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语言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就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体现在语言方面,则更有其独特的知识性、灵活性和情感性。现仅就此三个方面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知识性
一般来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理想,塑造学生的灵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解决他们在思想方面的各种障碍和误区最终促进学生进步。然而,做为一名教育者,如何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使思想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所能接受,并能入身入脑,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受教育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多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崇尚知识,追求高层次、高品味的文化教育。他们厌烦平庸浅薄的交流和空洞乏味的说教,他们希望通过与老师的交谈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汲取营养。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首先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而语言又是一个人思想水平和知识修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一个不会言,不善言,说话颠三倒四,吭吭哧哧,笨拙可笑,漏洞百出的教育者,怎么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又如何谈得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培根也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多门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样,在语言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准确无误,妙语生辉,最终,才能把问题阐述得深刻、透彻,才能使受教育者得到熏陶、感染,产生思想的升华,并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灵活性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在特定的场合下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区分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使用语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区分不同的场合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如在高等学校当中,在全校,全系性的大型场面上的讲话与在某一个班的讲话就不一样,在班级与在宿舍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在大型集会上的讲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精炼,所要阐述的思想内容要准确严谨,语调抑扬顿挫,听起来应使人感到铿锵悦耳、振奋人心。而在一些较小的场合,特别是个人谈话时,言语就不一定显得那么规范,思想内容的表达不一定很严谨,听起来要使人感到通情而不俗套,达理而不世故,象涓涓流水,润人心田。
区分不同场合,在批评中显得大为重要。不分场合的批评,往往会造成批评过分,言过其实,损害批评对象的自尊心。其后果,轻者对方表示不服,跟你顶牛,产生抵触情绪,重者会使对方一蹶不振,丧失进取心。
区分不同对象,主要应注意对方性格、情绪,家庭环境、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俗话说:“说得人笑是一句话,说得人跳也是一句话。“在学生这个大群体中,他们的性格,心理多种多样:有的人富于激情,健谈而热烈;有的人浪漫,风趣而机敏;有的人内向,寡言而慎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应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对待了。性格豪爽开朗的人,暴露思想问题比较直接,所谓“有事存不过夜”,这样的同学就很容易和他沟通,把问题处理好。而对那些倔强又沉默的“闷葫芦”,想和他直接谈问题那就很困难,这时我们就得采取灵活措施,例如,我们先不妨以他个人的兴趣爱好为突破口。通过交谈,慢慢掏出其心里话。这样,你和他的关系就一点一点接近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与其性格相联系相统一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当不以他的兴趣作为交谈的话题时,往往能敏锐地触动他心灵的“热点”,进而产生心理相容和语言的共鸣。
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语言应用上应灵活多变,因人施言,刚柔相济。
三、情感性
所谓情感性就是以情感人,以诚动人。白居易说过这样一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既是一种以示言词的礼品,又是心灵交换的媒介。
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为了对学生表示某种思想,阐述某种道理,只有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思想的共鸣,这样,你的看法和意见才能被学生接受。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力戒那种命令式的官腔和板着面孔虚伪作势的表情。更不要总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要善于借助情感的交流到达教育的成功彼岸。
我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只有充满情感,发自内心,才能“用爱来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总之,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语言的运用是影响该工作效果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掌握好应用语言的原则和技巧,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必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