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验收方法研究论文_黄伟忠

本文对国内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状进行分析,将国内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技术路线。以环境保护验收的理论基础为依据,提出了此类项目环境保护治理的要求与环境保护验收方法。

关键词:环境验收;矿山开采;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

矿产资源开发是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露天开采方式对生态影响尤为严重,其生态恢复难度也较大,但目前对该类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技术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环境保护验收和生态调查技术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出适合固体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验收的方法体系,为规范该类项目环境验收和控制生态破坏,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矿山生态恢复研究,在 20 世纪初 30 年代就开始得到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矿山生态恢复已成为矿山开发必须开展的内容,并制定严格的开发管理规定,规定矿山在开发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有生态恢复内容,项目实施的同时,必须设立专门的生态恢复研究机构,以保证矿山边开采,边恢复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使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况。

1.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的矿山建设一直走的是农业——矿业——荒芜的模式,矿山生态环境欠下了沉重的历史债务,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触目惊心。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在上世纪的 70 年代末才开始,这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面。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研究,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所以一直进展不大,在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工作是自发和单一的,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指导性,管理手段也相当落后。

2.验收调查原则

1)全过程调查

即对工程前期、施工期、运行期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措施进行全过程调查,即要考虑时间上的发展,也在空间上的扩展。

2)定量化

采用现状监测、生态调查及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对项目的生态影响程度及恢复效果进行定量调查。

3)规范化

由于验收为行政管理服务,因此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或法规规定的统一使用的技术或方法,以便保证验收结果的公平性和可比性。

4)时效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在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环保验收,因此在不影响验收调查质量的前提下,宜尽可能缩短验收调查时间,保证项目的正常生产。在此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降低验收调查时间和费用。

3.验收具体内容

根据固体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破坏特点设置验收调查内容,应包括:

①工程建设内容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设计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措施的落实情况、环保投资使用情况。

②工程实际的生态影响程度和范围,施工和运营期已采用的生态恢复措施的效果,工程建成前后评价区域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③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采用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效果,工程建成前后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④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采用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效果,工程建成前后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⑤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采用的噪声治理措施效果,工程建成前后声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⑥工程环境风险措施建设情况,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体系的建设情况。

⑦工程现存环境问题及工程生态环境改进措施。

4.验收标准

4.1 确定标准及指标的原则

1)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

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参考国家、地方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4.2 标准及指标的来源

1) 国家和地方已颁布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总量控制指标)及法规性文件。

2) 生态背景或本底值

以项目所在地及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作为参照指标,如重要生态敏感目标分布、重要生物物种和资源的分布、植被覆盖率与生物量、土壤背景值、水土流失本底值等。

5.验收调查指标

1)建设项目涉及的指标:工程基本特征、占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数量、土石方量、防护工程量、绿化工程量等。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指标:

① 具体的生态指标:野生动植物生境现状、种类、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与分布等;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性状与质量、受外环境影响(淋溶、侵蚀)状况、污染水平及水土流失状况等;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水生生态因子;生态保护、恢复、补偿、重建措施等。

② 生态敏感目标:指调查范围内的生态敏感目标,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规定的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要求的保护目标,及建设项目实际工程情况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的建设项目实际影响或新增的生态敏感对象。具体参见表1。

生态敏感目标一览表

6验收调查方法

可采用现场勘察、环境监测和评价、生态调查、公众参与等方法,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3S。

6.1 现场勘查

1)勘察内容

在收集、研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的准确性,包括主体工程的完成及变更情况。逐一核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工程影响区域内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包括规模、与工程的位置关系、受影响情况等。 核查工程实际环境影响情况及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完成、运行情况。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状况调查。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有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档案建立情况。 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文件资料的准确性,了解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背景,评估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核查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落实情况。

2)现场勘察范围

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分析工程采用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的运行效果;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评价方法对工程建成前和运行后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前后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调查项目建设的实际环境影响程度。

1)监测内容

为了解项目建设前后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监测内容应尽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一致。同时监测内容还应包括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

2)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致,对于环境影响严重,引起环境事故或纠纷的项目应适当扩大监测范围。

3)公众参与调查

采用公众意见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组人员首先向被调查对象详细介绍项目的运营情况,包括项目建成后的生产规模、环保措施以及对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自愿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

总结;通过调查矿山露天开采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研究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方法。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与环境保护验收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验收项目工程概况与环境保护治理的要求来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以减轻露天采矿类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生态环境的及时恢复。

参考文献:

[1]杨丽娟等.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对策.[J]. 环境保护科学,2001年期.

[2]赵丽霞.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3]张一心.中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研究.[D]. 南开大学,2008.

论文作者:黄伟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验收方法研究论文_黄伟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