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微波消融治疗恶性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3 例病人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结果:13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病人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治疗。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细心的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保证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成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微波消融;恶性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80-02
随着微创科技的发展,微波消融作为一种肿瘤热消融治疗方法,以创伤小、安全可靠、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一次性杀灭肿瘤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1],现将我科2017年7月—2018年2月1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8~85岁,其中肝癌10例,肺癌3例。主要并发症有:发热2例,恶心、呕吐2例,肿块内出血1例,肝功能损害4例,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仪器
采用南京康友KY-2200微波消融治疗仪,工作频率915/2450MHz,输出功率0~100W,连续可调,工作方式:连续和脉冲,脉冲比值为3:2,在脉冲工作状态功率输出3S,停止2S,肿瘤边缘组织温度测量、控制范围:35℃~99.9℃。穿刺针使用KY2450B/KY915B系列,冷循环为蒸馏水,输液循环用输液器不能重复使用。
1.3 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为患者取舒适体位,确定预穿刺点并标记,行穿刺点局部麻醉,在CT引导下穿刺到位后固定微波天线,记录角度及深度,查看微波天线、电缆连接正常,水冷装置工作正常,随即启动微波消融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时,消融针杆温度不能超过45度,否则容易烫伤针道正常组织[2]。根据病灶大小、患者耐受程度定好时间、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80W,若需要使用80W功率输出时,治疗时间不超过20min,术后CT扫描,观察消融范围是否完全覆盖肿瘤靶区,并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2.护理
2.1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腹部CT,X线胸片,血、尿、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对肝功能较差者遵医嘱加强保肝治疗,合并有腹水者给予补充白蛋白、利尿治疗,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者,遵医嘱按时服药,监测血糖、血压。予患者加强饮食指导,嘱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术前8~12小时禁食、禁水,予手术区域备皮,沐浴更换清洁衣服。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镇静、止痛、止吐药及碘过敏试验,排空膀胱,必要时留置尿管。
2.2 心理护理
患者对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和效果缺乏了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术中配合
2.3.1体位 根据肿瘤部位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可去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尽量做到既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证较为安全的最短进针路径,又能让患者感觉舒适且有利于呼吸,注意保暖。
2.3.2配合与观察 配合麻醉师连接好心电监护,待微波天线、同轴电缆与微波治疗仪连接好后,协助医生检查微波消融参数与预设参数是否一致,保证冷循环通畅。治疗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面色、面部表情,通过心电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出现呼吸抑制者,给予呼吸兴奋剂;出现疼痛难忍,给予止痛处理,视情况调节麻醉剂量;出现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护胃药。术中恶心、呕吐2例,给予止吐、护胃治疗,均缓解。
2.4 术后护理
2.4.1一般护理 术毕患者神志清醒后返回病房,绝对卧床24小时,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2~3L/min),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计时报告医生予处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有无渗血及血肿,及时更换敷料。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尿液的颜色,嘱多饮水,保证尿量2000ml以上,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2.4.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2.1疼痛 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与肿瘤的大小、位置的深浅及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术后2天内疼痛较明显,一般持续3~5天。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疼痛的原因及缓解的时间,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呼吸,合并腹膜炎体征,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3种方法进行评估[3],轻度疼痛可以听音乐缓解,重度疼痛的可以用止疼药缓解。本组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轻度胀痛9例,未予特殊处理;中度疼痛1例,给予曲马多缓释片止痛等处理后缓解;重度疼痛2例,给予硫酸吗啡注射液止痛等处理后缓解。
2.4.2.2发热 由于消融术后坏死物质被吸收而产生的吸收热,可导致患者术后当天或次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可持续3~5天。低热者嘱多饮水或物理降温。体温>38.5的患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处理,注意有无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本组发热2例,1例体温37.3~37.9℃之间,未做特殊处理能将至正常,1例患者体温最高达39.1℃,予抗感染及物理降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2.4.2.3 穿刺点局部出血、脏器出血 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常规使用止血药。对凝血功能差、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者,应提高警惕,注意有无皮下出血等。如出现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腹式呼吸消失等,立即报告医生予处理,必要时协助医生行腹腔穿刺。本组术后肿块内出血1例,给予血凝酶止血治疗及密切观察及护理后缓解。
2.4.2.4肝功能异常 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以转氨酶升高为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腹水,遵医嘱给予保肝、利尿、退黄补充血浆蛋白治疗,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本组肝功能损害4例,经上述处理肝功能均好转。
2.4.2.5气胸 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神志、瞳孔、口唇颜色、胸部体征及变化。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其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来选择氧流量,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2~3L/min),指导患者呼吸,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胸腔排气治疗及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本组患者未发生气胸。
2.5 出院宣教
加强患者的自我教育,积极进行术后恢复活动,嘱患者出院后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清淡、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忌生冷、油炸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规范用药,定期随诊,常规1~3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及CT检查。
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轻,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4],恶性肿瘤患者行微波消融治疗中,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密切配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做好微波消融治疗的护理,是保证微波消融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春淼.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3).
[2]郑加生.CT引导肝肿瘤消融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9.
[3]曾春生.“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前后癌痛药使用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
[4]宋泽.CT导向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
论文作者:熊艳芳,扈鑫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6
标签:患者论文; 微波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并发症论文; 肝功能论文; 肿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