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浅析密尔的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王 婷
摘 要 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的转折期,不得不提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就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他的自由思想既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最为精彩的部分,又开启了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他在划分了个人与社会二者界限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相结合,从社会自由的新视角重新构建了自由的基本原则。本文将对密尔自由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进行研究,从而阐明其自由思想在当代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密尔;自由思想;当代意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处不身戴枷锁。”[1]现今社会,“自由”已高度泛滥,并逐渐往抽象化方向发展。自由始终是一个永远都在被谈论的话题,人们谈论自由,热爱自由,尽管自由是难以定义的。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他的《论自由》中也表达了他独特的观点。虽时过境迁,但仍有一部分内容会给我们以启迪。
一、密尔自由思想形成的背景
密尔自由思想形成之前,在政治方面,英国依然是一个等级至上的社会,君主和贵族处在整个社会的上层,商贩和广大的劳动者的数量虽在整个社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仍处在最下层且没有相应政治权力的地位。与此同时,文艺复兴使得更多的人接受了自由、平等以及民主的观念,工人急切地想要打破政治上的束缚,要求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因而,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频发,虽然大多数都以失败收场。但是,当时英国政治实践的需求和迫切性,却成为密尔自由思想产生的重要基础。
经济方面,19世纪的英国正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使得英国经济在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很快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强国之一。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即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尤其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由过去的利益同盟逐渐转变成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若要谋求更大的利润,进行自由竞争以及自由贸易,就需要扫清来自政府和人民的干预,密尔的自由理论恰好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理论上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论证。
社会环境方面,密尔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英国在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想要追求更多的利益,因而不断进行军事扩张,长时间的战争使得国内人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落后的社会风俗以及观念依然束缚着人们个性独立的发展。密尔看到了人们内心想要得到自由的迫切性,于是他便开始追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自由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研究人员称,父母对于子女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婴儿期坚持给宝宝“磨耳朵”,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二、密尔自由思想的内容
密尔认为个性是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因素,个性的多样性是个人进步的前提。人们可以在推动不同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密尔曾说:“个性的自由发展乃是福祉的首要要素之一。”[3]每一个个体都进步了,社会这个整体才能进步,因此,密尔认为个性自由地发展是推动人类幸福的重要前提,他始终坚持和保护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允许个体独立性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密尔认为个性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最基本的方面,也是人类幸福和进步的保障。
自由主义学术传统中定义的自由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毫无限制的,它所关注的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运用权威的范围和程度,因此,密尔为个人自由和社会权力之间设置了一个最重要的界定标准,即“第一,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第二,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4]。这个标准规定了个人自由与所承担的社会义务,二者必须统一于实现社会共同体的幸福中。同时,个人自由的实现必须首先要承担起完成社会义务的责任,并且这种义务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
(一)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人都在追求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为此不惜损害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如工厂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和污水、不良商贩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等。社会共同体是由个人共同组成的,个人自由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因此个人只有先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才能在一个更为积极的环境中实现个人自由。
(二)个性自由与人类福祉
密尔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公民在国家中,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具体概括为“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度”[2]。密尔修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他运用的功利主义已不带有边沁式的利己主义和享乐至上的意味,而是加强了道德和良心的调节作用,因此便超越了个人主义,增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密尔看到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联系,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使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变得更加现实,从而推动了自由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威
因密尔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他看到了人民主权作为整体性的意志和力量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后果,即个人意志和个人权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无法得到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密尔提出了著名的“伤害原则”。这条原则规定了社会必须尊重和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而作为报答,个人也必须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一旦一个人的行为损害了他人利益,超出了社会允许的范围,他行为的自由就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密尔提出的这个原则妥善地处理了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威之间的关系,在确定了自由权力的同时,指出了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使得个人的自由顺利实现,社会共同体也有序地运行。
三、密尔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个人自由及其原则的运用为文明间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方案
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样品养分测定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进行[25];粗蛋白(CP)采用流动注射比色分析法[22];粗纤维(CF)采用范式洗涤法[26];粗脂肪(EE)采用索氏抽提法[21];粗灰分(ASH)采用干灰法[28]。
密尔的个人自由及其原则的运用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国界,走向不同的文明群体间。密尔强调,不要试图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试图阻碍他人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同时,他给出了混合着自由和强制界限的格言:只要人家没有侵害你。个人如此,不同的文明和民族也应如此。密尔主张用宽容、尊重乃至远而避之的公平手段来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给不同的文明以选择权,谨慎强制,慎用暴力,懂得尊重,尊重选择,这才能更好地解决民族间乃至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在2017年发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特朗普政府就将中国列为了战略竞争对手。那么此后的中美贸易大战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国采取措施,进而反抗中国的“经济入侵”,深究其原因却是美国始终对中国存有“文化偏见”。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坚持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认同“对世界而言是一件坏事”,那么通过这件事其实也暴露出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局限性。
(二)界定了自由的边界与个人承担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在2018全球电子商务大会上权威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9.16万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11.7%。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22.3%,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9万亿以上,占全球交易总额40%以上。2020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将达到37.6%。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保持在年均2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
密尔认为,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是每个人权力当中最基本的部分,没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人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人,人的本性也会受到压制和约束,个人自由受限的情况下自然也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密尔认为,思想言论自由虽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但这种自由却不是绝对的。这其中存在一个限度,人们一旦超出了这个限度,自由就会转化成为不自由。密尔把个人的自由限制在不能妨碍政府履行其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义务的范围内。同时,谦虚宽容的态度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思想言论尽量少犯错误。
(三)对快乐与幸福实现方式的重构推动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密尔看来,自由或个人自由是已达成熟的人在涉己领域里做自己身和心的最高的主权者。与边沁重视快乐的强度和数量比,密尔更重视人个性的解放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尝试用个人对社会的情感来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此外,精神上的追求才是人最终所要达到的,也正是这种追求实现了人自身的幸福,进而使整个社会得以发展。
个人自由的实现要以人的尊严得到满足、人的良知被唤醒以及人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同时,密尔指出“现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首创性所结的果实”[5]。这里的“首创性”可以理解为创新能力,只有人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更新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判决的那天,刑警队的几个警察来到贾鹏飞的关押地,向他出示了一张范峥峥的照片,问这是否是他的妻子,警察说她跳崖了。
四、结语
岁月更迭,却难挡密尔自由思想的长久魅力和独特影响。《论自由》之所以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一部经典著作,是因为不仅在于密尔独特的见解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其思想的科学性阐释,更在于他面对像自由这种近乎永恒的话题时,给出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路和看法。如今,人们对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等问题依然存在困惑,但密尔的自由思想穿越时空,用其充满活力的独特见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
[2][3][4][5]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65.112.77.
中图分类号 D0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6-0037-03
作者简介 王婷(1996-),女,内蒙古赤峰市人,辽宁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