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小学教育管理的特点_学校管理论文

浅析日本小学教育管理的特点_学校管理论文

日本小学教育管理特点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教育管理是确保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日本长期以来重视对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早在明治时代师范学校就已开设“小学校管理法”的必修课。历史上也形成了许多富有创新、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然而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学校管理,则是二战以后随着日本教育的改革、发展才出现的。

一、教育管理的法律基础

日本小学教育管理依据一定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这是与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律主义原理相一致的。影响决定小学教育管理的法律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经议会通过颁布的教育法律,内阁制定的法律施行令,文部大臣发布的法律施行规则,还有地方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学校管理规则。这些法律法规的条文内容对学校实施教育管理起到决定、制约、督促等作用,奠定了依法治教的基础。与小学教育管理直接相关、涉及面最广的教育法律是《学校教育法》。这是1947年3 月与《教育基本法》同时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重要事项的综合性法律,共有九章,其中第二章《小学校》部分对小学的目的、教育目标、修学年限、课程设置方式、教科书、就学义务、教职员、学校设置义务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确定的小学目的与教育目标直接决定了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向,教职员的职责规定决定了教职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教育法》贯彻了教育民主化、自主性、多样化的精神,自颁布以来已作了30多次修订。

与《学校教育法》相应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由文部大臣颁布于1947年5月,这是为实施《学校教育法》而制定的具体细则。 该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二节对校长、教头的资格作了规定。第三节对学校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如学生指导记录、出席簿、学校档案以及学生奖惩等。在第二章《小学校》部分,对小学的班级数、班级编制、教员设置、校务分担、课程科目设置、学生就学、教学时间等均作了详尽规定。例如小学规模一般在12至18个教学班,班级学生额不得超过50人(1958年规定公立小学不超过40人)。

此外,还有涉及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班级编制、教师定员、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教职员证书等各种具体法律法规。各地方教育委员会可根据教育法律法规,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学校管理规则》,对所属公立学校管理运营的基本事项作出规定,如学校教育的时间,教育常规活动的安排,教材教具的使用,教职员的管理、财产设施的管理等。这些规定内容对学校具体的教育管理起着制约、指导的作用。

二、注重发展的目标取向

学校管理具有双重功能,即维持功能与创新功能,前者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经常性的稳定的管理,后者是以改进学校教育,促进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创新性的管理。维持与创新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动态共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过于强调学校管理的维持功能,则会显现出墨守成规、偏于稳定的管理主义倾向。在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深入的当今时代,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与发展日益得到重视。

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根本地体现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每一所学校实施教育管理首先应该思考并明确的,因而每所学校都确立了一切教育管理活动都应努力达到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的内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首先,《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小学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是指导各学校确立教育目标的法律基础和依据。《学校教育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了小学教育目标包括8 个方面,例如:基于学校内外社会生活的经验,培养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具有同心协力和自主自律的精神;引导正确理解乡土和国家的现状及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调合作的精神;培养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生产等方面具有基本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培养健康、安全地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并力求身心的协调发展等。

一定阶段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特定时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特别是社会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理想的体现。当代日本进行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热潮,探讨重点之一即21世纪的教育目标取向。早在196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提出题为《理想的人》咨询报告,提出教育要致力于学生的人格完成,即追求将人的素质与能力统一的本质性价值。1971年发表的《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整顿的措施》咨询报告提出,在当今时代初中等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应是“具有创造自主充实生活的能力、社会实践性、创造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健康而坚强的人。对于各种价值观具有广泛理解力,能实现以民主社会规范和民族传统为基础的国民团结,能通过创造富有个性和普遍性的文化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福利作出贡献的日本人。”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二次咨询报告归纳了21世纪的教育目标内容是宽广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1992年起实施的小学课程计划遵循了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教育观点。1996年7 月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报告,指出在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的多样化发展时代,教育价值取向应注意“永恒性”与“时代性”两方面因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是一种协调发展、问题解决、知情结合的基本的素质与能力。这些教育思想既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又决定了各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许多学校确立本校的“学生像”、“儿童像”,大都从学生的德、智、体、心等方面出发考虑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鹿儿岛县川内市平佐西小学确定的教育目标为(1)做纯朴的学生。具有亲切、感谢、奉献的品质, 做到爱护物品、相互体谅与协作、真情实意有礼貌。(2 )做深入思考的学生。具有深思、自主、自律的品质,做到学会倾听、有目的学习、有条理思考。(3)做坚韧顽强的学生。具有不屈、勤劳、健康的品质, 做到精神饱满地活动、锻炼身体、注重健康安全。

日本小学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发展性特点,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变化的协调适应,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反映了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管理由封闭的稳定型向开放的发展型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向。教育界已经提出要改变以往“学校内部经营管理论”的教育管理观念,树立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协调、与终身学习体制相适应的“地域教育经营管理论”观念。1997 年1月日本文部省制订的“教育改革计划”提出,要改变学校封闭性,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积极合作,促进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学校教育活动。这些指导意见必将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更具开放性和社会性。

三、全员参与的管理组织

学校教育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对学生直接的教育活动,服务于教育活动的事务工作以及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研究进修等方面。为保证学校教育有效运行。如何构建民主合理的学校教育管理组织,是长期以来受人重视并得到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管理组织主要包括人员、结构、职责等因素,从现有情况看,日本小学实行以校长为核心的、全体教师参与并职责明确的校内管理组织体制。

日本小学遵循校务分担的管理组织原则,即全体教师不仅仅从事直接的教育活动,同时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校诸多与实现教育目标关联的管理事务及活动。众多教师往往集教学、指导、管理于一身,既具有直接教学、指导学生的个体性工作特点,也具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合作性、群体性特点。校务分担有助于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对沟通教师人际关系、形成良好教师氛围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内部存在着管理组织的层级,从发展趋向看,学校管理组织的职能化和层级化有所加强。学校层面的教育管理主要由校长及教头承担。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最高的权限与责任,具有统括学校管理事务的职权,对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自主的教育管理起着领导、指导的作用。校长对教育的管理主要通过对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督促,带有间接性地进行。如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标准的监督,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对教师的研修、奖励作出安排或提出建议等。教头作为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开展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管理。教头对学校教育的具体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对教师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帮助。

随着学校教育管理职能的分化和加强,按照有关职能设立主任的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认。1975年《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部分修订时,将以前学校内部自行设立的部分主任职责赋予法律地位。各位主任的基本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育活动及管理。各位主任均由教师兼任,具有教师资格,并不是专职的中层管理职位。主任的类别主要有:(1)教务主任。是学校必设的主任, 主要承担教育课程的计划、实施、评价等事务,例如编排课程计划、制订作息表、教科书使用、教育方法运用、学籍管理等。教务主任的职能涉及学校全局性的中心工作,关联着各学科的教育,对全校教育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2)研究主任。 除国立大学附属小学有设立研究主任的法律规定外,事实上一般小学也都设立这一职责。研究主任主要负责学校教育研究的计划、实施、指导、评价,包括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学校及各学科教育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师的教育研究,组织公开教育研究活动,收集研究资料等,有的还包括校内的教师研修工作。(3 )学生指导主任。承担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及学校学生指导的职责,涉及特别活动(学校例行活动、年级活动、儿童会活动、俱乐部活动)、生活指导、教育咨询、读书指导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4)保健主任(也有称为保健主事)。 承担着学生健康、安全等工作的管理职责,涉及保健教育、体育指导、安全教育、用餐指导、防灾指导、环境美化等。(5)学年主任, 即年级主任。是法定设立的职责,担负着受校长委托对所在年级进行指导、协调的管理职责,在学校管理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横向沟通的综合性协调功能,对年级教育目标的计划、实施、评价起着直接的组织作用,对年级内班级管理、教育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在年级教师群体中起着凝聚调节的作用,因而学年主任工作带有直接性、全面性、创造性的特点。 (6)教科主任。主要是负责某一学科(国语、算术、社会、理科等各门学科)的教学指导、管理,如学科教学计划、目标的制定,学科教材资料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研究等。

四、规范有序的管理过程

学校教育管理过程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中,教育管理实际运行、开展的程序和状态,也是学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日本小学一般遵循PDS即plan(计划)——Do(实施)——See(评价)的教育管理过程。其中学校教育管理的运行计划是首要的全局性的起决定导向作用的因素,具体形式有多种。

(1)管理经营方针。

管理经营方针即学校管理运营的策略、思路、方向,既包含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也包含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遵循的方针策略。前者有的学校称之为“学校像”。如仙台市太白小学确立的学校经营目标是建设充满创新、儿童主人、开放向上、生动活泼的学校。川内市平佐西小学确定的“学校像”是“环境整洁、风格优美的学校;勤勉自学、企求创新的学校;明朗活泼、充满生气的学校”。为达到这个目标,平佐西小学制订的具体经营方针主要是编制富有学校、地域特色的课程计划并付之实践,致力于适应个别差异的学习指导方法、促进基础学力的提高,重视体验学习,发展自主性、创造性、创设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同情谅解之心,密切学校、家庭、社区联系,促进相互信赖协作基础上的学校开放。

(2)阶段性努力重点。

日本小学一般以学年为单位,根据学校特点确定工作的努力事项,提出重点改进或解决的工作内容和课题,如教育课程的改进、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道德教育的改善、学生指导的优化、教育研究的推进、地域开放的扩大等等。

(3)各类专题计划。

各类专题计划包括:学科教学计划、课外常规活动计划、年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计划、教育研究计划、学校特色教育计划(例如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复式教育、环境教育等)等。

教育管理的实施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教育课程的实施,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

教育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计划、实施、评价诸环节往往交融一起,充分发挥信息沟通、议事决策、调整指导功能对于高效通畅的管理运营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通过制度化的例会形式得以保证,全体教师会议针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沟通,运营委员会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评价、协调,保健委员会、供餐委员会、学生指导委员会、学校特色教育推进委员会等各种专门委员会对各自职责进行定期研究,确保了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规范化地运行。

标签:;  ;  ;  ;  

浅析日本小学教育管理的特点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