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45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张春云

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45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张春云

呼兰区红十字中心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40例,低分化者5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根据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免疫组化和组织学变化,有助于鉴别耳鼻喉肿瘤与其他肿瘤。掌握组织学分类方法对于临床正确诊断耳鼻喉肿瘤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病理分析

Mythological analysis of 45 cases of epidermic carcinoma in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ythological features of epidermic carcinoma of the ear,nose and throat,and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Forty-five patients with noninterchangeable epidermic carcin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My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and masochistically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All the 45 cases were male,with an average age of 55 years.Including 40 cases of well-differentiated,poorly differentiated in 5 cases.The expression of CK,CEA,EMA and CK8 in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According to the ENT epidermic carcinoma,biochemistry and hematological changes,help to identify ENT and other tumors.Grasp the hema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clinical correct diagnosis of 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tum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ENT;epidermic carcinoma;pathological analysis

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2%,占涎腺恶性肿瘤的30%。粘液表皮样癌根据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良性粘液表皮样癌和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两类。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4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45例中,均为男性。最小年龄20岁,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55岁,以50~60岁年龄组最为常见。患者的临床症状因肿瘤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45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鼻腔的15例,临床均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9例发生于鼻咽,临床上表现为鼻咽回缩涕血;6例肿瘤发生于上颌窦,患者出现颜面部肿胀、压痛等症状,硬腭出现不同程度下陷。出现喉部粘液表皮样癌的6例,临床表现为患者声音嘶哑,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会逐渐增大,患者会感觉窒息,引起憋气。发生于硬腭的3例,患者出现无痛性肿块。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喉腔和喉旁的各3例,临床表现分别为声音嘶哑、患者耳朵后侧或耳垂下面出现肿块。

1.2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病理科常规病检的粘液表皮样癌45例,复习临床资料。所有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之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观察并照相。以细胞着浅黄至棕黄色为阳性细胞,缓冲液替代一抗作为阳性对照。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送检的45例标本中,除9例为肿块切除术标本外,其余12例为活检标本。肉眼观其肿块近似圆形,肿瘤直径约在 1~2cm之间,不超过2cm,囊实性肿瘤的囊腔大小不一,散在其实性区内,粘液充满其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绝

大多数的肿瘤是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混合组成的。根据粘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象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高分化者:粘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无核异形,核分裂极少或没有。细胞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囊壁常衬以粘液细胞,间质内可形成粘液湖,结缔组织有玻璃样变,可有淋巴细胞浸润。低分化者:粘液细胞不足10%,肿瘤系中间细胞或表皮样细胞形成实性团块,瘤细胞间变明显,可见核异形及核分裂。本文所选的45例标本中,有36例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特殊染色PAS+100%。

3.讨论

粘液表皮样癌又称黏液表皮样癌,以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耳鼻喉部位的粘液表皮样癌则十分少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通常肿块生长较慢,恶性则肿块生长较快,[1]质地中等硬,无特殊表现和特殊体征,病程较长。粘液表皮样癌由粘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粘液样细胞分化成熟时呈杯状或柱状,胞浆透明,核在基底部;分化不成熟时,似腺癌细胞,胞浆内含粘液,胭脂红染色阳性,表皮样细胞类似口腔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可见细胞间桥,偶见角化,中间细胞呈立方形,体积较小,大小一致,胞浆少,类似上皮的基底细胞,高分化者粘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无核异形,核分裂相极少。低分化者,粘液细胞不足10%,肿瘤内中间细胞或表皮样细胞形成的实行团块,瘤细胞大小不一,核浓染,有核分裂,并有多核瘤巨细胞,肿瘤细胞浸润性强。[2]恶性肌上皮瘤又称肌上皮癌,是较为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研究发现大约60%~70%的恶性肌上皮瘤从良性的多形性腺瘤发展而来,其余则为特发性。临床难以鉴别,误诊率较高。一般需经手术冰冻切片检查后方能确诊。[3]表皮样癌的 CT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其病理学特征,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及分级有一定帮助。粘液表皮样癌对放疗不敏感,但对高度恶性者,术后配合使用放疗可提高疗效。首次手术是否彻底、是否达到恶性肿瘤需要的安全切缘、治疗的早晚、肿瘤的分化程度与复发密切相关。术后应用减少局部复发,防止远处转移,在肿瘤切除不够彻底的情况下,放疗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措施。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分化越差患者转移率、复发率呈递增趋势。由于高分化患者生存期长,复发患者可带瘤生存较长,由于其可发生血行转移,因此随访过程中,应常规进行肺部及其全身脏器检查。如能严密随访,早期发现复发灶和转移灶,及时处理均能获得较好的预后。综上,在通过各种检查明确癌症病变部位并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症后,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并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张慧红,乐洪波,吴先衡,曾向廷,马树华,王杰峰,肖壮伟.涎腺黏液表皮样癌CT的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J],2015,12:1890-1891.

[2]吴红珍,江新青,魏新华,陈亮,郭媛.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3例报告).中国CT和MRI杂志[J],2015,12:10-11.

[3]连军胜.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当代医学[J],2013,19:79-80.

论文作者:张春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45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张春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