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分析论文_薛银

长治市通明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为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对改扩建公路的路基路面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意义,论述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有效措施,从综合考虑公路线形、注重路基加宽拼接、充分利用原有路面、优化特殊路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路基处理

引言: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私家车数量逐年增长,在便利人们出行的同时,为公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及旅游行业迅猛发展,使公路车流量进一步增大。在此种情况下,为缓解公路承载压力,就要对原有公路进行改扩建,有效规避交通堵塞情况的发生。

1.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意义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至关重要。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而言,路基路面属于关键构件,而路基为路面提供重要支撑。为保证路面的稳固性,就要提供坚固的路基。路基的坚固性,主要体现于路基强度,而足够的强度,可增大公路负荷,使之满足较大的车流量及运输量需求。同时,高强度的路面,可有效规避道路变形及磨损问题的发生,进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然而,在诸多外力条件下,稳固的路基依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为控制路基变形程度,使之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不仅要增强路基强度,还应提升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地质条件不良地区中,路基建设工程难度较大,而建设难点就在于原地面不平衡的状态因素处理[1]。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注重路基路面的设计投入及监制,采取设计优化措施,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切实规避路面变形及破坏情况的发生。

2.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存在问题

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存在公路线形考虑不全面问题。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公路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往往要考量公路的预测交通量。然而,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若并未充分考量实际交通量,就会引发公路宽度规划的判断失误。同时,在原有公路改造中,若并未严格依据公路的扩建要求及实际交通情况,就会使公路改造后质量问题频发。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存在新旧路基加宽拼接处理不当问题。在新旧路基施工中,所采用的加宽拼接措施,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若处理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导致纵向裂缝。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该类问题时有发生,使新旧路基出现沉降差较大情况,进而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及质量。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存在原有道路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为降低施工成本及工作量,并不注重原有道路的利用,甚至存在弃之不用情况,使整体工程造价大幅攀升。

3.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有效措施

3.1综合考虑公路线形

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应注重平面线形设计,而此种设计的主要体现,就在于平曲线及直线应用。在改扩建设计中,原路两平曲线间的直线距离是否满足扩建后技术标准要求。在实际设计中,需重新计算,若满足改造要求,则利用原路线形即可。但是,在公路改造中,往往由于技术标准的提升,曲线间的直线距离不能满足改建要求,就要依据扩建要求,将两个相邻交点合并成一个交点,消除小偏角曲线,也可采用复合形曲线实现对接[2]。在反向曲线对接中,应扩大圆的半径,利用s曲线实现对接。在公路扩建中,平曲线可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行车安全。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若原有道路满足改造要求,就可利用原路条件,相应的长度及曲线半径,也不需要改变。在公路改扩建中,应注重纵断面线形设计,其主要内容为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在公路改造中,由于道路等级系数及安全度要求较高,原有纵坡并不能满足改造要求。如此,针对该类纵坡,就要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改造要求,争取在不过大增加工程量的基础上,对坡度进行调整。在竖曲线设计中,若竖曲线的长度及半径达不到改造要求,就要进行重新设计。在此过程中,应综合考量竖曲线设计对坡长及坡度的影响,并严格遵循公路改造要求,采用半径及长度较大的竖曲线,保证公路安全性。

3.2注重路基加宽拼接

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施工情况,采用合理的路基加宽方式,如单侧路基加宽及双侧路基加宽。在改扩建过程中,老路基在长期的车辆压力负荷下,已经完成地基沉降,而新路基则没有沉降完全。如此,在新旧路基之间,就会存在较大的沉降差距。为规避纵向裂缝的产生,应做好扩建部分路基地基的处理。在新地基处理过程中,可采用换填、夯实、轻质填料法、排水固结法等。若改扩建区域存在地下水,应将透水性材料铺垫在地基下面。在地基压实作业中,应注重减少新老路基沉降差,切实满足道路改建要求。在改扩建过程中,应注重开挖台阶作业。由于要增强新老路基的连接性能,在两者拼接过程中,就要将老路基挖成台阶状。依据施工要求,应合理控制台阶宽度,一般为2m以下。同时,在特殊的工况条件下,相应的台阶宽度不应低于1m,并将之挖成内倾斜坡,切实增强新老路基的联接性能。在改扩建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施工工序及方法。为加快新路基的沉淀速度,可采取冲击碾压法,切实增强路基压实度,随之执行分层碾压作业。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预压土施工方式,随之进行定期观察,一旦沉降速度速趋于稳定,就可执行路面施工作业。

3.3充分利用原有路面

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应考量改造成本因素,若能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就可降低改造成本。依据公路的不同材质,可采用不同的利用方式。在沥青公路改造中,可采用冷再生技术。关于冷再生工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公路改造中,可采用原有路面敲碎再利用施工方式。在公路改造过程中,若道路完整性较高,且结构稳定、材质达标,就可充分利用原有路面进行道路扩建。在实际施工中,应注重解决新旧路基联接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掌握原有路面的各层结构,并将之转变为台阶状,随之铺设相关材料,达成新老路基联接的目的,切实规避路基裂缝问题的出现[3]。在实际施工中,若原有路面较为完整,仅仅存在轻微裂痕,就需要执行裂痕的补强作业。在此过程中,应严格依据原有路面结构进行补强作业,切实规避原有结构的破坏问题,随之强化路面设计,增强旧路面补强作用。在改扩建过程中,若原有路面结构破坏严重,存在诸多裂痕,就应全部弃用,不需执行补强作业。同时,依据公路改建要求,可对路基及路面进行全新设计[4]。

图1 冷再生工程工艺流程

3.4优化特殊路基处理

对于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而言,主要为软土地基浅层处理,按照施工方式的不同主要有:

3.4.1片石挤淤法

此法包括抛石挤淤及砂碎石挤淤,适用于池塘河底等积水洼地。对于地下水位高、塘水不易抽干、表面无硬壳,软土液性指数大,厚度薄,片石能下沉至下卧层表面,宜采用抛石挤淤。

3.4.2垫层法

在软土地基地面上,铺设一层片石、砂石材料,然后再在其上填筑路堤,其原理为在软土与填土之间增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

3.4.3置换法

该法指将路床顶面以下一定范围的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它方法清除,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片石、改良土及其它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到要求的密实度。

3.4.4浅层复合地基处理

浅层复合地基处理指路基表层3-5米的软土地基采用石灰桩、二灰桩、CFG桩复合桩等方式处理,以达到桩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目的。浅层复合地基处理对下卧层为非软土地基,地表硬壳层效应差、排水条件差、挖除换填工作量大、处理范围广以及进度要求紧的路床处理特别适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总量逐年增长,诸多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但由于我国公路路基路面改扩建工程技术不够成熟,加之各类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公路改造施工质量问题频发。本文从线形设计、路基加宽及拼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有利于保证行车质量及安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对改扩建公路路线、路面、路基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03):48+110.

[2]王定志,刘应宏.改扩建道路的路线及路面路基设计研究[J].居舍,2018(21):241.

[3]崔冬艳.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拼接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公路,2018(18):116-117.

[4]殷永高 屠筱北.公路地基处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1月.

论文作者:薛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基于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分析论文_薛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