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和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作用非常重要。加强造价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力度,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更好地抵御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防范能力。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务必要对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遵从法律法规,确保投资人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1 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
1.1 来自各工程参与方的风险
(1)设计单位和监督单位:设计人员可能缺乏职业道德,片面追求产值,不按照相关文件的标准进行设计,或在初设阶段考虑不到位,不成熟,导致一些方案和施工图出入较大,致使设计多次变动,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监督单位也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与施工方等相互勾结,在监督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工程留下了后续的隐患。(2)业主:部分业主不仅缺乏控制建设费用的责任感,而且本身也存在乘机从中取利或铺张浪费的现象。主要包括业主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过高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严肃性,宏观管理不力,投资先天不足,盲目干预施工等。③承包商:承包商投标时不诚实,没商业道德,即便施工合同中约定了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然而由于低价中标以及各种原因的影响,其合同中约定的造价难以实现。
1.2 客观事件风险
(1)经济环境:指客观的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剧烈波动等,与物价、币值、利率、汇率、关税、资金筹集、还贷、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相关的风险。(2)自然环境:指的是因为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和工程相关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承包商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可能遇到的非人力或不可抗力事件、自然灾害。(3)政治环境:主要指的是国家体制变革,一些政府行为可能会把风险带给承包商。(4)市场环境:当前建筑市场,一些工程造价的交易通过非法方式及不公开、甚至暗箱操作来进行,在建筑市场中,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影响原理完全起不到作用。这就使工程造价有了不确定性。
1.3 其他风险
(1)信息不完备:能够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活动的状态、规模与特征反映出来的一些规章制度、图表、资料及数据等就是所谓的工程造价信息。信息的缺失是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2)合同管理:包含报价策略不当、决策失误;投标文件的欠缺、自行采购的工程物料欠缺、各项管理制定不落实、不健全、使用低素质劳务工,造成工期拖延或质量安全事故等。(3)分包商:有的分包商根本不够分包资格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分包,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因技术不过关而影响工程进度。(4)材料:在选择工程材料时,采购人员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不按照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材料采购,以次充好,使工程在验收时不合格而返工,造成成本浪费。
2加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
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直接影响着项目组成员的控制意识和可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控制环境的因素有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成员的素质,尤其是造价工程师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项目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对项目风险性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因此,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完善项目内部控制环境。
2.2 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在工程项目中,良好的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内部控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项目开工前,管理人员就会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做充分的准备,因此就能够对整个项目尽可能的采用有利的措施来化解已知的造价风险。例如,在某个招标过程中,投标方在投标前就已充分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可能减少工程量的项目报低价,而对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报高价,这样在工程决算时,增加的工程款将大大超过减少的款项,承包商也因此会获得可观的利润。工程项目造价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一般要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工程项目在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风险管理。
2.3 为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是为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而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会出现在整个项目组织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工程项目应该按照业务的流程设立控制活动,并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
2.4 加强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
如果各组织成员要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自己所掌握的优质信息反馈给其他成员。项目信息系统是整个项目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那么该项目将有可能大大的降低成本,因此,加强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认真的执行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通过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管理措施及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5 工程造价风险的监控与处理
工程项目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这并不是在工程的验收阶段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都有存在的;主要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放松了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的监控与处理,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而又没有这样的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后果,才出现在“三超”现象。工程的不确定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多数风险事件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在工程计划实施之前就应该对风险作一个全方位的估计,做出预警规划机制,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采取已制订的预警机制进行监控与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或消除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我们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监控与处理,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2)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3)预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4)提出风险事件的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控制方案。
具体的工程造价监控对象一部分是指已识别的风险事件,但是工程造价预期风险并不是都能够识别得到的,对于另一部分未可知的风险事件也要有不可预见费,这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来进行预期。工程造价风险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也具有全程性,为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工作也应该体现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而对风险事件的处理,则需要对风险事件的控制来实现,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处理应该依托于对风险事件的控制来控制。
结束语
随着风险的逐渐加大,投资者的利益和工程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很难控制,风险因素也很不好确定。施工单位在进行评估时,必须要考虑到这其中的多方面因素,对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文章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和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道川.浅析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J].科技资讯,2008,8(22):200.
[2] 郑海英.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点[J].科技资讯,2009(22):247.
[3] 张延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改革与开放,2010(24):68.
论文作者:王宗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