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原则摭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阅读教学论文,高中英语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阅读教学,已有不少人作过研究探讨,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原则。然而对直接影响阅读教学观念和质量的几项基本原则,即宏观与微观统一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笔者想就这几条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宏观与微观统一性原则
宏观与微观统一性原则,是由阅读材料本身的构成特征和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特征决定的。新教材课文的选用注意了体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和题材多样化(包括科学、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任何文章或作品都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体。作者动笔之前就必须考虑要表达的基本认识、基本观点或基本情感;其次要进行总体框架的设计和表达手段的选择,这些都是属于宏观思考的范畴。作者的宏观思考还不是文章或作品。作者的基本情感必须通过细致的写景状物来表达,作者的基本观点要通过详尽的分析来阐发,这些都属于微观思考的范畴。只有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文章或作品的产生;失去任何一面,都不会形成文章或作品。另外,从我们对文章或作品的理解来看,必须经历“微观——宏观——微观——宏观”的思考过程,即从对英语词汇、语法、句、段的理解,到对篇章的初步把握;又以对篇章的初步把握为统帅,回过头来再作微观分析,对词法、语法、修辞等作仔细揣摩、研习,从而进一步把握整篇的主旨和特色。忽视任何一面,都不可能深刻地、准确地理解文章或作品。可见,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原则。我们听过许多英语老师上的课文整体教学或话题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老师的毛病在于割裂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犯了“一点论”的错误,要么片面强调宏观,要么片面强调微观,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宏观的把握而忽视微观分析。多数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结构、线索、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把握,很少对那些精彩的段落进行具体剖析,对那些警策的句子、传神的妙笔、痛快淋漓的言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进行仔细揣摩、深入体味。这样,一篇篇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文章就变成了只有几条筋的僵尸,这怎不使学生对阅读感到畏惧而索然寡味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重视微观分析的高考阅读题前往往不知所措而陷入困境之中。也难怪目前许多高三学生,在数理化试题铺天盖地的情况之下,一份英语试卷只做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书面表达完成率也较低),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要么看也不看,要么抄袭答案,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他们一看到那么多的文章就头疼,缺乏兴趣,更没有耐心。笔者认为,这纯粹是习惯问题,教师没有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文章的习惯。当今高考,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共计70分,占总分值的47%,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如此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外阅读,则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和质量,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效率。前不久,听了一位高三老师上的Advertising(1)课文阅读课,他注重了文章整体宏观结构的把握:the advantage,forms,character,process and result of ads,但缺少对文章微观的分析,所以难免显得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缺乏语言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
其二,过于重视微观分析而忽视宏观把握。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句句翻译,点点讲细,将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记不全太多的知识点,最根本的是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如此本末倒置,事倍功半,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效率,甚至贻误了学生的高考乃至一生。
高考《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4.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并能把握全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而且,新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的“读”提出了更明确、更细化的九级目标。既然高考既考查学生的宏观把握,又检测学生的微观分析,那么我们在乎常的阅读教学中就切不可忽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就阅读的本质和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言的。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我们的日常用途里,阅读首先是指看见一连串的文字,并把这些文字转变为相应的语音读出来。其次,阅读是以了解所读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什么。由此可见,阅读的本质就是了解语言文字,是一项复杂的能力活动。而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能力,笔者在文章开头及第一部分就提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教版新教材)、新英语课程标准及中考、高考考试说明都对阅读教学,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阅读量、阅读体裁及阅读能力等的考查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阅读的本质和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即教师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这是因为阅读能力具有明显的不可传授的特性,无论怎样高明的英语老师,都不可能把自己的阅读能力完全传授给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从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即“训练活动”中获得,离开了自己的实践活动形式,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实践性原则也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十分重要的原则。
然而,我们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却普遍存在着违背上述原则的现象。表现之一是满堂灌。整个课堂45分钟,基本上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分析、自己体会、自己思考的时间。表现之二是误把知识、方法的传授当做能力训练,比如重视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把握具体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重视句子成分、结构关系的语法分析,而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含意。表现之三是误把浅层次的一问一答式的花架子教学当做启发式、训练式的改革模式,课堂热热闹闹,而学生没有多大收获,阅读解题能力提高不快。表现之四是听课、评课,甚至评优质课,不是看学生如何活动、如何思索,而是看老师如何口若悬河地演讲,如何手舞足蹈地表演。以上这些违背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方式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是造成阅读教学质量不高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也是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由阅读教学自身的结构体系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各个元素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构成的。各元素之间、元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这样就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层次和秩序。阅读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自身的体系,自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层次性就是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序。另外,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过程;同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味,对艺术特色的把握以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这样,就要求我们把握住阅读教学自身的体系结构,把握住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序列,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过程。所以,循序渐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
然而当前,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却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这里特别值得讨论的是阅读教学究竟该以什么为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阅读教学必然处于混乱之中。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以能力的训练为序,而不应以文章知识为序。以文章知识为序违背了阅读的本质以及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上引导教师、学生重视文章知识学习,而轻视能力的训练。同时由于相同体例的文章反复出现,淹没了能力螺旋式发展的轨迹,使得师生无明确方向,无具体目标,大量的是重复劳动。从初中到高中的几百篇课文,篇篇都离不开知识讲解、语法分析、逐段概括、总结中心、分析特色、模拟写作等,这样多的无效或低效重复,千篇一律,怎不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呢?所以,我们应着眼于阅读能力本身的研究,分析构成阅读能力的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层次,同时分析阅读能力与文章知识及其他因素(如中学生的思想观点及日常生活常识等)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阅读能力训练的序列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这种混乱状态,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宏观与微观统一性原则,规定了如何理解把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实践性原则,规定了阅读活动开展的方法;循序渐进原则,则规定了阅读教学过程演进的方式。这三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及一线教学的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把握,认真遵循这三条基本而重要的阅读教学原则,才能彻底有效地改变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落后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和得分率,从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