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的需求看共青团服务定位———以北京市X城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北京市论文,为例论文,青少年论文,城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逐渐从传统的政治职能、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时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服务定位,直接关系到共青团如何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作用。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创造和谐稳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保证青少年发展的坚实基础。青少年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既能够满足共青团适应政府服务角色转变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立足于服务青少年的基本职能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自身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诉求。
为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共青团组织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共青团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笔者对北京市X城区广大青少年的具体需求及共青团组织实际工作状况开展调查,将青少年群体的需求与共青团组织现有的工作和服务内容进行对比,以期发现“供求”结构的问题和服务供给量上需要改进之处,为共青团组织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工作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青少年”指年龄在14~35周岁的社会成员。笔者根据共青团组织的实际工作,按照青少年所属共青团组织,将青少年分为以下6种类型:(1)高端产业从业青年群体,从事金融、IT等高科技产业;(2)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业青年群体;(3)企事业单位非行政部门从业青年群体;(4)社区从业青年群体,如在居委会、社会工作站等机构从业的人;(5)弱势青少年群体,指社区中的残障青少年和社区闲散青少年群体;(6)在校学生青少年群体。“共青团组织”具体是指在X城区团区委管辖范围内的各级共青团组织,包括团区委、团工委、团总支和团支部等。
“需求”是个体行动的动力,是个体感受到应该有或者必须有的、希望得到满足和实现的需求。学术界在需求以及青少年的具体需求方面有一定研究,集中在心理学、法学等方面,通过实证方法分析青少年的需求类型及其发展趋势。例如,张亮在《青少年需求现状与趋势—— 上海市青少年需求趋势研究》一文学中,通过对上海市2,167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了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就业需求和信息技术需求状况;董小苹、华桦从政策完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健康、教育、权益、环境和福利等五方面的需求,强调政府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责任[1]。谭建光等提出青少年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公平发展意识增强、学习成才需求强烈、社会参与愿望提升、休闲娱乐需求增长、安全保障需求突出等六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2]。
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资料。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个人需求、对现有服务的自评、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先以X城区共青团组织机构为抽样框,随机抽取25个组织机构,然后再从这25个组织机构的青少年名单中随机抽取出35名人员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875份,回收有效问卷726份,有效回收率为82.9%。女性占调查总体的62.9%,男性占37.1%;大学本科青年占46.6%。
二、青少年的需求状况分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调查结果可知,青少年群体需求自评结果排名前十项的由高到低分别是:身体健康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物质的需要、保持个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文化娱乐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参见下表)。这一结果基本涵盖了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求,它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的需求。
1.“身体健康的需要”是青少年的最基本需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需要”虽然是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的范畴,但是其他各项需求的产生基础,因此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青少年感知的需求中“身体健康的需要”高居首位,占84%,远远超过其他的需求。
2.“发展的需要”远高于“物质的需要”。除学生群体外,其他群体的青少年都将“发展的需要”这一较高层次的需求放在第二位。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需求具有从低到高的特征,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但是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物质层次的需求落后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物质的需要”———即追求良好的物质待遇,希望自己的生活条件好,在感知需求的前十名之外;在社区从业的青少年感知需求中,物质的需要也排名靠后,位列第九。其他类型青少年排在第五位。
3.职业类型不同,青少年的需求类型也不同。高端产业从业青少年渴望获得尊重和成就。他们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爱戴、被人看得起,希望比别人做得更好,获得成功。尊重需求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工作的青少年和社区弱势青少年中都没有进入前十名;从事高端产业的青少年对“文化娱乐的需要”没有其他群体强烈。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行政工作的青少年群体与整体的青少年需求概况差异最小。企事业单位非行政工作的青少年群体对“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和“物质”的需要更多,而“人际交往”、“保持个性”和“求知”的需要成为相对较低的需要。
社区从业青少年最大特点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不强,但是“求知的需要”大于“人际交往”等需要,同时物质需要也没有高端产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业者强烈,甚至没有社区弱势群体强烈。社区弱势青少年求知的需要较高,而发展、尊重、成就、自我实现和奉献的需要较低。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有较大差异。或许是求知需要正在或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这一需要并不迫切,而且由于没有步入职场,物质需求主要满足途径多是父母承担。当前我国城市家庭物质条件较好,且受传统文化影响,父母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物质需要已经获得较大满足。因此“物质需要”在这一群体的排名中位于前十之外,但学生表达了较强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和“文化娱乐的需要”,同时学生群体也很重视“保持个性”,这一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的青少年。
4.男女青少年的需求差异。从整体上看,男女青少年的需求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位于前三位的都是“身体健康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虽然性别不同,但男女青少年都认同求知、心理健康、物质、自我实现和保持个性的需要等。
不同性别的青少年需求也有差异。第一,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的“成就需要”,位居第四,但该需要在女性需求表上处于前十之外。第二,男性更重视“保持个性的需要”,位于第六,女性对该需要在第十位。第三,女性更强调“尊重”,位于第六,但是“尊重需要”在男性青少年中位于前十之外,正是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尊重程度不够,女性才表现出更强烈的需求动机。第四,女性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比男性更强烈。因此,共青团的工作任务除了满足青少年的共性需求之外,也要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差异,开展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各种活动。
5.不同年龄青少年的需求差异。第一,14~17岁的青少年,基本上处于高中阶段,与18岁以上的青少年差异较大。“发展的需要”没有其他群体高;相对不重视“物质的需要”,尤其与26岁以上的青少年相比,“尊重的需要”强,更强调“保持个性的需要”和“文化娱乐的需要”。第二,18岁至22岁的青少年,部分处于大学阶段,部分已参加工作。由于年龄相近,他们与高中生有一定的需求共性,如“尊重的需要”。但是整体上讲也具有自己的许多不同需求特点。例如,不再坚持对个性的追求,更看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第三,23岁至26岁的青年,多数已进入职场,其需求与整体需求比较一致,对“保持个性的需要”位于“自我实现”和“成就需要”之后。第四,27岁至30岁的青年,物质的需求最强烈,成就的需求动机也高于其他青少年群体。第五,31岁以上的青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强调“尊重的需要”、“展现才能的需要”,也重视“物质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是否“保持个性的需要”已经不再坚持。
6.受教育程度不同,青少年的需求存在差异。除“身体健康的需要”是青少年共同需求外,受教育程度不同,青少年的需求也有差异。初中、高中学历的青少年相对更重视“尊重的需要”,不太重视“物质需要”,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青年有最强的求知欲望和“文化娱乐需要”,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的青年有最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部分原因是他们已经拥有高学历,因而会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
三、X城区青少年对共青团工作的评价
1.青少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被调查者以五级评分表来评价对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满意度。通过计算各项工作的平均分,发现青少年群体对X城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方面的工作基本满意,平均值在3.50分以上。其中,青少年群体对当前X城区共青团组织最满意的三项工作分别是“共青团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况”、“共青团干部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及“共青团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青少年认为,共青团相对需要提升满意度的三项工作分别是“共青团的管理理念”、“共青团活动的创新”和“共青团结合青年实际需求开展工作的情况”。
2.青少年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同性。青少年认为,共青团组织主要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少年法制工作和共青团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培养和开发青年人才队伍、帮扶青少年弱势群体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共青团组织活动与青少年需求的契合程度。青少年认为,共青团组织机构开展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最能满足青少年群体需求的前十项由高到低分别是:身体健康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文化娱乐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展现才能的需要、道德修养的需要。在所有服务提供中,“物质的需要”、“婚恋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是服务供给较少的青少年需求类型,需要在X城区的青少年服务机构中加强服务供给量;而“求知的需要”、“求职的需要”、“道德修养的需要”和“自我认知的需要”则属于供过于求的青少年需求类型,可适当减少服务供给量。在被问到“要使X城区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您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哪些问题”时,有59.3%的青少年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调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高于其他各项。
4.X城区共青团组织的主要问题是“重管理、轻服务”。虽然处于社会管理创新潮流中的共青团的服务定位目标明确并正在付诸实践,但是仍然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认为,共青团组织当前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重管理、轻服务”方面,而当前X城区共青团组织急需面对的是坚持服务本质还是管理本质的问题。另外,“管理效率过低”和“管理观念落后”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提及率分别为42.9%和35.4%。
四、共青团服务定位的相关对策
1.共青团组织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青少年需求的多样性,给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成了共青团组织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任务。在本研究中,在被问到“要使X城区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您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哪些问题”时,有64.7%的青少年组织机构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调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这一项的提及率远高于其他各选项,这也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解决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项目的思路:即以青少年的需求为本。共青团组织应该以青少年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特点为出发点,真诚联系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全心全意为青少年服务。
2.青少年组织机构要提供能够满足青少年需要的服务。青少年群体有强烈的“希望有良好的物质待遇、生活条件好”的需要,“恋爱、结婚,合理满足生理上的性需要”和“希望比别人做得更好,获得成功,取得优异成绩”的需要,因此,需要在X城区的青少年服务机构中加强相应的服务供给量。
3.共青团组织要调整青少年组织机构的服务结构和服务供给量。要根据青少年群体得到的服务数量和青少年群体的需求特点对比来调整青少年组织机构的服务结构和服务供给量。共青团组织应根据六类青少年群体的需求特点和已有服务供给量,调整青少年组织机构的服务结构和服务供给量。在服务数量的对比上,本研究发现,社区弱势青少年群体(含残障青少年、待业青少年)和区域高端产业从业青年群体得到的服务相对较少,因此,可重点考虑加大为社区弱势青少年群体和区域高端产业从业青年群体的服务。六类社区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具有不同特点,共青团组织应针对青少年群体需求的具体特点来制定针对性强的服务计划。
4.共青团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所谓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把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联系起来,并建立工作协调和业务对接关系,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的引领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引导作用,在管理上按照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促进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治自律。共青团在为各级团组织提供有序发展平台和生长环境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让各级团组织协助政府解决青少年的发展等问题,这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新思考、新理念,是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