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妇女的社会参与——其作用的变化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化与论文,妇女论文,作用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序言
今天,进入社会、或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不断增加,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发展中的国 家和工业国,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实际上,近年来最重要的社会变化是从事有偿劳动的 女性人数正在增加,其结果,职业结构及男女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女性在 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工作,甚至经常在长期由男性垄断着的领域与男性竞争。女性进入 社会对各自国家的发展和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实际上,女性劳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最为显著的是亚洲。在亚洲,出口产业中的女性劳动力起到了经 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作用。
工业化发展中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自43年前独立以来,尤其从1970年前后开始取得了 惊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马来西亚成功地保持着平均6.7%的经济增长率。 1997年中期的经济及财政危机前的增长率约为8.5%。由于如此高的增长率,马来西亚不 仅降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还改善了贫困问题。总之,这是实施将重点放在经济增长 和多样化上的周密的发展计划所带来的结果。其后,这种经济增长和多样化便对人们总 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在为了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战略当中,成为 其成功因素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移。这是因为工业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而且也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方法。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中。19 60年农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了36.0%,但到了1995年已减少到21.0%。而在同一时 期,工业部门从18.0%增加到37.5%。由于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为 了满足这种需求,社会向女性打开了就业的窗口,不得不认识到女性加入劳动力市场是 众望所归和必要的。但是,女性进入社会,不仅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 的新的机会,而且也是人们对工业化本身所带来的——欢迎女性加入劳动力人口——现 代价值体系的反应。但是,进入社会的女性的增加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场所都产生 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就马来西亚女性的社会参与及其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首先,简单地论述一 下随着马来西亚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女性作用的变化。其次,考察一下女性成为劳动力 人口的情况。最后主要就女性成为劳动力人口所产生的家庭及工作场所的各种问题加以 论述。
二、变化的结构和作用
总之,马来西亚的女性在经济及社会等所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前殖民地时 代,女性、尤其是农民阶级的女性不仅从事社会的再生产和家务,还从事农民为自给自 足的农活及编织品和篮子的制作等各种小型手工业。这是一种征用制度。在这种制度下 ,平民(尤其是男性)必须遵从统治阶级的命令从事体力劳动,女性有时也不得不作为廉 价的生产者担负起男性所承担的一些杂务和责任。但是,尽管女性在经济方面做出了贡 献,但她们却没有进入社会的途径。这是因为传统的马来西亚社会总是认为女性应该陪 伴在丈夫和孩子的身边,其位置只能在家庭中。
但是,在殖民地时代,随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为中心的市场对单纯 而传统的农民经济产生了影响,生产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因此产生了新形式的经济活 动。劳动力成为了可销性商品。其结果,马来西亚实施了正规的教育,与此同时妇女们 开始进入社会。但这一时代一般的劳动作业分裂成了两大领域。即,主要是男性进行的 商品生产和女性进行的家庭劳动。尽管如此,19世纪后半期,马来妇女仍然大多从事扎 根于地区的自给农业,但是,由于殖民者奖励劳动移民,中国妇女进入采锡业,同时印 度妇女也从事了商业作物的栽培、尤其是橡胶栽培。由于殖民地时代马来西亚的这种社 会结构、及当时女性劳动力的地位,女性加入劳动人口这种近代性结构不仅是马来妇女 ,由其他民族集团构成的女性劳动力结构也在马来西亚形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妇女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女性为了自己和家庭,不得不学会自立 、自给。为此,以往阻碍女性进入社会的许多传统逐渐崩溃,对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表 示理解的社会观已取而代之。于是,独立时作为集团出现的妇女虽然可以利用,但只是 资本家的备用劳动力,到了国家发展时期,国家就开始利用这些女性劳动力了。
1957年,马来西亚重新取得独立后,随着迅速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进展,妇女纷纷加入了有关制造业和技术服务等的新的经济活动。由于经济的发展、 以及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就业机会更加多样化。其结果,教育机会增加了,妇女 就业的可能性也加大了。
随着女性进入社会,马来西亚的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妇女离开传统的家庭劳 动,移向城市地区。随着在外从事现代性的工作,工业部门的就业机会增加,其结果, 家庭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了。尽管进入社会的女性及其所做的贡献增加了,但是女性在工 资、职业培训及职业种类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处于受剥削、受歧视的境地。为了对付这种 状况,在第4个马来西亚计划中,即在1976-1980年期间,制定了各种为提高各领域女性 社会经济地位的计划。1989年12月采取了为了女性的国家政策。这反映了让妇女进入各 种发展领域,在经济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潜在劳动力的、政府的真诚的努力。 这一政策也成为了为进一步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政府的努力目标和战略 方针。
这样,随着马来西亚的历史发展,女性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发生了变化。以往被限定于 家庭内的女性的作用也扩大到了社会。现在女性已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马来西亚妇女已 经从没有报酬的家庭工业转移到了可获取报酬的行业。
三、进入社会
在所有的地区,不论直接、间接,是否有偿劳动,女性都涉及了经济活动。20世纪70 年代,马来西亚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及将重点放在出口的工业化计划,此后便发生了女性 进入社会这一显著的变化。但其后,妇女为了自己,开始转向家庭外的有偿劳动。根据 最新调查,女性人口已从1990年的890万人增加到了1995年的约1000万人,大约占了马 来西亚人口的一半。其中约48.0%是成为潜在女性劳动力人口的年龄段,即15岁到64岁 的年龄段。但是,虽然女性劳动力人口从1970年(第6个马来西亚计划)的37.2%增加到19 90年的45.8%,进而又增加到1995年(第7个马来西亚计划)的47.1%,但现在女性在劳动 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却只有三分之一。
女性进入社会的变化趋势有三个大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教育设备得到迅速的扩充。 为此,女性的面向市场的技术得到改良,女性对有偿劳动的态度有了改变,其收益能力 也提高了;第二个因素是迅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以及城市经济、尤其在劳动密集型 制造业领域为女性提供了新的机会;第三个因素是由于实施以消除贫困和重建马来西亚 社会为目的的1970年的新经济政策,更大的社会、经济的流动性和从地方转移到以城市 为基础的活动已很容易,以致女性也加入了劳动力行列。
从农业这种传统的无偿劳动向现代化工业部门的有偿劳动的移动,对妇女参与经济活 动的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表1所示,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比率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进入社会的妇女人数的增加是因为高速经济增长的结果为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是 劳动力需求增加的结果。
这种需求的增加伴随着女性就业形态的持续变化。女性从农业向制造业、商业及服务 业转移(表1)。就业的女性比例1990年是总就业人数的31.4%,但1995年已达到33.7%。 由于政府采取了工业重点政策,妇女进入社会的机会总的来说有了增加。如表2所示, 女性劳动力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1970年的8.1%增加到了1995年的30.1%。这样,女 性便从农业部门转移到了工业部门。
表1 马来西亚:各行业及性别的就业分布状况(1990年及1995年) (单位:%)
职业种类 1990 1995
男性女性
男性女性
农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 65.634.4
71.628.4
矿业及采石业 87.112.9
88.111.9
制造 53.646.4
56.643.4
建筑 93.1 6.9
87.612.4
电力、煤气及水力 95.7 4.3
92.2 7.8
运输、仓库及通讯 61.438.6
88.811.2
批发及零售业、酒店及餐馆
88.911.1
62.437.6
金融、保险、不动产及营业服务
65.834.2
59.740.3
其他服务*62.137.9
60.839.2
社会及相关的社区服务 47.252.8
44.955.1
面向个人及家务服务
47.053.0
49.450.6
公共行政 81.518.5
78.421.6
合 计 68.631.4
66.333.7
注:*这一种类由6个辅助种类组成,但这里仅列出3个。
资料来源:第7个马来西亚计划(1996-2000年)
表2 马来西亚:各行业女性劳动力的分布情况(1970-1995年) (单位:%)
195719701980
19851990 1995
农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 76.767.949.3
33.728.2
15.9
矿业及采石业 1.8 0.7 0.30.2 0.20.1
制造 4.3 8.116.3
18.924.3
30.1
建筑 1.0 0.5 1.01.2 0.7
1.8
电力、煤气及水力 0.1 0.1 0.10.5 0.1
0.2
运输、仓库及通讯 0.3 0.5 0.71.3 1.5
1.8
批发及零售业、酒店及餐馆
11.7 5.811.2
19.119.7 19.3
金融、保险、不动产及营业服务
3.6 - 1.63.9 4.2
5.6
其他服务 0.616.419.5
21.224.0 25.2
合 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1957年人口调查报告书,第6个马来西亚计划(1991-1995年),第7个马来西 亚计划(1996-2000年)。
随着女性进入社会的总体比率的增加,从事制造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女性劳动者的比 率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女性在向各种行业转移的同时,其职业也发生了变化。女性的就 业形态从农业转移到了专门职业、事务、销售、制造及服务业。但是,尽管在经济上具 有了重要性,并作为重要的人材资源得到了承认,但女性在管理地位上却受到了极不恰 当的评价。在工业部门,女性劳动力有一半以上是半熟练工人。如表3所示,从事管理 及经营的女性比例还很小,1970年乃至1990年还不到1%。但这一比例已从1970年的0.1% 增加到1990年的0.6%,以及1995年的1.9%(表3)。女性集中于事务性工作(17.6%)。此外 ,在非生产性管理领域,女性一般被安置为制造业部门的工人(26.5%)。
表3 各职业及性别的就业分布状况(1990年和1995年) (单位:%)
1990年1995年
职业种类 男性 女性男性
女性
专门职业、技术6.4
9.4 8.413.5
管理及经营2.8
0.6 4.4 1.9
事务及其相关业务
7.0 14.1 7.317.6
销售 11.4 11.410.911.3
服务 9.9 14.1 9.913.4
农业 29.4 28.120.915.8
制造及其相关业务 33.1 22.338.226.5
合 计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第7个马来西亚计划(1996-2000年)。
四、课题和问题
1.国内的动向
如前所述,女性仅占了全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例如,1980年在全国劳动力人口中, 已婚女性仅有36.7%,而1991年又减少到了33.6%(表4)。一种解释是,虽然参加了社会 工作,但已婚女性未必已经摆脱了家庭的责任。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责任束缚了更多女性 、尤其是已婚女性进入社会。人们期待,无论女性在工作中有多高的地位,她们也要担 当传统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因此可以说,已婚女性一般有两个工作,即有偿劳动和无 偿的家务劳动。这相当于无偿地承担其他的工作,正如阿利·霍赫希尔德所说的(1989 年)、是在家庭中“分担第二个工作”。众所周知,已婚女性越是在有偿劳动中多花费 时间,其用于家务和照顾家庭的时间也就越少。成为劳动人口的女性虽在增加,但男性 为减轻女性对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的责任所花费的时间几乎没有增加。女性即便在经济 上对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终也必须对家庭经营承担责任。这是因为许多男性仍然 抱着男性在家庭中的传统作用这一想法。关于这种情况,1955年塔尔科特·帕森斯已预 言过。即,成为劳动人口的女性人数虽会增加,但其趋势还改变不了丈夫维持生计、妻 子生儿育女这样一种家庭内的男女互补作用。最近,许多丈夫多少分担了一些子女的教 育和家务,但与有工作的妻子花费在工作和家务上的总时间相比,男性分担家务的时间 还很少。
表4 马来西亚:婚姻状况及劳动人口参加率(1980年和1991年) (单位:%)
1980年 1991年
婚姻状况 合 计 男性女性合计男性女性
未婚 62.4 71.351.265.370.858.2
已婚 64.7 94.936.762.493.233.6
配偶去世者48.2 77.642.640.268.335.0
离婚/分居 67.3 86.861.568.983.664.5
合计 63.3 84.842.262.983.841.9
注:劳动形态不祥的事例没有列入合计。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人口调查一般报告书 第1卷》,1991年。
加上对家庭的责任,女性通常默默地成为了照料家庭的主角。在家庭中,默默的操心 是无偿的,需要她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爱情。有时还要照顾亲友和邻居。随着参加工作 的女性的增加,尤其对家庭内年幼者和年老者给予的默默的担心有了改变。许多有工作 的已婚女性必须兼顾家庭和有偿劳动。这些妇女面临着如何使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能够合 乎劳动形态这一难题。难以兼顾家庭的女性大多不得不采取减少工作时间、不做轮班制 工作及加班、乃至辞职等措施。
另一个问题是劳动人口对出生率的影响。除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之外,女性的社 会经济地位总体上得到了改善,并开始使用避孕工具,因此,如表5所示,女性成为劳 动人口对马来西亚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马来西亚人口及家庭调查 (1985年),在马来西亚,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有工作经验的女性与教育程度低的、没 有工作的女性相比,前者的婴儿出生率较低。这些女性趋于晚婚,倾向于组建人口相对 较少的核家庭。如果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可利用的育儿援助制度,其想要的孩子数量 便会减少。
表5 马来西亚半岛的主要人口统计比率(1974-1989年) (单位:%)
年总出生率 总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1974
31.2
6.4
35.4
1975
30.6
6.3
33.2
1976
31.0
6.1
30.7
1977
30.1
6.2
31.8
1978
29.6
5.8
28.1
1979
30.1
5.8
27.0
1980
30.3
5.6
24.9
1981
30.9
5.2
21.0
1982
30.6
5.3
20.4
1983
29.9
5.4
21.3
1984
30.8
5.4
18.1
1985
31.4
5.3
17.4
1986
30.2
5.0
15.5
1987
28.7
4.8
14.4
1988
29.2
4.9
14.0
1989
24.5
4.5
11.8
资料来源:1974~1985年的数据取自马来西亚统计局《有关马来西亚半岛的主要统计 丛书》(1911-1985年)。1986-1989年的数据取自《马来西亚人口季度报告书》(1990年1 月第17号)。
2.工作场所的环境
女性进入社会后,就不得不和男性同事展开竞争。在工作单位,尽管成为劳动人口的 女性的数量很多,但她们不但在性别上,在工种上也受到了歧视。例如,1995年80.2% 的女性仅被下列4种行业雇用。即: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及营业 服务业、休闲产业、面向个人服务及其他服务业(表2)。如表2所示,成为劳动人口的女 性尤其在制造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有了增加。实际上,68.8%的女性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与 下列4个职业集团有关的工作。即事务、销售、服务(金融、不动产及营业服务、休闲及 面向个人服务业)和专门职业(主要是护士和教师)。其特征是,这些女性从业人员大多 从事制造业相关的事务及管理工作,从事技能、收入、地位都相对较低的工种。从1990 年到1995年,女性虽然开始从事收入更高的职业,但具有经营和决策地位的女性比例只 有1.9%,与男性的4.4%比较,还相当低。
此外,马来西亚的劳动人口明显地呈纵向断裂倾向。即,进入公司时男女基本上以同 样的资格就职同样的工种,但相对较高的职务和高收入的位子大多被男性所占有。如前 所示,1990年以前具有经营和决策地位的女性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许多女性升到了中 层管理职位,但实际上达到上层管理职位及一般管理职位的女性只有一小部分。一道看 不见的障碍阻碍了女性和少数民族登上金字塔式经营体制的上层。很多组织的上层职位 仍被男性所垄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已经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和少数民族的组织方针和 惯例。几乎在所有的职业中,女性的参与就像处于金字塔的下层,几乎无法就职上层管 理职位。由于其他的一些因素,对女性的工作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固有观念和偏见等歧视 也在工作场所蔓延。其结果,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安排在人力资源、通讯或宣 传等职务上。这些职务被认为具有“女性的特点”,由于无需与执行干部及外部的客人 直接接触,因此难以出人头地及担任要职。但是,马来西亚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 有几个“相对较高的”数据。在马来西亚,从事有偿劳动的女性总数在女性总人口中的 比重虽然较少,但独立后女性在统治阶级的精英阶层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例如 ,在政府部门有几位女部长和代理部长,在司法界有一些女审判官,在政府和民间的组 织和机构中有许多女理事,这种情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实际存在。
在收入方面,在公共部门从事同样工种的男女之间虽然工资没有什么差距,但在民间 部门却存在着这种差距。但这种差距尤其在可充分反映女性地位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 得到改善。例如,在电子设备的承包部门,男女制造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相当小。以男 性为100来看,1990年女性的平均月收入是82.7%,但1993年增加到了92.5%。另一方面 ,纺织女工的平均月收入1990年是男性的93.8%,而1993年已增加到97.9%(1974年至199 0年的女性平均月收入也请参照表6)。总之,女性面临着性别和工种所造成的歧视。因 为,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女性拿回家的收入实际上对提升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但人们却认为她们只不过是贴补男性的收入。另外,女性的工作场所集中于 地位、生产率及收入极低、工作量多的领域也是一个原因。
表6 马来西亚:1974-1990年制造业部门各工种女性的平均月收入
(以男性的平均月收入为100)
部门 1974年 1980年 1990年
橡胶制造业
制造管理者及监工 57.9
52.5
86.2
橡胶成型压榨机操作员 45.1
53.1
72.4
印刷及出版业
制造管理者及监工 - 70.4
75.1
排字工
61.3
59.9 111.1
排版工
60.1
47.2 -
胶合板及木屑板业
制造管理者及监督 30.8
56.6
67.0
胶合板切割工
-75.5 -
制造管理者及监工 66.2
69.7
75.2
纺纱工
85.6 101.7
93.8
纤维粗纺工
88.5
87.0 103.0
机械织布工 126.8
74.7 111.0
制造管理者及监工 55.5
62.1
82.8
制造作业员 -97.4
82.7
胶乳加工业
橡胶加工员
72.3
72.2
73.1
胶板制造员 -72.3 102.3
胶板切割工
75.3 - -
资料来源:第6个马来西亚计划(1991-1995年)。
3.性骚扰
参加工作的女性还有一个问题,即受到骚扰、尤其是受到性骚扰。其受害者大多数是 女性,所以人们将其作为女性问题来考虑。女性从事任何工作、尤其是从事男性垄断着 的工作,无论是否与性有关,都有可能受到骚扰,为此,工作环境很有可能成为敌对性 的。性骚扰的定义是,重复进行对方不希望的性的要求,无论明示还是暗示,都要满足 其要求,并将此作为雇佣条件。另外,也意味着妨碍职务的履行、造成有威胁的、敌对 的或不愉快的工作环境的发言或行为。但是,由于受到骚扰的人处于不利的地位,惧怕 会失去工作,因此往往不会如实报告。实际上,马来西亚从1995年至1998年,工业关系 厅所处理的骚扰事件只有30个,其中20个报到了劳工部。性骚扰可视为侵害职业上的安 全性和健全性的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对策,为所有的人确保安全而健全的工作环境。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1999年4月马来西亚人力部采用了关于工作场所中性骚扰 的防止及消除的实施准则。在这个准则中,包括了防止和解决企业内部性骚扰的措施。 该准则的惩罚措施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关于较轻微的骚扰,通过口头或书面进行惩戒及 警告,关于严重的骚扰,将予以停职或解雇。
五、结论
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成为完全工业化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来西 亚有必要使全部劳动力(包括男女)流动化并加以利用。为此,为了使女性与男性一样对 经济发展做出全面的贡献,当务之急是使女性全面参与开发过程。更重要的是女性本身 也要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这一点与联合国所采纳的1975年的国际妇女年的主题 、权利、发展、平等是一致的。
回顾过去,马来西亚妇女的道路是漫长的。马来西亚妇女是在马来西亚经济结构发生 变化后才广泛地进入社会的。这种结构变化带来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农业部门向第二 产业的工业部门的大转移。其结果,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第二产业部门的女性劳动力 增加了。
以前,马来西亚妇女做梦也不会想到进入社会,但现在,可以看到包括以往男性所垄 断的工作场所在内,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都有工作的女性。21世纪马来西亚的工作女性 所面临的考验不是争取进入社会。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 让更多的女性从事高级经营职务及管理职务。对妇女们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寻找在兼顾 工作和家庭中所碰到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现代工业体系让她们很难同时在家庭 和工作上发挥作用。
现在,人们期待成为劳动力的女性与男同事一样将所有的能量、才干、热情都投入到 工作中,全力以赴地积极工作,并让工作优先于家庭。与这种压力一样,在家庭中,丈 夫和孩子们也同样要求她们努力照料家庭。似乎考虑到这种情况,工业化不断进展的社 会正在逐步减轻工作女性的紧张感和劳力。例如,马来西亚政府给予了女性60天的产假 ,其后还让她们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并采用了灵活的工作时间表,甚至在工作单位附 近设置托儿站,让母亲在上班途中可以把孩子寄放在那里。
但是,对民间和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来说,比这些措施更有必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男性 在家庭劳动中的作用和姿态。在双职工家庭,配偶分担同等的家庭责任是理想的方式。 在许多现代化家庭中,男性已经不是唯一的承担谋生重任的人,甚至已经不是主要的承 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