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文[1]2000年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文中指出金融自由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直到80年代发展中国家才逐渐开始接受,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极其惊人。然而,其结果却是喜忧参半,特别是进入90年代,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了金融危机的怪圈。理论界由此开始重新审视金融自由化的作用和意义,“金融压制”理论又在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崛起。本文力图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以及其在发展中国家实践的研究,旨在肯定金融自由化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失败的原因,同时也想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至第五章为理论部分,第六至第七章为实践部分。摘要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石油危机以及石油美元的出现,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发达国家资本过剩,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长足进步,国际货币制度的崩溃与重建,全球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新保守主义思潮与“经济自由化”的影响掀起了全球范围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金融自由化对银行经营、利率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业务的创新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金融自由化的产生既改变了发达国家旧的金融体系,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变革。金融自由化的产生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是分不开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第二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金融自由化初期的主要理论。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此时的理论氛围是政府干预被认为是解决市场失败的唯一出路,因此,它充斥着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经济政策。在经历了众多挫折和失败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政府干预的弱点和弊端,政府干预成为“夕日黄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使金融市场脱离法律枷锁的限制,并建立了自己相应的模型。而后,凯伯(Kapur)、盖比斯(Galbis)、弗赖伊(Fry)、梅森(Mathieson)、摩洛(L.E.Molho)、罗比尼和萨拉-依-马丁(Roubini & Sala-i-Martin)和福知高雄(Takao Fukuchi)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并使之发扬光大,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第三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产生后,理论界对金融自由化理论产生的一些反对意见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倡导者对该理论的补充。90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道路开始出现了问题,墨西哥等国先后陷入了金融危机的怪圈,金融自由化在实践中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与此同时,在理论界也产生了一批反对金融自由化的学派,他们或者是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弱点出发,或者是从金融自由化失败的原因出发,对金融自由化理论及其意义进行了重新论证,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第四章分析了麦金农和皮尔的“过度借款综合症”。70年代末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90年代墨西哥、东亚、俄罗斯以及巴西等国又先后发生了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危机产生原因都十分相近,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在执行金融改革和稳定计划时,都过分地依赖外国借款,特别是短期资本,结果是大量的资本逆转,使得发展中国家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麦金农和皮尔等人提出了“过度借款综合症”理论,对过度借款问题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影响作出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本章重点阐述了该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们的缺点和不足。 第五章着重对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金融自由化所应该遵循的顺序,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核心就是解除金融压制,促进资金自由流动,从而推动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价格扭曲、结构单一和市场分割三个方面,因此,金融自由化也就是解除这三方面的压制状态,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取消补贴信贷、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革银行体系、发展资本市场等几个主要方面。可以说,金融自由化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完善,但是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该理论却缺乏足够的成功案例支持。十m屯要的原比就足发展十闷永午娘厂于触改学的过程卜没匀充分川亿到全触人丕川一卜闩9要件。虽然,麦金农厂。在9Oq。{t }D就提山厂"经济市场叱的次序汕题",十日是仍旧没广引。匕-人们的足够重观;结果是惨痛的。 关尸金融改革的顺序问题 不问的巧济学家白不问的解释。笔茎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活认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触改封讨 位注意按照如下顺序进3丁 降低财政赤宁、加强K」闪寸产’和贸易体系的独立性、囚内大融体系E山化、外贸自由化、解除外儿营制以及汇率管地.然内,主为重要的是各国应该恨掂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柏应的改革计划,其他囚家的纤验虽然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部不会完十适应日二的口情,任何“一来上义”删气会
邓敏[2]2012年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时机抉择及政策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都表明,金融开放将加快一国经济的增长,但实证研究不仅未发现金融开放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有力证据,而且这些国家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也引起大家对金融开放的反思。本文以金融开放综合效益为视角,通过研究初始条件对一国金融开放效益的作用,并总结新兴经济体的经验,从而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实践提出政策建议。论文一共分为六章。论文的第一章为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分析方法,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安排。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金融开放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文献综述,我们按照研究逻辑分别从对金融开放的定义、金融开放的衡量、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金融风险效应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论文的第三章讨论了金融开放初始条件的理论来源,并对初始条件对金融开放效益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论文的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建立金融开放初始条件评估系统,并基于金融开放综合效益,检验估计了各初始条件的门槛目标值。论文的第五章通过简单回顾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和开放初始条件的发展状况,运用上一章建立的金融开放初始条件评估系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到2010年)实施金融开放的经济金融条件成熟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建议。论文的第六章通过总结新兴经济体实践经验,给出发展中国家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政策建议。
方先丽[3]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获得巨大发展,各种国际经济机制开始形成,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趋于一体。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已经显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政治出现历史性变革,信息技术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成加速之势。今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潮流,迎接这一挑战,就能从这一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迅速崛起,正如世界经济200多年历史中每一次大的变革都造就出几个新的强国一样。相反,如果在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中固守封闭式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必然为历史所淘汰。然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结构是一个存在着多种不平等的结构。一是决策权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只是规则的接受者。二是地位的不平等,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三是后果的不平等,全球化的不利后果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作为“双刃剑”更多地是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的。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对这些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近年来,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金融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并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如何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各国金融危机已经反复证明,如果一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就会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而一国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就可能会演变为一国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甚至国家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须进一步开放经济。<WP=6>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正经历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又十分严峻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风险具有的新特征,在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最后给出中国在开放经济中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的对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发展和研究动向、研究视角、目标与方法、本文的结构。导论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性,并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作者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渊源和相关文献做详细考察,目的在于解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发展中国家不应再争论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应全球化,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在总结全球化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是金融风险不断的累积、放大和传染的过程。第三章,作者全面地考察了金融风险理论文献,目的在于找到研究的理论边界,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本章首先介绍了主要的金融风险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货币主义的解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论、信息经济学的金融风险论。这几种理论虽然都是对金融风险的理论解释,但是都不能够全面的、合理的解释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理。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但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金融深化理论反而成为形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风险累积导一定的临界点就转变为金融危机。本章考察了克鲁格曼提出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弗拉德、加勃和奥布斯菲尔德提出的自我实现危机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于是应运而生道德风险理论的解释。通过对理论和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理论的考察以及对策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新颖的课题。<WP=7>第四章,作者考察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生成的特殊机理,金融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以及金融风险特殊的传导机制。第五章,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处于劣势,因此金融风险更容易更广泛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破坏力也更大。因此,在本章中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的脆弱性所在,同时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和道德风险的严重性。
唐珏岚[4]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如欧洲货币联盟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危机,均与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密切相关。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国作为资本管制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存在相当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尽管中国并没有由此而爆发相应的金融危机,但是,资本外逃终究是威胁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国既要坚持经济的对外开放,同时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吸取其它国家因大量资本外逃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认真思考如何加强资本监管,如何抑制资本外逃,这不但是个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事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由于资本外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以及对资本外逃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主要资本外逃定义的基础上,对于资本管制国——中国的资本外逃作出如下界定:由于投资者意识到本国的非正常风险,或者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的外汇管理和资本管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用非法手段或假借合法形式将资本转移到境外的一种非正常资本外流。研究资本外逃的重要前提是对外逃资本规模的估计和测算。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往往与其概念相匹配,概念界定不同,测算模型也就不同,进而影响到外逃规模的估算。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三种主要方法:直接测算法、间接测算法与混合测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模型进行了修正,依据修正后的模型对中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进行了直接测量调整与间接测量调整后的大致估算,取中国资本外逃三种估计额(直接测量调整的“游资2”调整与“游资3”调整,以及间接测量调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国资本外逃的平均估计值,并与墨西哥、俄罗斯和韩国等资本外逃曾经非常严重的国家进行比较。比较后发现,中国资本外逃额占GDP的比重一度大于曾经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墨西哥、韩国。为什么资本管制国——中国会出现规模如此巨大的资本外逃?为什么在资本大量外逃的同时却伴有外资的不断流入?在借鉴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等不同角度进
黄培雄[5]2007年在《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危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强调比较优势的古典理论框架中,金融开放潜在着巨大的社会福利增益。但选择金融高度开放的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享受到潜在于古典框架中的潜在福利增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拖入金融危机之中,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机。由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国家并不具备国内经济对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对内深化基础上的对外扩张需求,其金融开放往往是对外博弈过程中受制于某种外部压力的被动结果,而被动的金融开放从一开始就孕育了金融危机的力量。在被动的金融开放格局中,存在着金融开放的利益分割与风险承担的不对成性。参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以微不足道的几乎等于零的损失风险来分享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收益,而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的东道国,却以承担百分百的风险,获得部分开放收益,且因为博弈劣势而受制于发达国家。这是近三十年来损失惨重的金融危机几乎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解释。同时,近些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脆弱性与过剩的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也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也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被不负责任的过度发行所导致的世界货币体系失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美国向全球新兴市场国家输出了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开放风险也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危机正在开放程度提高过程中孕育。而中国目前巨额外汇储备规模由于其项目结构问题将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豁口,暗流潜涌的国际短期资本在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获利抽逃则是中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针对开放金融背景中的金融危机的发生逻辑,面对中国金融开放格局,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开放中的金融危机。
温俊萍[6]2006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已有不少。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对局部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缺乏对整体经济安全的全面研究,尤其是忽略了经济全球化的动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联系。加之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安全实践的困境。因此,论文以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和新趋势(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信息全球化、人力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五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构建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综合分析框架。 为此,本文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视角,同时借鉴国际经济学、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较为系统、深入地考察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阐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呈现的新特征及其根源,揭示经济安全的影响机制及具体表现形态,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论文明确提出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作为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加以系统研究,这既是对经济安全研究视角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也是对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论文选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结构及特色。 第二章主要阐释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首先探析了论文的核心概念,主要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然后论述了以往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依附理论视角、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视角以及制度经济学视角关于经济安全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分析,并
滑冬玲[7]2014年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金融脆弱性成因对比: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饱受金融脆弱性的困扰,本文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三组,利用H-P滤波缺口变量和原变量分别合成67个国家的2002-2012年的金融脆弱性指数,通过对比发现缺口变量生成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对金融波动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金融脆弱性指数国别差异的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金融脆弱性潜藏于经济繁荣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金融脆弱性的原因具有差异,制度质量特别是执法质量对转轨国家的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李钊, 王舒健[8]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与贫困的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推进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金融自由化潜在的贫困成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经济增长并不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结果,而且金融自由化可能对穷人带来不利影响,恶化贫困问题。政府应当将消减贫困作为与促进经济增长同样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采取谨慎和循序渐进的金融自由化政策。
丁志杰[9]2001年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连客犬誉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专业:时间:志杰白钦
吴松涛[10]2005年在《从金融深化理论看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文中指出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缺陷分析关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中,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他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典型特征和产生根源,考察了这些金融抑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取消金
参考文献:
[1].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D]. 潘晓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2]. 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时机抉择及政策选择[D]. 邓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 方先丽. 复旦大学. 2003
[4].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D]. 唐珏岚.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5]. 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危机分析[D]. 黄培雄. 暨南大学. 2007
[6].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 温俊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金融脆弱性成因对比: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J]. 滑冬玲. 管理评论. 2014
[8].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与贫困的研究述评[J]. 李钊, 王舒健.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9]. 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D]. 丁志杰. 辽宁大学. 2001
[10]. 从金融深化理论看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J]. 吴松涛. 经济论坛. 2005
标签:金融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资本外逃论文; 金融自由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 经济安全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