表现的那种有一定的相似性。”[3-2]

二、“集体主义”概念的心理学基础

当前,对集体主义这一概念的运用,颇为混乱。一是不予界定。只谈“怎么样”,不谈“是什么”。只论述集体主义应该如何,但对集体主义的概念却避而不谈。二是泛泛而论,模糊不清。大多从政治术语的角度一笔带过。三是自相矛盾。如有的论者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原则,但在谈到集体主义发展史的时候,又把集体主义分为原始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显然在逻辑上有所背谬。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有声有色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心理学认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决定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变量。人类行为是个人、生理和环境的函数。有的人我行我素,独立特行,有的人则与别人分担欢乐与痛苦。心理学认为,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人们具有某种特定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相区别。这种特征并非表面的行为或模式,而是稳定的倾向或活动的方式,它可能产生大量不同的具体行为模式。个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给他的外表、态度和行为方式打上抹之不去的烙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维度,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这一连续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早期的研究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理解为相反的维度,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不是个人主义的就是集体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开始对单一维度提出质疑。许多学者认为,个人主义倾向和集体主义倾向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Schwarz,1990,Triandis,1995),也同时反映在不同个体的行为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是两级结构,而是两个独立的维度。

Triandis(1995)综合各家意见,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区别作了一个较权威的定义:(1)个人主义者认为个人目标高于集体目标,集体主义者认为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2)个人主义的自我感是一种独立自由人的感觉,集体主义的自我感是一种与内团体有更多关系的感觉;(3)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态度对行为的指导作用,集体主义强调角色规则对行为的指导作用;(4)个人主义强调为个人利益维持各种关系,集体主义强调为责任感和社会联系维持各种关系。

Triandis用一个矩阵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分成水平的(Horizontal)和垂直的(Vertical)两个维度。这样就构成了垂直的个人主义(Vertical individualism Ⅵ)和水平的个人主义(Horizontal individualism HI),垂直的集体主义(Vertical collectivism VC)和水平的集体主义(Horizontal collectivism HC)4种类型。

图3 Triandis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四类型矩阵图

综观心理学的研究,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都存在着集体主义的心理结构、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二是在同一个体身上,都可能同时存在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相反的心理维度和价值取向。这为我们对集体主义内涵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当代集体主义概念内涵的厘定及原则

无疑,集体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处于一个不断变迁、演化、扩充和更新的历史过程之中。当代视域中的集体主义,既有它原初不变的天然“因子”和基本“硬核”,又有与过去迥然相异的时代特质。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与时俱进地把握这一概念。本文认为,在当代视域中界定集体主义这一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在方法论上,必须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顺应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实现集体主义研究范式和叙述模式的当代转型。集体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它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存在,对它的研究也应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集体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形成与当代集体主义发展气质相适应的话语系统和叙述风格。(1)当代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必须直面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必须回应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对话。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趋势”。(2)当代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必须直面不同的学科研究,必须回应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学科有界限,亦无界限。学科的设定,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科之间必然要进行对话和相互印证。不可否认,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话语规则和话语系统,它们视角不同、方法不同,研究理路亦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不可置疑,那就是在微观层面,无论它们的研究差别和差异有多大,它们的集体主义研究都不得不针对“人”来进行。这就是它们共同的学科“焦点”,这就使它们的研究结果最后不得不走向某种程度的共性。(3)当代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必须直面社会组织、社会结构转型的发展外境,必须直面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的当代社会发展图景。必须对现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既能澄清旧的理论迷境,又能回答新的实践课题。

第二,在理论基础上,当代视域中的集体主义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前提。强调集体主义的当代性,并不是要摒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可能有真正的集体主义研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并不是囿于传统教科书的条条框框,而是坚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三,在内容上,集体主义内涵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质和基本“硬核”,力求避免把集体主义弄成包罗万象的概念皮囊。坚决反对把一些不伦不类的范畴和价值体系随意地塞进集体主义的草率做法,任何对集体主义的概念完善和价值输入,都必须在逻辑上予以理顺和打通。

虽然对集体主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和被各学科广泛认可的定义,但有趣的是,集体主义却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被广泛地应用着。而且人们在接受论者的思想时也并没有发生理解上的困难,甚至在话语系统截然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对集体主义的接受也相当自然。社会主义在谈论集体主义,传统文化在谈论集体主义,西方文化也在谈论集体主义,甚至有人更出惊语:“西方比中国更集体主义”。①

可见,从多学科和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集体主义概念的内涵,只有从寻找一种共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即从各种学科和文化都可以接受和认可的一些特质和文化维度,从纷繁芜杂的不同理论和不同思想中逻辑地剥离出集体主义概念的深层“内核”和基本的外部轮廓,只有这样,一个解释力强、多学科通约的集体主义概念的出现,才有可能。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不同的学科和文化中基本得到了认可和共同接受: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这里的“相对”,既有时间上的相对,又有空间上的相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一对概念表征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旨趣。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人类价值观的发展史,而人类价值观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此消彼长的斗争史。

个人主义的源头在古希腊。伯恩斯和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对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作了精辟的概括。自荷马时代以来,“希腊人就已经沿着其在以后几个世纪都必然遵循的社会理想之路起步了,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确信生命只有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价值,他认为把追求死看成是愉快的解脱,是没有意思的,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结果,他拒绝肉体上的苦修,反对会造成损害生命的所有形式的克己行为。”[4]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奠定了西方个人主义最早的思想基础。他们把哲学从天上搬回人间,把宇宙的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又把人的问题归结为个人的问题。智者学派领袖、个人主义的先驱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5]由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总体上还处于蒙昧时代,所以古希腊的理性之光随着黑暗的中世纪的降临而很快淡出历史。

15-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西欧兴起了波澜壮阔的理性运动。这是一个“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个人权利、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成了哲学的核心价值观,这直接导致了从英国光荣革命到法国《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运动。它们高擎人权、自由、平等的大旗,于19世纪基本完成了使个人从外在束缚(神权和君主专制)得以解放的宏观历史进程。

与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的思想几乎是和个人主义同样的源远流长。甚至作为集体主义思想一种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溯到《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参天大树上,一直生长着“集体主义”的思想嘉禾,并且经久不息,常长常新。从古希腊罗马自然哲学家对城邦秩序的强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整体的强调,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一直到当代视域中的社群主义,都放射出耀眼的集体主义思想光辉。在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调。

范森林先生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只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我们没有理由把社会主义思想等同于集体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思想对立的是个人主义思想,而不是资本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对立的是集体主义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

(2)集体主义倾向和个人主义倾向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同时反映在不同个体的行为中,是个体心理结构中并存的两个维度。社会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诱导和引致下,使某一文化外显为集体主义特征或者个人主义特征,使个体的行为选择表现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或者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不同的社会制度诱致机制又决定了它是原始的集体主义、宗法集体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3)集体主义具有层次性。集体主义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中高级演进的动态过程。原始集体主义是它的低级(初级)形式,宗法集体主义是它的中级形式,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它的高级形式,未来的共产主义是它的最高形式。

值得讨论的是:宗法集体主义是不是集体主义。有人把宗法集体主义称为整体主义,并排除在集体主义范畴之外。本文认为,在价值观上整体是一个较为模糊、棱角不很分明的概念,缺乏显著的价值指向表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没有整体主义这一概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哲学大辞典》将整体主义解释为“历史上统治阶级提倡的关于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一种道德原则与伦理学观点。抽象地强调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乃至为之做出牺牲。”在阶级社会中,这种整体主义本质上是阶级利己主义和集团利己主义,它也是一种集体主义,不过从总体上说它是一种“虚幻的”或“虚构的”集体主义。另外,在宗法社会中,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统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显性”领域,盛行的是整体主义的价值观,但这绝不是全部。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交往生活的“隐性”的私人领域,同时存在着一种朴素的源于人性和道德情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行为。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民间”的集体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宗法伦理的烙印。

(4)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利他”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坚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强调个人本位,或者说个人是始点、核心和目的,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集体主义坚持集体或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在集体内部,存在着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集体两层关系。在第一层面表现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利主义,但这种互利主义不是功利的交换主义,而是处于交往关系的主体间性的客观使然和伦理自觉。在第二层面表现为个人对集体地位、集体权威、集体生存和集体利益的持重和尊崇。它客观上要求个体把集体看作是与自己的生理性存在和意义性存在须臾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和灵魂外壳,而不是与自己“无涉”的异己的独立性存在。在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上,它不仅要求在必要的时候,个体利益必须要对集体利益做出让步乃至牺牲,而且它还强调个体必须要为集体利益的增进贡献力量,这不是片面的集体对个体的义务要求,而是个体生命延续和扩大的自我内在需求。另外,利他的价值取向,在其内部维度上也是具有层次性的,这恰恰是集体主义层次性的表现。

(5)集体主义的领域。集体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必然要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作为人们一种思想上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而且必然外显为人们的制度设计。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成果”,而且成为一种“产品成果”,它的最高“产品”就是具有高度集体主义思想的人和具有高度集体主义思想的社会。这在将来“自由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变成现实。

由于集体内在的包含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两层关系,所以从集体内部结构的视角,我们可以理出集体主义存在着3种维度的基本“硬核”。一是个人处理与他人交往关系时的“合作精神”;二是个人维护和尊崇集体权威、集体意义的“公共精神”,表现为对公共规则的遵从,对公共价值的捍卫和公共意义的追寻;三是个人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利益冲突的矛盾时的“利他”价值取向。

通过以上对集体主义内涵的有关讨论,本文认为,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对集体主义做以下理解: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是人类普适的价值追求,具有客观的外在社会文化和内在的心理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文化和制度条件相适应,在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诱导和引致下,可以形成层次不同的集体主义类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它的高级形式,共产主义是它的最高形式。它坚持集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利他是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它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利主义的交往理性,强调个体对集体利益、集体地位、集体权威和集体生存的奉献、持重和尊崇。它全方位的涉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之中,在不同的领域外显为不同叙述风格和话语系统,形成特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即作为经济制度的集体主义、作为政治原则的集体主义和作为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

[收稿日期]2006-03-29

注释:

①潘维:《理想主义与现实》,三农中国网——“西方个人主义是理想;我国的集体主义是理想,个人主义是现实。与个人主义的现实作斗争,是我国文明长达两千年的主旋律。”

标签:;  ;  ;  ;  ;  ;  ;  ;  ;  

当代集体主义内涵的确定_集体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