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智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737100
摘 要: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在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就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充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对教学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下面谈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一、利用传说或寓言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一节时,用“醋”字的传说来历导入。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即今山西省运城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这个传说能引发学生对食醋有效成分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求知欲。也可用韩非子的寓言“狗恶酒酸”引入,尽管酒家的酒很醇香,但因为酒家的狗太可恶,人们不敢来买酒,导致酒变酸。这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好奇心:酒为什么会变酸成醋?由此引出乙酸,也可以说明通过酒精可制得乙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紧紧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将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尽可能创设与学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利用当地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除了可以运用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与化学化工等有关的企业资源、环境资源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切身体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和自己身边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好化学为家乡做出贡献的目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四、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要求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实验探究”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实验探究是体现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因此通过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更能直观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因其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宏观模拟微观,可以变静态为动态或对瞬间定格分析,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模拟实验室中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完整。各种场景的模拟和感性材料的展示,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应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内容,运用恰当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影像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为之动情,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百度百科“情境”。
论文作者:刘有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科学论文; 乙酸论文; 资源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