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小村乡民族中心小学 445613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教师、学校、家长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整体,是成功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家访架设起学校、家庭、学困生三者之间的桥梁,使之相互了解、理解、沟通和信任,十分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一、家访是家校互动
家访的目的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自己教育无力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为了和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推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协助,统一步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那种告状式的家访,甚至是为了泄气、解恨的想法,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产生消极影响,使家长对子女丧失信心,以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造成师生对立。
二、家访是调查研究
家访是调查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子女一般分为溺爱型、封闭型、放任型和教育修养型四类。一般家庭对提高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比较忽视,也比较忽视子女意志的培养。
班主任平时应注意调查、观察、参阅学困生的有关日记、作文、作业,留心他们的言谈话语,了解他们的心态,还要了解掌握家长的职业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对孩子的期望与教育措施。这样,有利于找到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共同语言,相互配合采取统一行动,从而增强家访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家访是诚恳协作
要做好学困生工作,班主任就必须真心诚意地丢掉个人偏见,深入到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潜藏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点燃这些闪光的火种。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满腔的爱,感化被教育者,融洽师生关系,教育好学困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诚感化教育学困生的同时,教师务必注意家访中同样以诚感动、团结家长,以期望携手共管,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由于家长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性格脾气等方面各有差异,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措施上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学困生的家长往往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在家访中把正确的方法交给家长,和家长统一认识,这需要一定的艺术。不过,以诚对待学困生家长,使他们看到你是在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的子女,他们会积极配合的。班主任要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共同商讨,即使遇到一味护短的家长,甚至是个别胡搅蛮缠的家长,也要坚持耐心说服,婉转提醒。
四、家访是情感交流
为了加强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家访中班主任要经常注意使自己、家长、学生间直接对话交谈,对面交换意见,以“情”动人,这样做既不互存猜疑,也不伤害感情,同时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家访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家长。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家长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流露出厌烦情绪,否则,只能加剧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班主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当考虑的东西。在跟家长交谈时要讲究艺术,善于抓住家长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家长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学困生家长,他们非常想知道孩子的进步。我们在同家长联系时,也要“扬长避短”,尽量多谈孩子的进步,并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帮助教育的结果。这样的家访,会让家长高兴,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学生,会使其进步的更快。
五、家访是行为实践
抓家庭教育对转化学困生有几个好处。首先,家长的教育对子女最直接,影响很大;其次,抓家庭教育能更具体的落实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上;还有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与共同期望,家长们愿意配合老师教育。为此,在统一认识基础上,应注意家庭、学校双向落实行动,分别向家长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家访时应当向家长提出,如检查子女是否预习复习、作业是否独立完成、是否勤劳、生活上是否艰苦朴素等要求。
总之,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需要班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长,感化学生,让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育人的责任。
论文作者:张启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家长论文; 家访论文; 学困生论文; 子女论文; 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