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普安国土资源所 四川省开江县 636250
摘要:测绘技术可以全面促进土地整理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笔者出于对土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的考虑,简要论述了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测绘;土地开发整理;应用
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旧城改造工程、土地面积的开发利用以及拆迁安置等诸多方便都算在内。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测绘得出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土地整理工程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且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测绘工作,数据信息的精确性是整理工程的重要保障,数字化测绘技术正好能满足于这些需求。
1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少,而且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粗放、不科学的利用方式,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保护耕地的一项政策。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趋势下,土地整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土地整理不仅仅可以有效控制耕地面积减少和促进土地使用状况的改善,而且在土地宏观动态的平衡上也具有巨大效用。
2测绘在土地整理中的特点
测绘技术广义上是指,通过采用光电技术、空间科学、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讯息技术,结合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将地面已有特征及界限进行准确测量[1]。通过测绘获得的地面状态位置信息与图形信息广泛用于工程建设规划及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地形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地籍调查都是属于土地整理测绘的,所以它具有更加细致、更加具体、更加有特色,同时又更讲究方法等特点。测绘在土地整理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关键点的测量。关键点主要包括: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高程趋势变化点;窑、沟等量注面积和比高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重点测量,这样所得数据较为准确,才能为土地开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使得土地测绘工作进行得更顺利。(2)测图比例尺的确定要合理。要想顺利开展测绘工作,首先需要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一般来说,在起伏较多、地貌破碎且通视度较低的地区则要选择较小比例尺才能对地形有更详细地了解;而在地势平坦、起伏少的区域,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采用大比例尺。(3)合理布设高程网点。由于高程网点对整个测量工作的详细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常在地貌破碎、起伏较多的复杂地区则要选择相对较小的网格来进行测绘工作;地势平坦的地区可利用相对较大的网格来进行测绘工作。(4)在测绘区域需要埋设足够的标石。埋设标石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对所测量地区的高程及坐标进行相应的标注,进而便于对项目工程后期施工进行控制管理。
3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
3.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1)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测绘基准主要指的是统一的坐标系、高程基准以及控制测量系统。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测绘不仅仅是对区域内土地面积的量算和土地界线的划定,还包括后期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放样、项目后期竣工图测绘等,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将项目区定义到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基准中。项目区平面坐标系的选择要与当地通常选用的坐标系和高程基准保持一致。
(2)对项目区内的各种详细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申报的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规划、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图的设计。只有提供准确的各属性信息,供各协作部门决策、协调,才能作出合理的规划决策。
(3)基础数据获取。在整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之前,要进行一些基础数据的获取工作,整个项目要在这些基础数据的定性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上进行。但是传统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很难达到项目性质要求下的高效、准确、便捷,而遥感技术(R)S就是对此种缺陷的弥补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取和反映土地整理规划区域内所有有效数据信息,而且在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信息获取速度、减少野外考察工作量等诸多环节都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在整个数据信息获取工作完成之后,还可以通过3S技术相关功能对其精确度进行再次检测。
(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实施与监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与监管是一项流程复杂、项目繁多的工程,离不开庞大的数据资料、精确的地图绘制、细致的信息分析。3S测绘技术的综合利用,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与监管工作的进行。遥感技术及时反应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信息,全球定位系统能准确锁定并提供土地利用变更地区的坐标,地理信息系统根据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信息第一时间更新数据库并加以管理、储存,最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信息公开,保证高质高效地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3.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1)土方量的测算。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土方平衡和土方量的测算则是土地平整的前提性工作。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土地平整中的土方测算又可分为地形图法、实地平整法以及DTM模型法3种。地形图法适用于地形起伏不大、地貌现状较为简单的项目区;实地平整法通过采用近似模型计算,其计算精度取决于模型的选择,但是计算误差相对较大;DTM模型法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计算的精度较高,适用于各种项目区的土方量计算。
(2)土地面积的测算。利用现代测绘技术通过地面数据采集可以方便、快捷而又精确地计算出整治区的面积大小。对于地貌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块表面积的测量同样可以通过DTM模型法构建结构三角网来模拟地块表面进行面积的测算。
(3)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就是把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的测量工作,是保证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土地整治中的施工放样包括平面位置放样和高程放样两个方面的内容。现代测绘工作中全站仪和GPS/RTK是平面放样中最常使用的测绘仪器。高程放样主要采用水准测量、钢尺直接测量以及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施工环境的不同和测量的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高程放样方法。
3.3现代测绘技术在项目验收阶段的应用
在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通过测绘手段进行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土地平整工程的验收。包括平整土方量的完成情况、项目区土地平整是否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2)对田间道路工程的验收。包括生产道路和田间道路的长度、宽度和路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路网布局是否科学合理。(3)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验收。包括灌溉沟渠的土方开挖情况、沟底中心轴线的偏移情况、田间沟渠的布设是否合理等。(4)竣工图测绘。项目竣工阶段的测绘成果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竣工现状,是工程后期维护和管理最主要的依据。
结束语
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其整个工作的效率、精确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快整个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最终达到全行业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项目区的不同土地状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采用相关的测绘技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处于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迟缓的阶段,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麦国胜.浅探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2]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3]张燕平.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7(02)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土地论文; 项目论文; 高程论文; 土地开发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测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