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略论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提高论文,党员论文,基层论文,民主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11)01-0052-0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反复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性,旨在进一步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全面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项意义重大和创造性的工作。为此,全面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必须立足于党的基层组织党员的实际,遵循党内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坚持解放思想,走出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党内党员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上还缺乏较为系统的发育过程,一些党员对发展党内民主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走出三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要走出对党内民主内涵的认识误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党内民主是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的权利,确保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当家作主。党内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体现了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一些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有的党员把党内民主仅仅看成是党内活动的一种形式,成为党员在党内议事中按照组织内定的要求,举举手、划划票。这些错误认识,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党员民主能力的提高。

二要走出对党内民主价值的认识误区。党的十六大站在执政党和我国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是迄今为止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最高概括。但是,有些党员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意义和价值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认为党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问题,不是民主问题,民主问题妨碍不了党的发展和党领导的事业的大局;有的认为集中能产生效率,而民主难以产生效率,要民主就不能要效率;有的认为,民主在我国只适合在一定范围,不适合在全局,只适合在上层,不适合在地方和基层,基层主要是落实上级的任务,民主搞多了容易搞乱人心和局面。由于这些认识,致使发展党内民主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流于形式。

三要走出对党内民主发展方向的认识误区。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不照抄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和政党模式。但是有个别党员却认为,要发展党内民主就必须实现党内分权,形成西方式的权力相互制约机制,这样的民主才有发展前途;还有的党员认为,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实现由党内的自由民主到人民和社会的自由民主,就是党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搞不受限制的大民主。这些认识必然会把党内民主建设引向歧途。

走出这些误区,必须努力做到:一是要对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教育,使他们对党内民主的内涵、特征、本质、目标、归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变在民主问题上的不健康认识和错误观念。二是要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不断提高对党内民主的科学认识。三是加强开展对我们党的民主思想和西方政党民主思想的比较研究。一些人之所以对党内民主存在着模糊认识,存在崇尚西方民主的倾向,其根源在于对党内民主的发展历史缺乏了解,对西方政党民主的产生发展及其劣根性缺乏深入了解。

二、立足于目前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实际,着力推进“三个转变”

应该指出,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的发展,使党员的民主素质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与党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党员在民主素质和能力上要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努力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在党员民主素质的要求上,要由过去注重对基层党内民主内涵的解读和党员民主意识的培育向全面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的转变。实践证明,能否发展党内民主不仅关系到党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对党的各级组织来说,能否做到发展党内民主已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民主还停留在一般性了解的感性层次上,而没有上升到能力和素质的理性层次上。有的党组织和党员还只是高谈阔论为什么要推进党内民主,却没有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的具体思路和办法。这样下去,势必要严重影响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因此,必须实现由过去注重对基层党内民主意义、内涵的解读和党员民主意识的培育向全面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转变。

二是在党员民主素质作用的发挥上,要由过去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转变。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党员仅仅发挥传统式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党员作为党内主人所应有的作用,这个作用是时代和党的发展赋予党员新的内涵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同时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才是全面完整发挥和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党员发挥传统式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懂得和不重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致使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淡化,影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全面发挥。因此,必须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由过去发挥单一作用向发挥双重作用的转变,促进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在实现民主的形式上,由过去注重党内民主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制度架构向注重党内民主具体实现形式的转变。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和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都不能离开对党的民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制度架构的建设,这些都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因素。但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最高境界是把宣言和具体形式落到实处,因此,探索党的基层组织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更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上并不缺少思路和方案,缺少的恰恰是能够把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引向深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尤其缺少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办法。因此,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必须实现由过去注重党内民主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制度架构向注重党内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转变。

因此,实现“三个转变”,必须做到: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高层次、高标准地加强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建设。把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真正进日程、进决策、进方案,这是实现“三个转变”的基本前提。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发挥党员“两个作用”的正确导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环节。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把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纳入对党员是否合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考核党员的表率作用,更要考核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保证。

三、切实提高基层党员民主的“六种能力”

面对党的发展新的实践和新的任务,党员在民主素质和能力上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从目前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的实际状况看,必须着力提高党的基层党员民主的“六种能力”。

一是提升党员对民主的理性认知能力。所谓理性认知能力,是指党员对社会主义民主及党内民主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实现条件等要素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以及对党中央关于党内民主一系列战略思想和要求的准确把握,并把这些认识能动地转化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自觉行动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发挥好,是因为对党内民主的价值和意义的认知水平高,而一些党员在发挥主体作用和行使民主权利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对推进党内民主抱有抵触情绪,是因为对党内民主缺乏理性的认知水平。因此,有效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就必须首先提升党员对党内民主的理性认知能力。

二是提升党员的政治表达能力。所谓政治表达能力,是指党员对党所制定的大政方针能够准确地表明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对涉及本地政治、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定和走向有能力参与讨论并表明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对党内和社会出现的涉及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能够坚持独立思考并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对党组织制定的大政方针持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对大是大非问题也有比较正确的观点和立场,但存在问题和不足在于,一些党员在围绕本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计和走向,能够更多提出建设性意见方面表现较差。一方面是与党组织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的条件和环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是一些党员不了解自己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对发展党内民主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所致。因此,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表达能力是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是提升党员的参与决策能力。所谓参与决策能力,是指党员能够严格遵循制度和程序参与决策;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能够积极评议、讨论和影响决策等。从调查情况来看,党员普遍存在参与决策的意识不强,参与决策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参与决策的方式简单化、表面化等问题。有些党员由于素质和能力低下,不能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决策建议;有些党员把决策看作是领导的事情,对决策漠不关心,甚至把参与决策看成是一种负担和麻烦。从总的来说,是基层党组织运作中还没有真正形成让广大党员参与决策的氛围和有效制度,党员普遍存在参与决策能力低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党员的参与决策能力。

四是提升党员的利益诉求能力。所谓利益诉求能力,是指党员能够自觉维护党的整体利益和核心利益,能够正确协调和处理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向党组织表达并使之接受的各种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等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些党员利益诉求的关注点只是停留在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对政治利益的诉求比较淡漠;有些党员只注重个人利益的诉求,而对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诉求缺乏积极的关注;有些党员对民主诉求特别是政治利益诉求还很不熟悉和很不适应,一些党员甚至认为对民主诉求多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政治态度产生怀疑。因此,提升党员的利益诉求能力是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是提升党员的合理维权能力。所谓合理维权能力,是指党员能够坚持和维护党章、党规和党法赋予党员的基本权利,能够坚持和维护党内政治生活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能够坚持和维护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所赋予党员的具体权利等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党员对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给予自己的权利有一定的了解,对新时期党的事业发展赋予党员更广泛的权利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党员普遍对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认识不深,自觉性不强,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即使把权利摆到面前,也不想用和不敢用。甚至有的党员认为,维护党员的权利就是和上级或领导对着干。因此,必须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维权能力。

六是提升党员依法监督能力。所谓依法监督能力,是指党员能够有效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对党规、党法和党的大政方针的执行情况,能够有效监督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及相关制度情况,能够有效监督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遵循政策和法规情况,能够有效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个人的监督比较有效,而党员对党组织特别是上级党组织的监督比较虚弱;领导干部对普通党员的监督比较有效,而普通党员对同级领导干部和上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则比较困难或流于形式;专门监督机关对一般党员的监督比较有力,而对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监督不到位甚至失效。从结果反映来看,还不能做到绝大多数党员不同意的事情,党组织不能列入决策的内容;绝大多数党员不同意的干部人选,党组织不能予以任用;绝大多数党员不同意的政策法规,党组织不能提出立法建议和纳入制度建构。出现上述的问题,有体制、制度不健全和一些党组织不作为的问题,也有党员民主素养和监督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提升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各项工作依法监督的能力。

四、创新党内制度,为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持

调查表明,要提高“六种能力”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除了通过有计划地输送党员到上级党、干校和有关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增强对党内民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员民主的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推陈出新,为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撑。

一是推行党员评议制度。要从制度上规定,一年内至少召开两次以上的党员评议会议。其做法是,要坚持在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在领导干部述职的基础上,由党员代表或党员联名对党组织的全部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工作业绩进行评议,对其他党员的基本工作状况进行评议,并把这种评议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基本依据。通过这个平台,增强党员民主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推行党员提案制度。要参照人大代表提案制模式,在实行党代表提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党员提案制度。其做法是,党员个体或群体可以就一个时期内党组织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党员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以一定会议为载体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议案,接受议案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对议案能否立案予以答复;对大多数党员确认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必须予以立案,并进入决策内容。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履行民主权利的能力。

三是推行党员听证质询制度。要借鉴国内外参政议政的有益经验,依据党内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地围绕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或本地方、本系统、本单位和本部门的长远发展规划,或党员群众普遍认为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长远大计、紧迫问题,召开党代表或党员的听证会或质询会,由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就有关问题向党员进行说明和通报。参会的党员可以就其中任何一项敏感问题进行询问和质询,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予以答复,直至党员认为满意为止,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通过这一平台,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

四是推行党员公推制度。为了使党的干部工作更好的引入民主和竞争机制,要在已经推出的公选干部和竞争上岗制度的基础上,尝试推出党员公推制度。其做法是,以所在党组织为单位,在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和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党员有权联名提出领导干部候选人,党组织经过审查未发现明显问题,应纳入考核对象,从而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形成组织推荐、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三大推荐主体。通过这一平台,保证党员在党内的重大人事安排上,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从而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和能力。

五、注重舆论和政策的正确导向,为基层党员发扬民主创造宽松的环境

提高党员民主素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把它纳入到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布局来考虑,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是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政策氛围。要在舆论和政策导向上,有意识地引导党员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素质的提升;要形成生动活泼、崇尚探索的政治空气。在党内生活中,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提倡包容性,既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要允许人们思想意识的多样性。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坚持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允许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正当交锋和争鸣,让各种好的思路、好的建树、好的经验竞相迸发。

二是努力建构运转顺畅的体制环境。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克服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实际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坚决抵制和剔除家长制、一言堂等封建意识的糟粕,注重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实现党内权力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员群体在党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场合都能说真话、说实话和说心里话,都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履行民主权利。

标签:;  ;  ;  ;  ;  ;  ;  ;  ;  ;  

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能力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