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科 34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与实验组(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每组患者人数各5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五天后血液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多种血液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大柴胡汤;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或者胆总管下段结石导致的胆汁胰液排除受到阻碍,造成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是十分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据了胰腺炎疾病的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七十[1]。现阶段该疾病患者日趋增加,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早期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法,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领域需要加强该疾病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与探讨[2]。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与实验组(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每组患者人数各58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56例,男性患者人数为60例,年龄在26—7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9.57±6.8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抗生素治疗,首次静脉推注0.1mg的奥曲肽,维持在25—50μg/h,抗生素为0.5%甲硝唑联合0.2%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都为100mL,采取静脉滴注方式,一天两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方为:枳实、白芍、黄苓、生山楂各15g,大黄25g,红藤30g,柴胡、川楝子、木香各10g。黄疸患者加用栀子、茵陈蒿各10g;发热患者加用10g连翘、15g金银花。药物浓煎成100mL,口服后夹闭胃管半小时。一天一剂,一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等多种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等多种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五天后的血液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5例(43.10%),有效人数为22例(37.93%),无效人数为11例(18.97%),治疗总有效率为81.03%,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30例(51.72%),有效人数为26例(44.83%),无效人数为2例(3.45%),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分别为(194.74±9.22)(U/L)、(48.86±6.11)(U/L)、(65.41±8.43)(mol/L)、(76.49±6.57)(U/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分别为(251.34±9.87)(U/L)、(75.24±7.45)(U/L)、(90.27±10.12)(mol/L)、(97.16±7.88)(U/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属肝胆湿热证,辩证多为阳明、少阳合病,六腑通降失常、少阳胆腑郁热、传导失司、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是病因病机[3]。大柴胡汤中柴胡多糖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从而提升免疫功能,枳实与柴胡都能够有效促进肠胃排空[4]。大黄具有祛瘀、解毒、泻火、凉血以及清湿热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胰腺坏死及出血程度,促进括约肌痉挛的解除。川楝子、红藤、黄苓以及白芍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抗菌、抗溃疡、镇静镇痛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5]。本研究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五天后血液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多种血液指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芳丽,王放,王刚,韩俊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4):3854-3856.
[2]赖越元,朱光辉,沈飞,徐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4):26-27.
[3]刘博,王玉梅,温桂海,王涛,姚利,周少英.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368-2370+2372.
[4]周浪,黎敏,陆冬晨,唐暮白,蒋军,朱永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3):89-91.
[5]刘博,王玉梅,温桂海,孔维,周少英,武来兴,王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05-2207.
论文作者:刘荣,刘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柴胡论文; 淀粉酶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西医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