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革中欣赏型探究范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4)12-0005-04 一、欣赏型探究范式的理论内涵 欣赏型探究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大卫·库珀里德及其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组织变革的方法体系和系统思想。“欣赏”即是赏识、鉴赏和珍视,强调我们对于周围世界和他人潜在积极因素的赏识和珍视。“探究”即是探索、研究和发现,强调我们对于周围世界和他人所拥有的积极因素的整合,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问询问题、彼此交流,开放地看待新的潜能及可能性。欣赏型探究对于个人而言,它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个人发展。对于团队而言,它有利于消除人们的防范意识,激发团队潜能与智慧。对于组织而言,它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推动组织进行积极的变革。[1]欣赏型探究抛弃了传统上那种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管理观,注重发现组织已有的长处和优势,进而引导组织成员构建共同愿景,从而推动组织管理的积极变革与发展。 欣赏型探究是一种全新的积极变革的方法,是以优势和潜力为基础,运用巧妙的探究方式,关注各方面的合作性,强调组织的包容性和生成性。[2]欣赏型探究有三个基本假设:一是组织具有对积极的思想、正确的知识进行回应的积极趋向性;二是组织变革的意象导向性,即共同愿景能够发挥积聚变革动力的作用,给予组织全方位变革的能量;三是组织拥有信仰动力性,即抛弃“组织某一方面出了错误需要修正”的假设,挖掘组织的“闪光点”,将优势发扬光大,不断克服各种障碍最终达成理想目标。 欣赏型探究秉持五大积极变革原则,即建构主义原则、同步性原则、诗意性原则、预期性原则和乐观性原则。建构主义原则是指参与者之间的对话能够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建立和重构自身对组织、对世界的理解及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预想。同步性原则意指欣赏型探究与积极的组织变革是同步发生的。诗意性原则意味着组织并不是孤立和机械运转的,它更像一幅值得期待的画卷,组织成员共同研墨、用笔、着色。预期性原则是指组织对未来要有愿景和规划,并指引着人们产生积极的行动,积聚变革的动力。乐观性原则是指构建并维持组织变革的动力之一是正向的、积极的力量,我们提出的问题越是积极的、无条件的,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创建和保持一种必要的、富有生机的合作性能力环境。 欣赏型探究的完整过程是由发现(Discovery)、梦想(Dream)、设计(Design)、实现(Destiny)四个阶段构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著名的"4D"循环,每个“D”都象征一个集中的、任务导向的、协作的对话,并在整个流程中嵌入了集体共同建构的合作意识。[3]在发现阶段,领导者需要动员所有利益相关者全员参与揭示个人及组织的优势、探询其珍视的东西、找出各种积极力量、确立积极变革核心要素的过程中来。在梦想阶段,根据已探询的优势、潜力,想象具有更高目标的、组织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创造清晰的、结果导向的愿景。在设计阶段,组织成员需要思考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制度才能使组织愿景变为现实。在实现阶段,组织成员要为具体的步骤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激发日常管理中的积极因素,确保实现组织共同愿景。 二、欣赏型探究范式的变革机理 “变革”这个词较为广义,凡自然的、人为的变化、变更均可视为变革。[4]学校变革是指学校发生有意义的变化,今后的状态与以前的状态有所不同,学校变化有具体效应与具体结果。根据变革的发生方式,一般将学校变革分为有计划的学校变革和自然发生的学校变革。有计划的学校变革,是指学校组织意识到变革需求,且按照一定方案、相应步骤推行的变革。自然发生的学校变革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静悄悄的革命”,这种变化是自然的、潜移默化发生的,在发生质变之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中的学校变革是指有计划的变革,变革需求可能是来自学校内部,也可能是来自教育行政力量的压力。欣赏型探究范式的变革机理表现为欣赏型探究范式秉持积极的变革方略、“自下而上”的变革路径及关系性变革模式。 1.欣赏型探究范式是积极的变革方略 学校发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发展阻力和瓶颈,面对发展瓶颈,大多数管理者和领导者关注的是所存在的问题,习惯于选择“问题诊断式”的解决路径。[5]而欣赏型探究范式,关注的不是学校组织发展的问题及漏洞,而是它现存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对组织成员个人、他人及整个学校组织优势的探究,提升组织士气,提高组织成员变革的胜任感,积聚变革力量,找到变革的突破口。可以把有待变革的学校比喻成一朵带刺的玫瑰花,传统的变革方式首先关注的是“刺”,集中精力解决如何把“刺”拔掉。欣赏型探究范式关注的是“玫瑰花香”,试图通过这一朵玫瑰花的优势作为突破口,聚集变革的动力,从而找到变革的路径。 2.欣赏型探究范式遵循“自下而上”的变革路径 在欣赏型探究范式中,要求学校变革打破惯用的“自上而下”的思维习惯,树立“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6]欣赏型探究范式愿景是由高层宣布或是来自组织制度化规划过程的传统观念,不仅仅关注组织上层的愿景设想及优势认识,而且鼓励组织中全员参与,倡导组织成员的深度对话和互相学习,探询每一个组织成员处于最佳状态时的特质,自下而上建立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为每个组织成员所熟悉与认可,并与其个人愿景无缝耦合。“自下而上”的变革路径还表现在变革的所有阶段,校长和其他校领导要避免“单打独斗”的变革方式,放弃变革成功只依靠学校领导或是上层教育行政力量的假设,倾听组织底层成员的声音,将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纳入到学校变革的规划中来。关注普通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诉求,赋予普通教师和学生权利,实现利益共享。 3.欣赏型探究范式秉持“关系性”变革模式 欣赏型探究范式,把领导力的来源归因于相互协作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领导者只有与普通员工联合起来,打造成彼此关联的关系模式,通过平等对话,形成共同意义,领导者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领导力才有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基。[5]在学校变革中,校领导要与普通教师和学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关系,校领导不能只居于“庙堂之高”,还要处“江湖之远”,扎根教学一线、管理一线,有问题、有想法及时与师生交流和沟通。在互动关系中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构建与普通师生的和谐关系,从而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广大师生的支持、参与是顺利推进学校变革计划的必要因素。 三、欣赏型探究范式的实践路径 1.遵循"4D"循环的变革模式 从实践层面来看,欣赏型探究的"4D"循环模式,为学校变革提供了模式参考,能够有效激发变革主体的变革动力。参照"4D"循环变革模式,学校变革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发现学校组织内部的正面力量。发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揭示学校组织及其成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已有经验、存在优势,发现正面力量,而不是对学校进行问题诊断,再依据问题“对症下药”。不论学校是迫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进行变革,还是学校内部主动生成变革需要,变革的需求一旦产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变革规划。传统的变革基于组织某方面出了问题需要进行修正的假设,是从“问题诊断”开始的,而欣赏型探究要求学校教师聚集在一起,通过在欣赏型面谈中的深度对话,探询自己、他人和学校组织的优势、潜力、梦想和希望等特质,揭示个人及学校处于最佳状态时的特征,分享自己成功的教学、班级管理经验,积聚积极的力量,萌发新的变革希望,为积极变革做好准备。 第二步是构筑更高的学校变革发展梦想。在发现了个人及学校组织的优势、特质和潜能之后,组织成员之间的对话便转变为预想性的学校发展目标。欣赏型探究梦想阶段的目的是使学校全体职工从现状转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并探讨学校组织在整合了各种优势和能量之后所能展现出的动人景象。[3]通过梦想未来发展图景,发现未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确现实需要我们转变的状态,最终创造一个清晰的、结果导向的愿景。 第三步是对梦想实现方式的设计。在清晰教师个人及学校组织的核心变革因素,并确定学校变革的愿景之后,欣赏型对话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如何实现发展愿景上来。一是我们需要明确学校变革的领域。是课程领域、教学领域还是组织领域,如果兼而有之,就需要设计变革开展的顺序。欣赏型探究强调“关系”的重要性,学校微观领域变革不是孤立地进行,要加强其相互协作与依赖的“关系”纽带,使变革成效达到“1+1>2”的效果。二是我们要明确学校变革中开展会议、活动时的原则。制定包括奖惩措施在内的规章制度,并对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职责和角色进行清晰定位。三是确定微观领域变革的策略和模式。如课程变革中是否调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是否开设全新的校本课程,如何开设校本课程等。教学变革中,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师生关系转变等各个环节进行怎样的变革。组织变革中学校组织要增减哪些部门,哪些职位的职责需要重新设定等。 第四步是学校变革愿景的实现。就像同步性原则所述,欣赏型探究与积极的组织变革是同步发生的,也就是说,变革的发生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着发现、梦想、设计各个环节的。在实现阶段,学校变革的发起者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变革氛围,为教师、学生提供“献言献策”的平台,重视教师、学生的利益诉求。同时要根据学校变革的推进情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完善愿景的设计,打破惯性的守旧心理,不要机械、刻板地完全依照梦想阶段和设计阶段规划的变革蓝图推进变革,这正如迈克尔·富兰所言:“变革不是一幅蓝图,而是一项旅程,问题和不确定性是我们的朋友。”[7]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变革的“助推器”,能够极大地缓解来自教师方面的阻力,提高变革效率。良好的协作关系既是欣赏型探究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欣赏型探究的成效之一。 欣赏型探究有助于促进校领导与普通教职工的关系。欣赏型探究把领导力的来源归因于相互协作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领导者只有与其他人联合起来,营造成牵连彼此的关系模式,通过平等对话,共同形成意义,领导才可能真正存在和发挥作用。[5]在学校变革中,校长及其他校领导要协调好与普通教职工的关系,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的“控制与命令”的领导方式,建构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挖掘团队集体的智慧。欣赏型探究要求领导者重视来自底层员工的声音,赋予组织成员更多的话语权,这种民主的变革氛围必然有利于构建领导与普通教职工的良好关系,变革方案会得到各个层面上的支持,变革动力得以积聚。 欣赏型探究会增强教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由竞争走向协作。欣赏型探究强调对自身及他人优势的关注和珍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赏识他人,会友善地探询对方的优势和“亮点”。这样势必会有助于良性同事关系的建立,同时会激发工作热情,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投身到学校变革的洪流中。同样的道理,欣赏型探究有助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欣赏型探究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欣赏型探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克服对学生的刻板印象,重塑对学生的信心,关注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辅导资料,皮革马利翁的“期望效应”就会发生作用。并且在赏识学生的同时,师生加强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感激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校生活情感体验,是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器。学生是学校变革中人数最多、不可或缺的主体,变革的成效也要最终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否响应教师提出的变革计划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息息相关。 3.建立学校学习共同体 欣赏型探究突出团体关系和团队合作是构成组织行动的基础,启发我们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对学校变革的巨大支持作用。这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学校只能从内部发生变革,而从内部变革学校的最大推进力则是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成长和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8]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要有清晰的共同愿景,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相互欣赏与支持,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9]欣赏型探究以平等对话为基本形式,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赏识,这能够培养组织成员对话协商、欣赏他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收稿日期]2014-05-27学校改革中的鉴赏探究范式研究_变革型领导论文
学校改革中的鉴赏探究范式研究_变革型领导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