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产品地理位置与价格差异研究_企业特征论文

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产品价格论文,差异论文,地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与文献述评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比较优势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等几个阶段。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家之间的禀赋和生产率差异,认为产品差异主要表现为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同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类别、价格应该基本相同。按照这一理论,技术和要素禀赋接近的国家是不会有大规模贸易的,而实际上,二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占据全球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以此为背景,Krugman(1980)、Helpman(1981)、Ethier(1982)在市场垄断竞争框架下,强调产品的多样性会给消费者带来福利,禀赋结构相近的经济体之间同样可以发生贸易,从而创建了新贸易理论。该理论强调产业内分工,同一个产业(要素密集度基本相同)可以包括不同的生产加工过程,可以细分为多个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可以专注于同一产业内不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如果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强调产业内贸易的新贸易理论,产品将是国际贸易的最小单元,产品的价格差异将很小。而实际上,随着产业价值链条的不断延伸,国际贸易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贸易拓展的主要方式。产品内分工认为同一种产品会有很大的质量差异,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体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技术约束选择出口适宜质量的产品。

现有大量的文献发现产品内贸易分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分工模式,产品内存在质量和价格差异基本成为共识,并主要从出口目的国特征和企业生产率水平等自身特征两个方面来理解这种差异。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的典型事实研究方面,Schott(2004)发现很多国家出口产品种类重合度非常高,并从要素禀赋差异带来产品内分工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美国从不同要素禀赋国家进口的产品存在很大的单位价格差异,即不同质量的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分工。Hummels和Klenow(2005)、Hallak(2010)、Baldwin和Harrigan (2011)等发现国家层面的产品单位价格根据不同生产国和目的国的特征而有差异,即同一个生产国的同一种产品到不同的目的国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生产国的同一种产品到同一个目的国也有不同的价格。Bastos和Silva(2010)、Gorg等(2010)和Harrigan等(2011)等从企业层面发现产品的平均单位价格根据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目的国的特征变化,即同一个企业出口同一种产品到不同的目的国有不同的价格,不同企业出口同一种产品到同一个目的国有不同的价格。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也支持上面的结论(Manova and Zhang,2012)。对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Bastos和Silva(2010)用葡萄牙企业层面数据验证出口产品价格、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出口目的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出口企业在更发达、经济规模更大、更远的目的国定更高的价格,这种关系在生产率更高的企业表现得更明显。Gorg等(2010)运用阿根廷的企业层面数据研究出口产品价格与经济地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出口产品价格随着国别间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Harrigan等(2011)运用美国数据发现出口价格和目的国特征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自选择效应,发现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出口高价格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企业出口价格较低的产品。Baldwin和Harrigan(2011)以Melitz(2003)为基础,假设消费者同时关心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从理论上证明产品质量与目的国的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作者引入“零贸易”概念的实证结果发现,产品价格随着目的国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可能是来自差异性企业在不同目的国的自选择效应,只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才能进入更远的市场。Manova和Zhang(2012)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间存在很大的价格差异,也发现了产品价格与目的国距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认为,现有只从目的国特征和企业特征切入的关于价格差异的研究范式更适合于小规模经济体和区域差异较小的发达经济体,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研究产品价格差异时有必要考虑地理区位的影响。例如,中国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上有天然优势;中国出口企业的区域集聚现象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企业数量为总出口企业数量的89%;中国大部分出口集中于少数城市,前20%的约60个城市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90%;城市之间的产品种类数同构化与差异化并存,城市之间同时存在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现象。这些事实均表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对中国出口有重要的影响,在研究企业出口价格差异时,应该予以考虑。

有鉴于此,本文以微观企业数据和现有文献研究框架为基础,首次引入区域地理偏远度概念,研究区位地理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我们首先深入挖掘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事实;再参考Brandt等(2012)等文献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企业出口数据库相结合控制企业特征信息;接下来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最后结合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目的国信息,研究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明显,产品内分工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出口产品城市内价格差异远远小于城市间价格差异,区位地理差异比目的国特征更能够解释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区域地理偏远度对企业出口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越偏远的地方,与外界经济联系越困难的地方,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越低,出口产业呈现梯度分工现象;相对于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地理的偏远度更为敏感。本文的贡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本文从企业在国内所处区位地理的角度研究出口产品价格差异,且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这在文献上尚属首次,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贡献;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为城市区域分类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这将为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本文规范的计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将工业库与海关库相结合,控制企业特征信息,并控制企业出口决策过程中的自选择效应问题,这在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尚属首次,扎实的基础工作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数据介绍和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构建;第三部分讨论城市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典型事实;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是主要结论与扩展。

二、数据描述与指标构建

(一)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4个部分:海关企业层面进出口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国别地理与宏观数据、省份和地级市层面地理与宏观数据。中国企业层面出口数据,来自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主要使用2006年的微观数据。企业人员、生产率、财务等信息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聂辉华等,2012)。2006年中国出口目的地有225①个,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来自CEP Ⅱ数据库,人口、产出、贸易等相关宏观经济数据来自Penn World Table 7.0。省份和城市地理等相关数据主要由作者整理②。

本文使用的企业层面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记录的企业出口报关数据,是我国最为原始、翔实、准确的出口贸易数据。更为详细的数据介绍请参考杨汝岱、朱诗娥(2013)。本文的研究主要以2006年企业层面出口数据为基础。2006年原始数据涉及171205家企业,包括HS八位数③分类7173种产品,总出口额为9685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并没有提供企业的规模、人员、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我们需要将海关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由于海关库和工业库没有采用同一套编码系统,将两个数据库匹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多研究也在做类似的工作(Dai et al.,2011;Ma et al.,2011)。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工业库和海关库的企业名称完全匹配;接下来将不能完全匹配上的海关库企业中,按照贸易额大小排序,将每家企业的企业名称拆分成若干个“词段”,用这些词段去和工业库企业名称搜寻匹配,如果每个词段都能匹配上,赋值匹配类型为“1”,如果只能有部分词段匹配上,按匹配要求的精度可逐步赋值。2000-2006年,海关库共314824家企业(按照企业代码),有102324家和工业库匹配上,占比32.5%。海关库按企业进出口、年度加总数据,共1374532个观测值,其中645833个观测值匹配上,占比46.99%。海关库总进口和总出口数据中,总出口额的61.2%匹配上,总进口额的54.2%匹配上。相对于现有的研究,更能够有效发挥两个数据库相结合的优势④。

此外,在研究企业出口价格差异时,需要考虑需求方因素,这来自于CEP Ⅱ和Penn World Table7.0数据库。CEP Ⅱ提供了2006年出口目的国与中国的距离⑤、是否内陆国家、殖民历史等信息,Penn World Table 7.0数据库提供了这些国家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外贸依存度、汇率等经济指标⑥。和现有文献比较,本文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我们区分企业处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区位异质性,这需要收集省和地级市层面的距离、面积、人口等数据,该类数据主要由本文收集整理。

(二)地理偏远度指标构建

在讨论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时,现有文献一般从需求方因素切入,如到目的国距离、目的国经济规模等,且将出口母国视作一个整体,忽略商品来源地的区位异质性(Schott,2004;Hummels and Klenow,2005)。即使从企业层面进行研究(Baldwin and Harrigan,2011;Bastos and Silva,2010),也不会考虑到企业在出口国内所处的区位差异。本文认为,这种忽略商品来源地区位异质性的研究范式只适合于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区域经济差别小的发达经济体和规模较小的经济体。而现有研究已经表明,中国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市场分割、地区壁垒、区域禀赋资源差异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不考虑到这种产品来源地的区位异质性,很难对相关问题有较为深刻的把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计算省层面和地级市层面的区域地理偏远度,探讨区位地理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区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地理距离和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某个特定的区域,其地理偏远度被定义为其他区域和该区域的距离的加权和,权数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偏远度计算方法如(1)式所示。

本文从省和地级市两个层面计算区域地理偏远度,这需要收集省与省之间的距离矩阵,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的距离矩阵,为讨论指标的适应性以及计量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我们以公路距离作为基准,同时参考铁路距离和弧长距离的计算结果。根据定义,地理偏远度反映了该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经济联系的便捷程度,地理偏远度越高的地方,与其他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难度将更大。

三、城市地理与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典型事实

(一)出口产品价格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比较优势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等几个阶段,而这种理论框架体系的演变同样反映在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演变过程中。接下来我们以中国2006年企业微观层面出口数据为基础,讨论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典型事实。单位价格涉及产品计量单位,而在2006年海关出口数据中,有十多种计量单位,我们选择“公斤”和“个/套”两种进行分析,这两种计量单位计价的商品出口总额占总出口额的94%。图1列出了产品的平均单位价格和不同企业该种产品的单位价格的关系,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HS八位数分类产品编号,编号原则是按照平均产品单位价格从低到高。左图产品计价单位为“个/套”,右图计价单位为“公斤”。图中实线表示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位价格,沿实线上的点的纵向方向分布的是不同企业出口该产品的单位价格。图2和图3说明了类似的问题,图2表明,同一种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将会有不同的价格;图3表明,同一种产品,从国内不同的城市出口,也会有不同的价格。3幅图实际上可以大概说明研究价格差异问题的3种不同角度⑦。图1从产品供给方(企业)进行研究(Manova and Zhang,2012),图2从产品需求方(出口目的地)进行研究(Bastos and Silva,2010)。而图3则反映了本文的研究角度,从出口商品来源地、出口企业的区位差异角度进行研究。显然,同一种产品从不同城市出口价格会明显不同,这表明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是合理和有必要的。从3组图可以看到,在研究出口产品价格问题时,如果只考虑以实线表示的产品平均单位价格,而忽视围绕实线分布的散点——不同企业同一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出口到不同国家的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从不同城市出口的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将会忽视企业决策差异、出口目的国差异、出口来源地差异等大量有效信息,过于粗糙的理解出口产品价格问题。正是基于这点认识,本文将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影响因素分解

前文的研究表明,产品内分工、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在中国出口中存在,相关文献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Manova and Zhang,2012)。图1~图3分别表明了企业特征和出口目的国特征都会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差异,但这两个特征对价格差异的影响是分开表述的,图中不能看出其相对重要性。接下来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分解就是试图将企业特征和出口目的国特征综合在一起,考察其对价格差异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分解的方法参考Harrigan等(2011),分解的思路实际上来源于前文对价格差异描述的3组直观图。前面表明,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有两个重要来源:企业特征和出口目的国特征,企业特征又可以分为企业本身的规模、财务等特点和企业在国内所处的区位地理信息。分解方法如(2)式所示,对于既定的一种产品,将出口到国家d的平均价格和总平均出口价格的差异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出口目的国定不同的价格,重点体现目的国特征的影响;第二部分是特定的价格水平下,企业在不同的出口目的国有不同的市场份额,重点体现企业特征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两者的交互项。

运用中国2006年的海关数据计算上面的分解,可以发现影响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第二部分,即基于企业特征的企业间市场份额差异。第一部分的中位数为0.061,比美国偏高(Harrigan et al.,2011),表示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出口目的国出口价格存在差异,且这个企业内定价差异比美国企业要更为明显。第二部分的中位数为1.524,这表示基于企业特征的企业间市场份额差异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影响非常大,相对于企业内跨市场定价差异的中位数0.061,企业特征是对价格差异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更直观的观察出口目的国特征和企业特征对出口价格差异的影响,我们将两类影响因素及其交互项的密度函数在图4中列出。从图4可以看到,企业内跨市场定价差异和交互项基本上围绕0值密集分布,而企业间市场份额差异则表现出明显的“后尾效应”,这同样表明以企业特征为基础的企业间市场份额差异是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最重要原因。表2和图4均表明企业特征比出口目的国特征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有更大的影响。但正如前文所述,从本文的观点来看,企业特征包括企业自身规模、财务等信息和企业在国内所处的区位地理信息,关于企业自身特点对出口价格差异的影响,现有文献有较多的研究(Baldwin and Harrigan,2011;Manova and Zhang,2012),我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讨论企业区位地理特点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是否有影响。

(三)企业区位地理与出口产品价格差异

接下来从产品、城市、目的国3个维度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来源做进一步的讨论。产品以HS八位数分类为标准,城市以标准地名代码四位数分类为标准,出口目的国为185个。由于控制了产品固定效应,我们不再需要按照计量单位进行分类。表2是分解结果,可以发现,城市特征能解释很大一部分价格差异,且解释力大于目的国特征。如果只控制产品固定效应,同一产品价格差异的中位数为-0.78,控制产品和城市固定效应时,同一产品价格差异的中位数下降为-0.38,降幅51%;而在控制产品和目的国固定效应时,同一产品价格差异的中位数下降为-0.49,降幅37%。城市特征比目的国特征更能解释产品内的价格差异。我们还看到,在价格差异的中位数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也在下降,这表明,对于给定的一种产品,城市内的价格差异明显小于城市间的价格差异。如第(4)行所示,当产品、目的国和城市特征都被控制时,价格差的中位数为0.00,表明城市特征和目的国特征能对产品价格差异提供较为完整的解释。第(5)~(8)行从价格标准差的角度同样反映出城市特征和目的国特征能很好的解释产品价格差异,且城市特征比目的国特征有更强的解释力。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2000~2005年的出口数据重做表2的检验,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产品价格差异有逐渐扩大的现象。这与我们前文的判断吻合,产品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分工的主流,国际贸易越来越强调产品内的质量差异和技术含量差异。

四、实证检验

(一)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

在研究不同目的市场或者不同的企业特征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时,现有文献的实证部分几乎都只考虑已经发生的贸易,不考虑潜在的贸易关系,只有少数研究成果(Harrigan et al.,2011;Helpman et al.,2008;施炳展,2010)对零贸易问题做了一定的处理。本文认为,在研究企业出口价格时,忽略零贸易会对结论产生一定的偏差。企业的决策过程是首先决定是否将某种产品出口到某个市场,然后再考虑产品价格的问题。接下来的分析以产品—企业—国别三维度配对关系(relations)为研究对象。参考Harrigan等(2011)等文献的研究,我们从(3)式开始,X表示影响出口产品价格的因素(如目的国信息、企

由产品市场竞争模型可以知道,企业的特征将决定他们能否进入市场以及能进入哪些市场;同时,企业的定价也会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出口。这就意味着方程(3)的β存在自选择偏差,β是自选择和差别定价的综合影响系数。现有的统计数据只能观察到那些已经出口的产品的价格,而那些在第一步已经决定不出口的潜在的出口关系是观察不到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Heckman两步法,用出口额方程来表示一个企业是否出口某种产品到某国。

表示潜在的出口关系,此时的出口额为0。接下来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出所有的零贸易关系,这样才能找到(4)式中影响出口决策的因素,从而得到β的一致估计量。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中的零贸易与Harrigan等(2011)的零贸易计量的方式不同。在Harrigan等(2011)中,零贸易是在国家层面计算的,本文采用的零贸易是从企业层面计算的。具体而言,在企业—产品—国别配对关系中,以企业为基准,该企业的所有贸易关系集合为所有出口产品与所有出口国别的叉乘,所有贸易关系中没有发生实际贸易的关系即为零贸易关系。比如,A企业出口5种产品,分别出口到5个国家(每个国家只出口1种产品),则共有25个贸易关系,但其中有20个是零贸易关系。以中国2006年出口数据为例,零贸易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

我们运用Heckman两步法对(4)式进行估计,这只需要假设在第一阶段的Probit模型中服从正态分布,在第二步中不需要服从正态分布。通过两步法可以控制自选择带来的偏差,得到β的一致估计量。

(二)实证检验结果

为方便与现有文献研究结论的比较,并初步检验考虑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的影响,我们讨论国别特征与企业出口价格的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第(1)列和第(2)列的模型设定与现有文献(Manova and Zhang,2012;Bastos and Silva,2010;杨汝岱、朱诗娥,2013)完全一致,第(3)、(4)列的检验则控制了企业出口决策的自选择效应。表4的基本结论与宏观上双边贸易经典引力模型文献的结论一致,LnDIST和LandLocked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距离越远的市场,出口产品的价格越高,但系数的变化则反映出微观数据检验的重要性。在控制产品×企业配对固定效应后,LnDIST和LandLocked的回归系数由第(1)列的0.179和0.352分别下降到0.037和0.064,下降幅度非常大,同时R2大幅增加,高达0.95,国别、产品、企业特征结合能非常好的解释出口产品价格差异,这均表明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出口价格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比前两列和后两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是否控制企业出口决策的自选择效应对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自选择效应,会低估LnDIST等变量对出口价格的影响。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以国别距离为例,如果一个国家离中国太远,贸易成本很高,企业很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不进入这个市场,“距离”使得这些潜在贸易关系根本就没有发生。由此,如果不考虑这些零贸易关系,而只是从已经发生的贸易关系中讨论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论将有失偏颇。

接下来分别引入Remoteness等城市变量和企业特征变量,并考虑加工贸易样本和外资企业样本两个子样本,再做第(5)式的检验。下页表5的检验控制国别、城市特征,表6(见第13页)的检验控制国别、城市和企业特征。本文最关注的地理偏远度变量的回归系数在所有的12组回归中均显著为负,系数值大小的变化也符合预期。地理偏远度越高,与其他地区经济联系越困难的地方,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越低,价格越低。以地级市地理偏远度为标准,城市之间的出口产业呈梯度分布,越偏远的城市,出口产业和出口产品在分工中越处于低端。这可以从区域禀赋结构差异、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地方政府行为等多方面来做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比如,地理偏远度越低,与外界经济联系更为便捷的地区,可能会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等禀赋系,而只是从已经发生的贸易关系中讨论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论将有失偏颇。(Schott,2008),从而生产产品的质量越高,产品的出口价格越高,符合质量阶梯理论模型(Grossman and Helpman,1991);这些地区也可能有更为有效率的政府,有更多相关的配套产业,能够共享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能够吸引技术含量、资金实力更强的企业,而将较弱的企业和较“差”的产业排除出去。

以表6为例,我们对检验结果做进一步的讨论。Remoteness的系数显著为负,是否控制企业出口决策自选择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如果不控制自选择效应,地理偏远度的影响程度将被低估约10%。在加工贸易出口子样本和外资企业出口子样本中,Remoteness的系数值显著增大,这表明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地理区位更为敏感,在做企业选址和出口决策时会更多考虑到区位因素。从其他变量来看,是否控制企业特征使得LnDIST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企业在进行选址和出口决策时,已经考虑到海运贸易成本的影响,一旦能够进行自由选址和出口决策的企业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LnDIST的系数就可能发生逆转。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_OP系数的影响不明显,系数值均为正,但只在加工贸易样本中显著,基本上还是符合文献推断,效率越高的企业出口产品价格越高,当然,这一机制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三)稳健性讨论

为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一,关于企业出口决策自选择效应中uhat的计算。表4~表6的uhat计算过程中,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是控制了国别特征和Remoteness等几个基准变量,对城市特征和企业特征都没有控制。我们逐步引入其他控制变量,重新计算uhat,基本结论稳健。第二,关于分省检验。现有的检验中,区域地理偏远度Remoteness都是基于地级市层面计算的,稳健性讨论中我们用分省的Remoteness做了同样的检验,系数同样显著为负,但系数值更小一些。这可能反映出省际之间的产业梯度分工程度并没有地级市之间那么明显,也可能反映了省份之间的产业同构现象,当然,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第三,Remoteness计算过程中城市之间距离的不同定义。城市之间的距离有3种:公路距离、铁路距离、弧长距离,本文现有检验都是用公路距离计算Remoteness,稳健性检验表明,用铁路距离计算Remoteness,结论同样稳健,但样本缺失较大,用弧长距离计算Remoteness,则会出现不显著的情况。这也基本符合预期,弧长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城市之间的实际经济联系。第四,产品、企业、国别、城市等不同层面固定效应的控制方式。我们在表5和表6的检验中,都只控制了产品的固定效应,进一步在两个检验中控制产品×国别的固定效应,结论仍然稳健。

五、结论与扩展

本文以微观企业数据和现有文献研究框架为基础,首次引入区域地理偏远度概念,研究区位地理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我们首先深入挖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事实;再参考Brandt等(2012)等相关文献,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企业出口数据库相结合控制企业特征信息;接下来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最后结合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目的国信息,研究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明显,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而区位地理特征比出口目的国特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解释这种差异。第二,区域地理偏远度对企业出口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越偏远的地方,与外界经济联系越困难的地方,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越低,初步发现出口产业呈梯度分布。第三,相对于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地理的偏远度更为敏感。本文的贡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从企业在国内所处区位地理的角度研究出口产品价格差异,这在文献上尚属首次,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贡献。第二,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为城市与区域分类提供一个参考标准,这将为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第三,与现有研究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文献比较,本文考虑到了大量存在却被忽略的零贸易问题,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当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还相当初步,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做进一步探讨。第一,本文在检验区位地理偏远度和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时,检验模型遵循现有文献的设定,结论虽然显著且稳健,但回归系数实际上缺少定量含义。我们认为,下一步可以充分发挥工业库和海关库海量数据的优势,筛选出一定时间段内有地址迁移的企业样本,或者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将企业进行组群分类,规范识别区位地理对价格差异影响的程度,这将会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第二,本文从产品内分工过渡到产品价格差异时,实际上跨越了产品质量差异这一环节,文章的理论逻辑体系成立依赖于产品价格代表了产品质量这一先验假设。质量差异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在价格差异上,这显然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第三,本文结论与“阿尔钦—阿兰”猜想的比较问题。A-A猜想认为,考虑到贸易成本,一个经济体应该将同类产品中单位价格更高的产品出口。而本文发现一个地区越偏僻,贸易成本越高时,出口的产品价格相对越低。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A-A猜想是指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比在本地销售的产品质量要高,而本文则发现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比其他偏远度更低的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要低。这两个结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结合省际贸易数据可以进行识别。第四,本文的研究初步发现,城市之间的区位地理差异与出口产业的梯度分工并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但这还只是一个现象。背后的机制和逻辑体系到底是什么?区位地理差异是怎样对出口产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资源禀赋结构?地方政府行为?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感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学术论文报告会与会者的建议和评论。文责自负。

注释:

①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出口目的地为225个,但实际有效目的国家(地区)远没有225个。原因在于,第一,根据海关国别编码原则,有些代码并不代表具体的经济体,如“199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第二,极个别国别或地区代码与联合国分类体系有冲突;第三,有些经济体在CEP Ⅱ、PWT等数据库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数据。

②本数据的收集整理感谢湘潭大学商学院201 1年“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研讨班学生的辛勤工作,感谢暨南大学陈安平教授提供的城市数据,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虞义华教授提供的省份间和城市间弧长数据(http://ideas.repec.org/c/boc/bocode/s457059.html)。

③HS编码系统6位数为世界各国统一协调编码,各贸易大国出于各方面原因(产品差异、税率编码等),会对其进行扩展,中国海关统一使用8位数分类,这与美国的10位数编码系统可以类似对应。

④两个数据库匹配搜寻匹配的编程和计算工作主要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罗知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孟庆祥课题组完成,特致谢意。

⑤Distance数据库对双边贸易伙伴的地理距离信息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并详细讨论了指标的适应条件,具体的信息可以参考:http://www.cepii.fr/anglaisgraph/bdd/distances.htm。

⑥最近更新(2011.6)的PWT7.0版本数据包括189个国家(地区)1950~2009年的宏观国别可比(国别以美国为基准,年份以2005年为基年)数据,本文主要使用2006年的一些宏观指标数据。具体数据描述可以参考:http://pwt.econ.upenn.edu/php_site/pwt_index.php.

⑦理解为两个角度:企业特征和出口目的国特征。而企业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企业本身的规模、财务等特点和企业所处的区位地理特点,现有文献对企业特征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其区位地理信息,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文献贡献。

标签:;  ;  ;  ;  ;  

企业出口产品地理位置与价格差异研究_企业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