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脚步逐渐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当建筑基本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发展出能够提高建筑的耐久性的施工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参考意见,供相关建筑部门在提高建筑耐用性的时候进行采纳。
关键词:建筑结构;耐久性;安全性;设计理念
1 前言
建筑的结构关系着建筑的安全以及使用寿命,在设计问题上越来越受我国各个层面的管理部门重视。如果建筑的结构设计的足够合理,便能够是抗震抗灾害能力提高,不仅建筑的结构有关还与施工的水准息息相关。为了全面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必须要对建筑的结构以及施工工程严格把关,保证建筑的安全。
2 建筑结构工程的现阶段情况
2.1 安全性能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结构的承受能力以及整体结构的牢固性的测评结果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建筑的质量。结构工程的安全性是一项比较具有检查意义的指标,对整个结构在被破坏以及倒塌的防御能力有所表现。除此之外,在进行整体的设计之后,投入建设的时候还受施工队伍的水平限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所有行业的实力都比较低,房屋建筑也是处于上升阶段,很多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以上所述就是使得现在许多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低的主要原因。如果楼板设计得比较薄,加之钢筋放置比较少,一旦温度变化大或者混凝土材质出现其他状况,楼板就十分容易出现裂缝,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2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情况
混凝土一直以来都是是一种被公认为很持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并且广泛地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建筑中。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先前建成的许多建筑结构工程都比工程的预期时间要早地出现了损害的现象,改变了人们对于混凝土的看法。有资料显示,对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建筑结构工程进行统计,平均最持久使用年限为25年到30年之间。但是在这个期限之内,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完好无损,基本上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修补工程,特别是一些处于恶劣环境、气温变化大、极为寒冷的环境下,修补的程度会更深一些。有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比较胞,而且不够密实,在投入使用之后的短时间内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钢筋受损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在我国,一直以来检验混凝土的质量都是应用低标准来进行所有的检验工作。但是与我们不同的便是在国外,国外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检测要求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为和我们一样的最低值,另外还有最高值的要求。对于检测出来的数值来说,无论是低了还是高了,相关部门都会要求重新施工。但是同样的事情在我国却没有如此严格的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水泥强度的质量检测,水泥细度增加,矿物成分比例就明显提高了。
3 提高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的措施
3.1 提高建筑结构工程安全性的措施
3.1.1 开展安全检测工作
对于所有的公共建筑物都一定要开展安全监测工作,对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造与加强。对建筑物工作性态进行分析,对于保障工程安全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就便安全监测资料,只有提供安全检测的证明,才能说明工程属于安全运行。但是,在很多中小型的混凝建筑筑物中,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专业的观测设施也不齐全。对此,一定要将相应的安全检测和监控工作进行完善,采用观测资料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3.1.2 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要不断地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工作,需要应用多种形式的推广方式开完成工程。常见的建筑结构危害主要有裂缝、渗漏以及盐冻和侵蚀等。在进行探测的时候,经常采用两种传统的方式,分别为超声波法和声波法。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在对建筑结构的强度进行检测的时候,还会应用到超声回弹等方式,应用这种方式能对建筑物表面强度等级进行测试。对于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优点和缺点,选出最佳的测量方式。
3.1.3 加强地方性法规的编订
很多建筑的相关条例都是根据国家的规定来进行的,但是国家的规定比较笼统,还需要地方进一步进行细化工作。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条文来进行规范。在制定地方规范的时候,仍然要以国家的规定为大方向,以国家的规定为指导,制定地方性的法规。
3.2 提高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措施
3.2.1 加强设计管理
设计是一个工程的基础,所有的工作都要按照最初的设计来进行,所以建筑的第一步一定要严格管理。首先,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在选用设计人员的时候,我们优先选取专业的工程师,避免工程师不专业的人影响建筑设计的水平。其次,在初步的设计完成之后,我们也要邀请其他工程师来对建筑进行评估,找出设计的缺陷,加以修正,以完善整个设计。最后在设计实行之后,投入到真正的建设过程中的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将设计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理念有不符的地方也可以请示工程师加以修正。总之,是要做好每一步的管理,控制建筑物设计的质量。
3.2.2 完善管理体制
任何的工程都需要树立良好的管理观念,就要设立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体制决定管理的效率,所以健全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设定。在日后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再根据过程的变化进行不断完善。在管理机制中,有一重要的执行者便是负责管理工作的员工,所以对于工作人员一定要采用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求该专业的证件,做到持证上岗。此外,还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来对整体的管理水平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提高。
3.2.3 规范施工操作
虽然建筑的设计是建筑的根本,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规范的操作也对建筑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后期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由于管理操作不当而频繁发生,建筑的设计虽然是建筑工程的最开始的任务,但是其好坏却能影响整个建筑的全过程。所以在后期的施工操作中,一定要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规范施工操作。
3.2.4 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工作人员是工程的直接接触者,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是提升监督人员的监察技术和专业水平,二者应该同时进行。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可以直接保障工作的质量,提升建筑的质量。为了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职业水平,需要跟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培训系统,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认识,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外国监测人员的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如门窗安装工艺要求:塑钢铝合金窗窗框固定的铁件,除四周边角180 mm设一点外,一般间距不大于400-500 mm;铁件采用膨胀螺栓、射钉(砖墙禁用),或焊于墙上预埋件等固定方法,固定铁件用厚度不小于1.5 mm的镀锌铁片;塑钢铝合金门窗固定片的位置应距窗角(门角)150-200 mm,固定片之间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600 mm;塑钢铝合金门窗框,应先固定上框,而后固定边框。对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对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上;对陶粒混凝土砌块洞口,应采用木螺钉将固定片固定在胶粘圆木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耐用性的提升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给足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主要分为提高建筑检验标准以及加强质量的监管力度等。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有问题的工程及时发现并且给以解决。以此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促进我国的建筑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的需求,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会胜.朱琴琴.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J].山西建筑,2014,(2).214-220
[2]冯萍.陈元.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建筑技术,2012,(4).49-56
[3]李明辉,赵亮.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关系.建筑科学.2015(16)103-116
[4]肖文斌.浅谈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J].中国房地产业,2011.(19)131-147
[5]闫红,卿名绒浅谈土建工程的安全性问题.山西建筑.2012(05)56-62
[6]董玉宽.朱批.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1.(16).27-33
论文作者:钱小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耐久性论文; 工作论文; 安全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