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_项目组织论文

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_项目组织论文

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技术改造论文,为例论文,乡镇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技术改造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乡镇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乡镇企业已成为郊区经济的主体,北京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投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加速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北京市乡镇企业与发展初期比较,尽管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很低,乡镇工业仅32%。北京市乡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呈粗放型,主要表现是:

1.产业素质低。直到目前,北京市乡镇工业仍然素质比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导地位,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值之和还不到一半。目前,出口产品的企业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工艺品等。这三者在出口交货总额中居主要地位,1988年占78.4%,1993年占75%。轻工、机械产品的出口虽有所增长,但份额不大,因为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配额限制,竞争激烈,售价很低。这种出口结构市场风险很大。

2.消耗高。北京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消耗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电耗较高,且近几年来有上升趋势。

3.名牌产品少。北京市乡镇工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市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1993年达到95.1%,但名牌产品太少,如1994年北京市乡镇工业开发新产品465项,只有8项产品被评为农业部名牌,名牌产品仅占新产品总数的5%,且以服装、食品、 家具为主。名牌产品档次较低,多为地区性名牌,没有走出国门。从总体上看,北京市乡镇工业产品质量还不算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效益低。 1993 年以后, 北京市乡镇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1995年以后各效益指标均低于全国乡镇企业平均水平。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且有上升趋势。

5.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乡镇工业在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采用数量型增长方式,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在乡镇工业企业中仍相当普遍,重点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的“三废”排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一些区域和流域的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出来。乡镇工业污染的排放量已成为全社会污染物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影响和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1995年北京市乡镇工业废物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的比重为:废水7.81%,废气8.86%,固体废弃物16.06%, 化学需氧量34.13%,悬浮物37.06%,六价铬89.37%,汞40.71%,烟尘43.48 %,工业粉尘68.99%。从行业看, 北京市乡镇工业的支柱行业都或多或少造成污染,其中建材和化工行业的污染较为严重。

乡镇工业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急需加以转变。这一是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二是为工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积累的需要,三是解决资源相对短缺与资源浪费之间矛盾的需要,四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高速、高效增长的需要,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六是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技术进步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经济增长诸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然而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通过要素的投入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技术溶化、渗透于生产要素之中,并随着要素投入数量的追加和质量的改进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60%以上,法国、意大利等高达70%以上,美国、日本为65%;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也在55%以上。可以说技术进步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远远大于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1953~1990年期间,资金、劳动力、技术进步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07%、19.47%、5.46%;而1979~1990年期间,三者的贡献率分别是50.8%、18.8%、30.3%,资金投入的贡献率下降约25个百分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提高约25个百分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正在大幅度地替代资金投入的贡献,但与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必须努力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实现工业技术进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采用先进技术建立新企业,以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条是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第一条途径,对工业(含乡镇工业)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由于资金紧张,技术和人才短缺,要建立更多的技术比较先进的工业企业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农村。第二条途径,即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比新建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例如,增加同样的生产能力,改造老企业比新建企业可节省投资2/3,可节省设备材料60%,可缩短时间一半以上。这条途径是实现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目前,多数地方的多数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都应当采取这一途径。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工业现代化标准不断提高,已经建立起来的比较先进的新企业,也会逐渐变成技术陈旧的老企业。乡镇工业如果不改变现有技术状态,就只能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装备会越来越陈旧,其产品就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淘汰。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对乡镇工业企业的陈旧技术进行改造。

二、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现实判断

技术改造是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北京市乡镇工业的技术改造是从1985 年开始的, 1990 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1993年进入以产品为龙头,以上规模、上水平为主旋律的新时期。

(一)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状况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或称技术开发,它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进步(包括技术改造和新建先进水平的企业)的技术来源。北京市乡镇工业正是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与创新来实现技术改造的。

1.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国内外获得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引进适宜而且先进的技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其原因,一是技术引进可以争取时间,在短期内获得科技成果和形成生产能力;二是可以节省大量研究试验费用;三是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输出方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日本是一个发展较晚而后来居上的国家,战后的调整经济结构及70年代初经济增长的战略转变得益于大量引进国外过剩资本、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尤其是对引进技术的迅速消化、吸收、创新并提高再输出能力。

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所需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获得的。在技术改造的初期主要以引进国内、市外技术为主,技术层次很低,且多以引进设备为主。1995年中央提出“两个转变”后,北京市乡镇工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技术引进项目水平高,科技含量大,引进的规模不断扩大。 “八五”期间通过市乡镇企业局乡镇企业直接引进的设备共9项,其中属于成套设备引进的4项。9项设备中来源于美国2项、日本3项、台湾1项。企业资产重组转制以来(截止1997年底),全市有119家乡镇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名牌产品,总投资达63.7亿元(其中引进外部投资53.8亿元),有名牌产品35种。(注:全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中引进项目、设备、生产线和材料等的全面数字无法取得。)

2.技术创新。我们认为,技术开发是对项目进行研究、设计、试制等的一系列活动。技术开发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获得市场成功的就是技术创新,其成果就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所以说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而技术开发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部分。

技术创新是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来源。北京市乡镇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中,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注意技术开发与创新,其技术开发与创新是以产品开发与创新为中心进行的。“八五”期间共开发新产品2531种,是“七五”1400种的1.8倍,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53种,是“七五”期间32种的近5倍;有51种获北京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奖, 有6种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62种获国际博览会银奖, 一些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从1991年的4.4亿元和0.9亿元上升到1995年的33.56亿元和5.3亿元,分别增长了8倍和6倍。

(二)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基本经验

1.加强宏观调控。一是领导重视。北京市政府农林办公室设有企业处,抓乡镇企业技改的政策指导工作。乡镇企业局内设有指导处,主抓企业技术改造,各区、县乡镇企业局内有专门机构或专人抓企业的技改指导工作。二是做好规划。做好对支柱行业的骨干企业的产品、名牌产品、出口创汇产品及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保等的技术改造项目的规划,使技术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三是政策支持。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了诸多的支持政策,主要有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等政策。此外,各区、县也制订了一些对技术改造的支持政策。除了上面提到的政策外,还有创名牌、人才引进等的支持政策。四是资金支持。市里对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投资百万元以上竣工项目,提供的贷款贴息金额达3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开发并批量生产新产品,扩大畅销产品,调整了产品结构,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市级新产品。

2.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进行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与更新。北京市乡镇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围绕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的。即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技改的产品对象,并从与产品生产率和产品价值相关性最大的设备和工艺两大要素为切入点,无论引进设备还是引进技术,抑或直接引进人才,都以提高产品内在素质和促其不断升级换代为根本出发点。

3.以支柱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北京市乡镇工业的技术改造本着“扶优扶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确定以支柱行业、出口产品中的骨干企业为重点。如朝阳区以机械、服装、印刷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其技改投入占技改投资总额的2/3。

4.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①加强领导。市乡镇企业局设环保处,由主管生产的副局长分管环保工作,各区、县乡镇企业局有相应的机构或专人负责环保工作。②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市与区、县,区、县与各级公司都把环保工作列入签订的合同中,做到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同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③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污染治理。即通过改造设备、改造工艺,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增加效益;对污染严重而目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5.技术引进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技术引进同加强自身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北京市乡镇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执行因地、因技术发展水平、因消化能力制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为主。在引进适用技术的同时,注意加强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将技术引进同职工培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6.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注意技术开发与创新。技术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北京市乡镇工业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注意技术开发与创新。

7.技术创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技术改造中,北京市乡镇工业企业领导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充分利用北京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云集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主动与研究机构、大学挂钩,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八五”期间,共建立科技联合体650个,比“七五”期间增加了1倍;引进或联合开发新产品832种, 直接参与项目的科技人员达3000人以上,大大缩短了成果转化的周期,并快速产生效益。

(三)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外延为主。从1988年和1991~1997年几年看,北京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和扩建项目占建设项目总数的67.25%,投入占总数的74.15%;改建(技改)项目占17.95%, 投入占16.88%;其它项目占14.80%,其它投入占8.97%。

2.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以引进为主。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主要依靠从国内外引进技术,用于技术开发的投入少,因而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差,新产品少。

3.技术引进存在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比较重视设备等硬件的引进,对与之配套的技术、管理和人才培训等软件的引进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改造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4.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以贷款为主。“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投资87.5亿元,共中自筹36.2亿元,占41.4%;银行贷款51.3 亿元, 占58.6%。

5.技术人员少,职工素质偏低。1997年北京市乡村工业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528人,仅占总数的1.30%;工程技术人员34603人,仅占职工总数的3.89%,而且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职工素质低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的采用、技术开发与创新、产品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管理人员素质也比较低,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岗位主要依靠中低学历的干部支撑,供销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明显低于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干部素质低直接影响日常的管理水平及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实施。这个矛盾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还算不太突出,但企业发展一定规模和水平以后,其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要有相应的提高,否则就会障碍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次大的决策失误, 很可能造成企业倒闭。

三、加快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步伐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根据工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之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北京市乡镇工业自身的素质、潜力和外部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加快北京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步伐,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技术改造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加以转变。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追求发展速度和产品数量、产值,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讲求经济效益。②在经济增长要素上,从主要依靠增加大量资金、资源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③在技术进步途径上,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为主要依靠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④在技改项目论证上,从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或者仅仅把可行性论证作为向上级和银行申请技改项目,争取投资和贷款的手续,转变为对技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提高技改的成功率。⑤在技改起点上,从认为乡镇企业要比城市企业低一个档次,对技改缺乏高水平的要求,只想小有进步过得去,转变为立足提高其在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高起点求得高效益。⑥在技改目标上,从技改脱离产品的升级或换代,就技改搞技改,把目光只放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上,忽视配套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软件投入,转变为技改围绕产品转,无论是引进设备、工艺,还是人才,都要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相结合。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

1.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市场主体和技术进步主体。首先是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与组织创新,其次是积极发展私营企业。通过上述措施,企业就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市场竞争主体及技术进步主体。

2.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组织形式。发达国家视技术进步为企业生命,把研究与开发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首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几乎所有生产企业把整个生产过程分为:研究开发—部件生产—总体装配—销售服务4个环节, 并认为研究开发的目的就是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这是值得借鉴的。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组织形式,除了目前已有的企业自己的研究与开发组织、横向合作研究与开发组织,尤其是产、学、研结合的横向合作研究开发组织外,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组织形式:①纵向合作研究与开发组织,即通过供销链,将原料加工、零部件及最终产品的生产连接在一起的。②委托研究与开发组织,即生产企业有偿委托研究开发机构或高校研究开发有关的技术。③参与研究与开发组织,即企业委派自己的研究开发人员带着合作项目参加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开发等。④研究与开发国际化。有条件的企业,例如一些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高科技企业,应当推进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三)技术改造应以“五高、二低”产品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重点

北京市乡镇工业的技术改造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撒胡椒面”不可取。因此,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并落实在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消耗上,根据“扶优、扶强”的原则,以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低能耗、低物耗的“五高、二低”产品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和带动整个乡镇工业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乡镇企业有反哺农业的义务。因此,对中小企业中一些效益好、前景好的企业的一些短、平、快技改项目,也应予以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四)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应逐渐由以技术引进为主,向以技术合作以至独立开发与创新为主发展

有关资料表明,日、韩两国注重独立研究开发,对两国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乡镇工业大多是从与国有工业搞配套发展起来的,其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一直是以技术引进(含从国内先进地区、企业的引进)为主。其引进的技术多为国有大工业的配套技术,这对企业的初期发展有好处,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引进难以做到输入方和输出方的真正平等,一般而言,乡镇企业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技术输出方要得到较多的利益。同时还要看到,企业如果没有一套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乃至再输出技术的内部机制,势必在竞争中被淘汰。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就应当由主要以技术引进,逐渐向主要靠技术合作以至独立开发与创新,辅以必要的技术引进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增加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在投入中逐步增加企业支出的比重。

(五)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应逐步由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向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和引进转变

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及金融信用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技改的资金来源应逐步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即主要由依靠银行贷款,逐步向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和引进转变,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①建立和完善乡镇工业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制度,如一般企业按销售收入的2%, 大中型企业可以高于此比例,提取乡镇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基金。②出让股权或联营,以取得股金和联营方的资金。③引进外资。包括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公司融资和通过创办乡镇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途径,引进外国资金。④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⑤社会集资。企业可以发行技术开发债券。对高新技术开发债券的发行,建议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予以担保,风险损失由财政部门承担,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开发盈利,则要支付债券本息。⑥申请科技研究项目。如江苏省南通市有的地方通过申请项目途径获取的资金占到技改投入的一半以上。

(六)实施名牌战略

创名牌的关键是在质量是下功夫。真正的名牌是企业创造出来的。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名牌靠创,更要靠保护。首先是靠自我保护。其关键在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是需要法律保护。创立的名牌要及时登记注册,避免他人侵权或抢注。第三是做好名牌产品的宣传。虽然名牌不是广告造出来的,但不能否认促销在创名牌、保名牌中的作用。第四是采用科学的防伪技术,对假冒进行有效的防御。

(七)外引内育,解决人才问题

主要是:①能人政策。启用当地各种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及退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②培养政策。一是选拔优秀青年送各类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二是自己办学培养。③引进政策。重金聘用各种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优秀企业家)。除国内引进外,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高科技企业和大中型出口产品企业,还应当建立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含管理人才)制度,利用外国高科技人才的“头脑资源”,加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力量。④调整毕业生分配政策,使一些大学、中等专业学校、技校毕业生能够到乡镇企业工作。⑤继续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借梯上楼”。

(八)技术改造要同产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加强经营管理结合进行

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孤立地进行,它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经营管理密切关联。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为技改提供明确的产业、行业、产品对象,防止盲目性;通过技改可以提高产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结构的高级化。技术改造与体制创新的关系是:搞好体制创新,使技术改造具有充满活力的机制保证;而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加速体制创新。技术改造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是:搞好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既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可以科学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资金技术、设备和物资等),从而提高技改的效率和效益;技改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改造设备和工艺,以求降低物耗、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而必然推动经营管理的改善。可见,技术改造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经营管理是互为依托、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的,必须结合进行。

(九)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制定以结构优化升级为出发点的技术进步政策。 包括:①区域性产业政策。②限制或禁止产品质量低劣、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的发展及产品的生产的政策。③限制或禁止一些行业、产品的生产使用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的政策。

(2)对一些公共资源(如土地、水、环境)的合理定价的政策, 以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搞好服务。如信息服务、 人才流动和岗位培训服务等。

(4)组织支持。 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寻找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要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鼓励科研院所、大学、科学园区、民营科技企业,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开发,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

(5)财税支持。①增加技改的财政周转金、贴息贷款的额度。 ②对高技术产业和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③从地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政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用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专款专用。④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快速折旧,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开辟一条资金渠道。

(6)金融支持。①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支持高投入、高风险、 长周期、高回报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高科技产业及采用高技术改造的传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②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该基金由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法人共同组建,为主导行业、支柱行业的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其贷款难的问题。

标签:;  ;  ;  ;  ;  ;  

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_项目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