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导课八法探讨论文_夏秀芹

生物导课八法探讨论文_夏秀芹

夏秀芹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266617

一、情境导课

情境导课要求我们要巧设学习情境,把课堂教学的开头,以音频、视频、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或通过已学知识、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授“蚯蚓”一节时,我这样设问:为什么下雨后蚯蚓就会大量爬出洞穴?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让学生回忆水分代谢中“水的利用”以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通过“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如何释放氧气”、“植物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等等设问,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展开思维活动。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带着好奇来学习新的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地达成学习目标——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具导课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教具,除传统的教具,如挂图、小黑板、模型、视频、音像、表格外,还有多媒体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挂图与多媒体工具是最常用的。对这些素材的收集、制作和加工,我们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竞技比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反射弧等的制作,我组织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制作挂图,组织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工合作制作动画视频。再者,我充分利用农村学校校园及周边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这些现成的、活生生的教具“请”进课堂,收到了比媒体、挂图、模型等更好的效果。如利用“叶子”让学生了解叶片的结构、叶脉、叶绿素的分布等知识;利用“根”让学生了解根的结构、根系等知识;还可以利用藻类、蕨类、苔藓类植物等等。这样的做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了教材上的“陌生”生物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而且教学过程中直观性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三、社会新闻热点导课

将最新社会新闻热点引进课堂,有利于让学生把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需注意的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渗透必须与生物学知识点、与社会科技热点紧密契合。例如:热点一,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热点二,仿生学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可以给学生举实例,如:1.苍蝇与宇宙飞船气体分析仪;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3.电鱼与伏特电池;4.水母的顺风耳等。热点三,转基因动物在生物中的应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材料的应用,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引用过程中,通过介绍我国的优势与劣势,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思想。

四、故事导课

故事导入对生物课较有优势,在教材中有关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充满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讲授《遗传和变异》时,以科学家的故事导入“红绿色盲病的发现”;讲授《人的生殖》时,以“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的故事导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把故事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与对科学家贡献的钦佩。

五、复习导课

初中生物课程中,大多数内容都是承前启后的,相互间联系密切,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应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不仅把新旧知识进行了联系,巩固了旧的知识,并且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利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导课

例如: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营养生殖》等。

七、问题引领式导课

例如在“家鸽”一节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鸟是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那么,鸟为什么会飞呢?如果把人工做的翅膀绑在你的双臂上,你会飞吗?你为什么不会飞?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进一步提问:这是因为鸟除了具有翅膀外,还在形态结构上等方面具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生理特点,而人不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人不会飞。那么鸟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有哪些适应飞行的特点呢?这时,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八、实验导课

例如,在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时,我在几天前就把植物(如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使它不能制造有机物,在上课的前一天,在植物上选择大的叶片,用黑纸遮上一部分,然后把植物移到阳光下。上课时,利用这些叶片进行溶解叶绿素和加碘酒的实验,很直观地得出了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制造有机物的结论。这种导入,需强调的是,必须在演示前向学生介绍前一阶段的实验情况。如果课前的实验有学生参加过,最好是让学生向全体同学做实验报告,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夏秀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  ;  ;  ;  ;  ;  ;  ;  

生物导课八法探讨论文_夏秀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