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_刘小情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_刘小情

湖北医药学院 刘小情 442000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历来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但在资助工作中仍存在贫困生认定缺乏科学性、勤工助学缺乏吸引力、资助育人过程中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等急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 ;高校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近几年,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问题,国家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的设立、绿色通道的开通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机会,也为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做出了重大贡献。高等院校也深入学习并贯彻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搭建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从整体上看,高等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开展的比较深入,资助政策宣传时间长、资助形式多样、自助渠道广泛、资助效果明显。其次,高院校开始探索对贫困生进行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帮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缺乏科学性

贫困生的准确识别、确认与定级是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关键点和难点。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资助工作者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低保材料等来间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但由于缺乏科学、高效、便捷的核实途径, 往往无法保证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贫困生认定工作过程中,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方管理不严、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等,非贫困生获得困难证明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虽然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会成立贫困生评定小组等对贫困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等,但这些调查大多数是短期的、有限的,难以全面、有效的了解贫困生的经济情况。这些使高校在进行贫困生的识别、确认与定级工作中面临窘境,给后续的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2.勤工助学缺乏吸引力

勤工俭学是高校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补贴求学开支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普遍注重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生提供兼职机会,让贫困生在求学的同时通过兼职获得一定收入以补贴学费和生活费。由于高校普遍缺乏为贫困生提供校外勤工助学的渠道,再加上校外勤工助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等,从总体上看,高校能提供的助学岗位往往局限于校内、数量有限、专业性不强,缺乏吸引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岗位主要是参加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及助教助研等方面的活动,停留在简单的劳务活动上,既无法满足广大贫困生的兼职需求,更无法发挥学生专业优势,难以满足广大贫困学子的需求。

3.资助育人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高校贫困生划分的标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贫困生接受资助情况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部分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强调对贫困生物质层面的资助却忽略了对贫困生心理状况的关注。调研发现,很多贫困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困难、物质方面相对匮乏,其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也要比非贫困生低,往往存在着自我封闭、焦虑感过重等现象。但由于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往往将重点工作放在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上,在贫困生心理和思想状况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不充分、相关教育引导也未能切实贯彻落实,导致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位。

三、改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方式

贫困生的准确识别、确认与定级离不开科学、高效的贫困生认定方式。首先,建立生源地政府和高校实时共享的贫困生信息数据库,以利于高校科学高效地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申请资助的学生可以在生源地将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受灾情况以及以前受资助情况等信息进行登记,生源地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审核后为学生建立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兼具的贫困档案数据。高校则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库里的信息来对贫困生进行初步的识别。其次,成立贫困生评定小组、设立贫困生的衡量指标体系,对贫困生进行长期的、全面的调查,根据其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等, 对贫困生进行确认与定级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困难生的资助工作。

2.提高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力

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以补贴求学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搞好勤工助学工作、提高勤工助学岗位的吸引力以满足广大贫困生的需求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拓展兼职渠道,有效缓解学校兼职岗位有限的压力,让更多的贫困生获得兼职机会。其次,在提供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岗位时,要注重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增强勤工助学岗位的吸引力,使学生有机会发挥专业所长,在工作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资助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较为特殊的群体,通常面临着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就业、家庭贫困等方面的压力,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高校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问题,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高校要坚持“经济问题”和“心理问题”两手抓、不可偏废其一的 原则。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个人实际出发,在了解每个特定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切实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N].中国教育报,2010-03-05(04).

[2]贺保月,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 张天天,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资助措施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论文作者:刘小情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_刘小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