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红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河南内黄 456300)
【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法。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以及总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系统护理,可获得显著护理效果。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生存质量;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7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主要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由于患者病症不稳定,易形成心肌梗死,严重者导致猝死[1]。为预防心绞痛进展,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实施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本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满足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39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3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2)岁;病程在3~18周之间,平均病程为(5.4±1.3)周;心绞痛类型:23例卧位型,19例自发性,1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9例变异型,7例中间型。经心电图检查,ST段均不同程度压低,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药物,并采取抗凝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心肌缺血、控制血压以及降脂等疗法,并维持患者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实施对应护理:
1.2.1对照组对照组均应用常规护理法,主要以使患者感到舒适为主,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保持病房清洁,并为其实施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监测病情:对患者病情密切监测,主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以及心率等指标,对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发生次数等指标详细记录,并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进行准确鉴别;如患者频发心绞痛,采取药物治疗无效,则要警惕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及时告知医师处理。(2)心理护理:患者病症反复性发作主要受到工作、生活、社交以及疼痛等方面因素影响,易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情绪。心绞痛易由不良情绪引起,并恶性循环。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熟练掌握情绪和心绞痛之间的关系,可及时调整情绪。(3)用药护理: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面部潮红、头部胀痛以及头晕等不适,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以上症状为服药后血管扩张导致,不必紧张;如患者心绞痛频发,则可遵照医嘱为患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并严格控制滴速;与此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要严格根据医嘱控制滴速,不可随意调整,如滴速过快可能引起低血压。患者遵照医嘱服用硝酸甘油5min后,如胸痛症状无缓解,则可指导患者再次服药;如疼痛剧烈,则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如有必要,可为患者肌内注射60~100mg哌替啶。(4)生活干预:和患者积极交流过程中,帮助患者寻找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劳累加重病情;应用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待患者病情恢复稳定状态后,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耐受力。(5)饮食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要戒酒、戒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高脂、甜食,低盐量饮食,以维生素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丰富以及优质蛋白质的清淡食物为主,进食时不宜过饱、过快,要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6)出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护理安全性、治疗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等,大大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另外,对患者强调严格遵照医嘱服药的意义,不可随意停药、换药,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3]
应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患者的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以及治疗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评分,将各个因素评分值相加即得出SAQ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如P<0.05,则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以及总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Q评分对比(x-±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以及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等。患者主要伴有心绞痛时间延长、新发作的休息性或者夜间性心绞痛以及心绞痛症状增加等特征[4]。胰岛素异常、肥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为导致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5]。因此,临床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应用常规疗法,然后在治疗基础上实施积极护理,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以及总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通过采取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稳定、开朗的情绪,可避免诱发心绞痛,保持身体健康;通过实施生活护理,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有效减轻心脏负荷、并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发生心绞痛;通过采取饮食护理,以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可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限制高脂、甜食以及低盐饮食,可防止糖耐量异常,避免发生心绞痛。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系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明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48-150.
[2]苏玉荣.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31):95-96.
[3]钟双燕.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8):191-191.
[4]杨宗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5,2(11):145-145.
[5]陶风灵.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189-191.
论文作者:温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心绞痛论文; 患者论文; 不稳论文; 程度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嘱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