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婷 杨茜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家训家风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家训家风蕴含丰富德育资源以及具有潜在的德育优势,并进一步探究传统家训家风德育功能的现代传承路径。
【关键词】家训家风;德育;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到道路、理论、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根植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之中。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家训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且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上蕴含着宝贵的资源、潜在着特殊的德育优势。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之中,传统家训家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教育理念。同时,细化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独特德育方法。
一、传统家训家风文化的主要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家庭建设、家训凝练以及家风养成,千百年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家训家风文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训即“家庭或家族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集中反映了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道德理念、思想作风、价值取向、生活习俗、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家训的世代传承必然形成某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践行又丰富了家训,家训是格式化和条理化的规范准则,家风是深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
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德育内容广泛,主要涵盖了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塑造家庭良好环境,在中国德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注重志存高远的追求。首先,传统家训家风认为人生首先重在树立志向,志向对人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把立志当作为人的根本,立志作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导向。其次,传统家训家风主张在树立志向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坚定志向。最后,传统家训家风倡导在坚定志向的过程中践行志向,通过自立自强之道,努力实现个人志向。志向的实现并非出于偶然性因素,而在于以远大的抱负为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以自强自立之道作为精神支柱。立志作为家德育内容的重要方面,是为人处事的内在要求,是自我完善的价值尺度,这一点对当今仍具有启发性。
第二,中国传统家训家风强调德为上。首先,拥有良好的德行是中国家风家训的重要基点,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就在于道德修养。其次,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不断砥砺自我,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追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诸葛亮将修行君子的良性德行作为自身一生的奋斗目标,甚至其理想人格影响了中国世代的仁人志士将德行修养作为人生的追求境界,也成为了传统家训家风对子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后,中国传统家训在士大夫的道德践履中,不断明确了立身修德的内容与途径。第三,中国传统家训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首先,传统家训家风指出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强调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形成将家庭教育、国家教育与社会教育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女子的学习成仁。其次,传统士大夫为了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大多选择通过仕途一展抱负。针对这一情况,传统家训家风强调做官要经世致用,为民谋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禄位也。”颜之推主要强调的是士大夫对家国情怀,推崇经世致用的理念。引导后世子女要脚踏实地,通过踏实勤恳的方式树立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摒弃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最后,在达到家国情怀理想彼岸之时,传统家训家风仍旧需要谨慎、勤恳地保持赤子之心。传统家训家风的“俭以养廉”、“廉洁自律”、“清廉自守”的观念以及内部控制方法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借鉴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之法,对当今的廉政建设具有启迪作用。郑果善母教导儿子要向他的父亲学习“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在家训教育儿子要廉洁奉公,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传统家训倡导的家国天下是一种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方式,将家庭教育与国家教育完美结合,不失为一种典范。除此以外,中国传统家训还涉及到劝学勉学、勤勉发奋、孝亲敬长、慎独自省、谦恭慎言、忍让谨行等方面。
三、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潜在的德育优势
中国传统家训家风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一致的,它隐性地执行着德育的功能。从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其中始终包含着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内在特质。从现代德育的趋向来看,现代德育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继承、借鉴和创新。基于对中国传统家训家风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的领会,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家训家风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与传统家训家风文化在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和过程方面的优势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在德育教育方式上,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注重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家庭环境,而且包括周围环境,尤其是朋友的影响。第一,在家庭环境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家庭传统和家风的培养,认为家庭整体环境对子女的成长非常重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认为教育在家庭环境中是子女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模仿长辈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等,因此对个人的影响很大:“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假使家庭中长辈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时期发展的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父不慈而子不孝,兄不友而弟不恭”不乐观发展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传统家训正是通过家训家风的教导,逐渐培养家训家风,塑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达到培养子女优良品行的效果。第二,在周氛围中,中国传统家训家风认为交友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积极鼓励子女向身边品行优良、能力上乘的榜样靠拢。《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中国传统家训中注重环境塑造的教育方法,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节中仍应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在德育方法上,中国传统家训注重教育对象的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家训家风施教者的方面而言,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受教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差异,个体的差异因素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这就要求传统家训家风的施教者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受教者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手段,结合每一个受教者的个人特征和性格秉性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著名教育家曾国藩曾在家庭教育中颇有建树,即是有针对性依据每一个人的特征找到教育的切入点与之引导,这一点尤其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体现。他对澄候劝教是“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恃才傲人”,对季弟则进行鼓励教育,强调“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并教导季弟立志:“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诚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主要因素在于受教者的特征和脾气秉性等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从家训家风的受教者的维度,德育教育是个体的活动,德育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受教者影响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受教者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反思从而成为内化于心的个人品质。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由于家庭成员众多即受教者彼此品格特征等良莠不齐,因此主张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脾气秉性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每个人全面的发展。传统家训家风正是通过对受教者个性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个人全面的自由的发展,达到优良的教育效果。
最后,在德育过程上,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注重知行合一的言传身教。一方面,传统家训家风注重将知与行的有机结合,知与行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和价值。传统家训家风强调子女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通过参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学习不仅是能记能诵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在于探究事物的所以然,取得亲身实践的效果。南宋的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鼓励通过切身参与实践才能真正将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另一方面,传统家训家风将统一起来的知与行贯彻到了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之中,在平时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之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清帝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谈到吸烟问题时就说自己“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但“火烛之起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同时强调“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固而永不用也。” 康熙为了树立榜样,自己带头戒烟,无疑发挥了良好的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的家训家风榜样对家庭教育的教化是重大的,长辈的榜样示范,能够使子女真实确切地体悟家训家风的深层内涵,并且终生效仿学习。
四、传统家训家风德育功能的现代传承的途径
中国传统家训家风蕴含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具有潜在的德育优势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家训家风当代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接下里进一步探究传统家训家风德育功能的现代传承路径。
首先,从个人品德的角度,中国传统家训家风主要导向是以德律己,以德待人。个人作为践行传统家训的主体,要内化中国传统家训家风为深层道德修养。通过生活阅历感悟传统家训,重视行为规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从而完善和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同时,借鉴传统家训的经验,努力实现德育方式的生活化,将家训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个人素养,并且内化为人格品质,进而影响他人,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从家庭美德的角度,中国传统家训家风中一直致力于和谐家庭的建设,努力推动家庭美德在家庭中作为重要的理念。家庭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基本单元,是中国家训家风的重要传承路径。对于将本家族有家训家风的家庭,要积极整理、归纳、总结出本家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传承下去,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结合时代的发展特色将新时代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家训家风不断补充和完善起来,形成具有家族特色的家训家风,将其永久的流传下去。
再次,从学校道德的角度,由于应试教育成为当前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学校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不能平衡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之间的重要性,导致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弱化。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德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校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域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从社会公德的角度,中国传统家训家风一直以来引导公民树立全局意识拥有家国情怀,推崇具有高尚风骨的志士仁人。政府在社会环境和国民素质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实现有效地联动和发展。传统家训家风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联系具体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渗透家训家风文化,使之达到两者相得益彰。通过这样的途径我们实现了传统家风家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在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此外,家训家风的德育功能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社会形成优良向上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分为,有利于人民得到素养的提升,从而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02-18.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陈延斌 :论传统家训家风文化与我国的家庭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 ,2015(5).
[4]林锦香 :中国家训发展脉络探究 [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6(4).
[5] 高国希.我国道德实践体系的基本模式[N].光明日报,2016-06-18.
[6]佘双好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
[7]教育传统和方法 [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
[8]毕文波.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若干问题思考提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
[9]王双六:家训金言[M].合肥:安徽人 民出 版社 ,2012:243,25,246,294.
[10]戴素芳 ,杨伟波 :传统家训的伦理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J].道德与文明 ,2012(3).
[11]刘施昊,论校园文化环境与人的全面发[J].江西社会科学,2013.
[12]于伟峰,提高大学生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的途径及实效性初探[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3]张靖,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
[14]王培军,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15]黄高锋 .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0(3)
作者简介:
仇婷(作者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茜(作者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生态文明
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论文作者:仇婷,杨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家训论文; 家风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德育论文; 传统论文; 家庭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