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实践策略。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作为对照组,而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作为研究,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与接受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抢救成功率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科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救护车到达时间与接受手术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成功;策略
急救护理是急诊科比较重要的任务,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及突发事件多等特点,而且有着不确定性与突发性,极易引发意外事件与医患纠纷[1],应加强重视。现代管理理念认为将流程管理应用在急诊护理中,可提高临床效果,因为该管理以流程为导向,将顾客满意作为目标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实践策略,我院急诊科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作为对照组,而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作为研究,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男125例、女75例;年龄11-78岁,均值51.2±20.4岁。研究组:男121例、女79例;年龄10-77岁,均值51.1±20.8岁。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期间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仅根据急诊科常规护理处理,而研究组期间则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确保急救护理单元百分百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接到调度指令后在1-3分钟必须出车,中途则对报警者大致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情、个人资料等,必要时可指导他们实施自救,比如确保呼吸畅通、不随意搬动身体,若有明显出血则应做好压迫止血等。到达现场后则应从气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肢体活动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具体为观察呼吸是否畅通;对脉搏、血压与肢体末梢循环功能进行观察,查看有无大出血等;对患者意识是否清醒进行观察;对四肢有无损伤、出血等进行观察。根据急诊科院前急救原则必须做到果断、快速、准确且有效的对症护理。此外,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与医院联系,上报病情,以便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将患者接入医院后,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抢救小组做好准备并接诊,将患者的全身情况作进一步评估后协助医生对病情较重者实施优先救治。同时要明确分工,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情况应由一名护理人员全程监护,及时将其口鼻等处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清除;或者采取呼吸支持,患者取侧卧位,或头部偏向一侧后,予以面罩或鼻罩辅助吸氧。及时建立至少2条经脉通路,必要情况下可实施切开气管插管,输液前做好血检便于配血,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结合实验室指标选取血浆、生理盐水及全血等处理。抢救过程中,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观察他们的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观察有无继续出血,若有异常,除了及时上报外还应辅助医生处理。对各专科损伤进行观察,同时及时告知相关专科协助处理。
1.2.3 术前准备流程:急诊科接诊的为危重症患者,比如严重多发性骨折、休克、癌症等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如果可以在“黄金1小时”内实施有效诊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此外,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在抢救之后多数需要实施急诊手术,直接送往手术室或ICU,为此应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皮试、备血、备皮、留置尿管、血气分析及留置静脉针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及抢救成功率依次为14.02±2.14min、57.49±30.25min、94.00%(188/200),对照组则分别为19.42±3.18min、89.87±40.36min、82.00%(164/200),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与接受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抢救成功率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十分重要的组成,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配合对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接到电话后要快速出车,并询问患者情况指导其自救,入院后则应及时做好抢救护理,包括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氧、输血等,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若有异常则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3]。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与实施后进行对照,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200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后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皆明显更短,而抢救成功率则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急诊科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效果明显,但为了提高效果,笔者认为除了做好前述操作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流程,促使他们尽快走出悲伤、绝望等负面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综上,急救科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救护车到达时间与接受手术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永珍.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8(32):86-87.
[2]程宝珍,张小红.严重多发伤病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2):1079-1080.
[3]张卫青,那建华,王福利等.建立急救护理流程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8-1559.
[4]张密香,石义红.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脑出血手术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105-3107.
论文作者:姜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流程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急诊科论文; 成功率论文; 救护车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