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扶贫是我国扶贫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把扶贫开发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达到扶贫的目的。在发展中,要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策略优化
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直到现在,还存在着许多贫困乡村和许多贫困人口,消除贫困一直都是国家的重心工作,国家也对此实施了很多措施,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等等。政府也慢慢的发现乡村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当地淳朴的文化是促进乡村脱贫的有利条件。政府针对这个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乡村旅游扶贫主要是要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从而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多方面的发展乡村经济,对贫困乡村进行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过广,很难单靠一个部门完成,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有效配合,需要政府的合理政策及企业的资金支持。
1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
1.1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建设需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传统的乡村旅游给游客带来自然朴实的生活体验,只能给游客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如何不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发展迅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乡村旅游建设是我们寻求创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网络积极宣传乡村生态旅游景区,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让游客可以观看到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刺激他们的旅游热情。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突破了原有传统观念的束缚,让更多人观看到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进展,促进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合理有序完成。此外,现代化信息技术让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式更加新颖,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乡村旅游建设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1.2创新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要突出地方特色,保留传统的农业文化,把农村淳朴的风气带入规范的旅游管理中。要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扶贫与当地的风俗人情及民族文化融为一体,这样子对游客而言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那淡淡的乡愁,令人回味无穷。不同的贫困农村也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得当利用,发展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旅游业态,不可一味模仿。对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应建设风景区;对较偏僻的小镇,则可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土特产和手工艺产品;对传统农区,鼓励发展农旅融合的模式;对革命老区,可以发展红色旅游业,向从外地来的游客讲述当地的抗战历史,带游客去参观纪念馆。总而言之,就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特色来制定经济的发展方向。
1.3招商投资人
如果想要将产业发展的迅速的话,首先招商引资一位有实力的并且有经济基础的领导人,可以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不仅可以提供资金的帮助还可以在技术方面给与帮助。可以有效果的解决村民的生产规模问题、技术含量低、经济条件落后、风险性高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发展产业的模式,将业主与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下去,让业主和农户可以共同收获利润、可以同时承担风险,这样在生产的过程中,才可以真正实现扶贫致富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来到乡村旅游的话比较受关注的就是乡村旅游的产品,乡村旅游的开发固然重要、但是旅游的产品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是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应该抓住当地地方的特色,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能强制性的将产品带入旅游区中去,应该自然的融入进去。用自己的实力来打找一个靠谱的品牌、可以多设计几个展示厅、利用互联网或者是新媒体来推广产品,满足消费者的要
2 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
2.1科学规划,保证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以本土文化为核心,改变我国当下乡村旅游产品雷同的情况。在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要把当地的风俗人情及文化特色融入进去,使产品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艺术风格。
2.2休闲农业旅游,助推乡村扶贫
乡村旅游业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再加上对农民的特别培训,确实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助推扶贫。同时,乡村旅游开发会与其他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且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相反是极力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再加上国家给予的各种政策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不小的成效,有助于推动乡村扶贫。
2.3突出特色,保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时,一定要保持本土的特色,着重突出绿色景观,不用模仿城市景区的建设,开发商在开发中也一定注意要保护好原汁原味的绿色景观。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重与城市景观的差异性,从而突出乡村中天然绿色的环境,让人们体会不一样的景观,突显乡村旅游的魅力,让人们回味无穷,保住乡村景观的吸引力。
2.4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当前全国大部分乡村都在发展乡村旅游,竞争十分的激烈,此时,政府就应该要进行合理引导,利用群众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树立品牌,走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5区域合作策略
在乡村旅游的开展中,有的只是简单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形式,吸引的游客有限,游客的消费不多,又多是短期旅游,因此,在乡村旅游扶贫产品开发中,可以采用区域合作策略。国家划分的特困地区,如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都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将这些地区的旅游景区(点)相融合与利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结束语:
乡村旅游扶贫是典型的贫困扶贫模式,具有参与范围广、速度快、扶贫率低、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特点。要真正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造血功能,实现农村扶贫,必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各类产业的整合和发展,提高农村自身的社会面貌和经营效益。所以,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应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使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主渠道和骨干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参考文献:
[1] 耿选珍. 乡村旅游的异化及本质回归. 农业经济, 2014, (6): 84 ~85.
[2] 吴巧红. 后现代视角下的乡村旅游. 旅游学刊, 2014, 29 (8): 7 ~9.
[3] 赖晓华, 赵淑容. 乡村旅游营销创新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18): 198 ~199.
[4] 余兵. 提升我国乡村旅游竞争力路径研究. 农业经济, 2015, (2): 70 ~71.
[5] 刘北桦, 詹玲. 当前农业扶贫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 (5): 36 ~39.
[6] 罗云艳. 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J]. 改革与战略, 2017,10(9):012-012.
[7] 臧儒倩.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化探究[J].知识经济, 2017,2(11):69-70.
[8] 阎国庭, 毛诗鸾, 周艳群. 金沙县山地扶贫示范园区创新模式探索[J]. 南方农业, 2016, 10(21):180-181.
[9] 谭宗梅.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探析[J]. 经济师, 2017,6(7):177-178.
论文作者:周艳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乡村论文; 旅游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模式论文; 特色论文; 旅游业论文; 游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