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采在采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论文_于永阳

绿色开采在采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论文_于永阳

黑龙江省德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铁麒煤矿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其中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土地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大气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绿色开采技术应运而生,解决采矿工程中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不仅需要有效的绿色开采技术理论,还需要实践到工程项目中。以下内容简单论述了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等相关知识,仅供各位学者参考。

关键词:绿色开采;采矿工程;实践应用

引言

在采矿作业中,由于采矿工艺和采矿技术存在缺陷,其作业行为会对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带来污染和破坏,进而打破矿区原本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社会与行业的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应用绿色开采手段,可以有效维护当地生态平衡,缓解以及杜绝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在保证采矿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构建生态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矿产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在矿山开展人为活动会对地表环境、井下环境都造成破坏及影响,进而产生独特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枯竭、大气污染、地表沉陷、自然灾害(1)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和破坏,如地表发生沉陷、区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放造成的资源占压及污染破坏。在井下开采时,会造成地表沉陷与废弃物堆放;而在露天开采时,会造成山体的挖损及外排废弃物堆放。(2)水资源污染与破坏。矿产开采时,对水资源造成的破坏以人为的疏干排水产生的裂隙使含水层疏干,导致含水层所处原始径流状态被破坏。此外,在矿井水当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类,使水体被严重高污染。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则植被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土体贫化,对地下水的正常循环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最终使水位大幅下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的矿区较为集中,因采矿造成的水污染,加剧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3)大气污染,包括SO2、CO2、CO、瓦斯和爆破烟尘。瓦斯的温室效应可以达到二氧化碳的20多倍,其利用率不足20%,除了浪费大量资源,还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4)地质灾害频发。灾害的发生几率和开采规模与强度有直接关系,即随着开采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大而增加。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2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瓦斯与矿山共采技术

矿山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蕴含了大量具有应用价值的各种资源,但是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在矿产开采中,只能利用和提取其中几种资源,造成资源开发严重浪费。例如在矿山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瓦斯气体,但是很少有企业对瓦斯进行收集,不仅大量瓦斯资源被浪费,同时还会对空气带来污染。引入瓦斯与矿山共采技术,不仅可以提取更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还能够节约物力人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防止大气污染。

2.2填充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在采空区进行填充工作实现的,通过填充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坍塌情况的出现。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采矿人员需要注意其放置位置,并将其放置在传送带上,按照实际情况,不断的加入矸石,保证其紧密度符合要求。在将煤矸石粉碎之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煤矸石自身的直径,使其粘性不断的提升,保证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减少之后出现下沉问题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保水开采

对于保水开采技术,它在不同的矿区往往具有不同特征与内涵,比如在缺水矿区中,应将水资源保护与充分利用作为核心;在大水矿区中,应将尽可能减少对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并有效防治所有类型的水灾害作为核心。开采会对含水层所处原始径流造成破坏,使地下水开始大量排出;位于采空区上部的裂隙,会与地下水实现贯通,进而形成规模很大的降落漏斗,导致含水层中的水位明显降低,最终对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造成严重影响。在采动影响达到稳定以后出现的地表沉降,通常会使地表水体所处原始状态发生变化,使沟泉水明显减少,严重时造成干涸,对附近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造成影响,导致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矿区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2.4固体废料循环使用技术

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从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矿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很大,当前来说,我国的矿产废渣使用技术还比较落后,对矿渣的利用效率低,提高技术和应用能力是绿色开采技术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想要推动采矿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对矿产废渣遗漏物的处理十分重要,必须采用多元化,科技化手段进行处理,充分提炼废渣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并且保证最后提炼剩余的物质无毒无害,最大可能性的降低对自然界的污染。

2.5采取填充技术

在矿山开采之后,如果不对采空区进行有效填充,会导致地表出现位移或者塌陷,进而诱发自然灾害、形成环境污染。以往的充填工艺包括岩石填充、煤研石填充、风力填充、粉煤填充以及水力填充,这种传统的填充方式不仅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同时还可能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因此,要积极采用先进、绿色的填充技术,例如使用煤研石、粉煤灰、工业炉渣以及河沙等混合填充材料,在形成较为稳定的支护后,会对地表沉降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降低矿井问题,预防井下发生火灾。

2.6井下污水处理

如果矿井的下面存在大量污水,则需要把污水集中排放至中央水仓,然后利用安装于仓口的处理装置实施专门的处置。该处理方法往往要和压率装置共同使用。针对井下污水,在压滤装置的持续处理下,能达到预期处理标准。若依然存在不达标的污水,则要在净化后,由水泵运送至地上。在这一过程中,水中有害物质将被有效排除,这部分水可用于农田的灌溉,能起到促进作物快速生长的作用。

3矿产绿色开采综合治理

进入科技时代以来,各行各业的综合生产效率都在逐步提高,绿色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有进步。采矿行业也不例外。各种高新科技都影响这矿产开采工作,在水资源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把采矿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隔离,保护生活用水不被污染,同时对废弃水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比如在农业方面,采用阻水/截留技术,对进水通道实行封闭式管理。其次,减少矿井的漏水情况,对周围已经被污染的矿井水进行净化。尽可能的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最大,科学合理的运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在开采工程方面,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主要预测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体移动情况,在发生这一情况时,如何做好加固处理和填充事项,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这些都要根据当地环境的差异性,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预测和治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开采并不是一项高效率的采矿技术,其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属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作业理念。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采矿作业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缓解和杜绝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促进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召.采矿工程中现代化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18):50-51[2018-12-04]

[2]路振毕,张东,杨和平.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冶金与材料,2018,38(05):127+129

[3]张建国.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8(07):86-87+134

论文作者:于永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绿色开采在采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论文_于永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