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活动;裂缝问题;控制方法
根据现代混凝土应用规范中提出的要求可以了解,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时,必须集中工作精力处理裂缝问题,混凝土具有较大的体积主要是受到了施工建设需求的影响,但是该种结构体系也会给其所处的建筑物带去负面负面影响,由于表面系数相对比较小,因此水泥材料中的水化热将会被集中释放,结构物内部会快速升温,而在外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就会形成温差问题,使结构不能保持安全应用状态。本文结合某地建筑物建设情况,探讨裂缝控制方法。
1 工程情况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具体地探讨适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防控方法,现引进一个应用了超长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系统的工程项目,其施工信息如下:
某工程底板尺寸67.2m(南北方向)×77.2m(东西方向)。底板厚0.7m,反梁高度为1.8m,厚度为1.1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反梁厚度2.5m,混凝土总量约为7000m3,设计混凝土等级为C35P8,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在7月中旬。
2 应用裂缝控制技术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形成原理来看,采用技术化的手段开启防裂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借由技术化方法来对混凝土构筑物内外部的温差问题加以控制,防裂技术应用情况如下:
2.1 完善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上要优先考虑防止由于结构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和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可能性很小,而混凝土硬化期间因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和浇筑时外界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配合比设计时主要采用减少水泥用量及使用缓凝型外加剂,以此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释放量及热量的集中释放。并采取保温养护等综合措施来限制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及其内外温差。
根据以往大体积施工经验,在配合比设计时,在采用粉煤灰与矿粉双掺技术,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泥的水化热。还能够因掺和料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增强结构的密实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裂性、耐久性。根据上述条件,配合比在满足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尽量减混凝土的塌落度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2 材料应用要点
原材料选择:选择在建委备案,具有相应资质并经检验合格的厂家作为分承包方,原材料质量及环保指标符合要求。水泥:选用P.O42.5水泥。外加剂:选用CKL聚羧酸泵送剂,减水率大于25%,且对钢筋无锈蚀,与水泥适应性良好。
粉煤灰:选用Ⅱ级粉煤灰,细度≤25%,烧失量≤8%,需水量比≤105%。矿 粉: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能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合理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检测混凝土的性能
我们各种强度等级的结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均在6-8小时,而针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我们建议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至12小时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不出现施工冷缝,也可保证施工作业面的压抹覆盖。上述配合比实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2小时30分钟,终凝小于24小时。混凝土试件加压至1.0MPa并持压8h后停机,此时试件顶面无渗水现象,劈开后观察混凝土试件内部渗水情况,试件的渗水高度在0~2cm之间。
3 施工要点
在给大体积混凝土体系开展防裂处理工作时,不仅要正确应用防裂处理技术,同时还需把握防裂工作要点,通过强化防裂过程管控工作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体系的实际稳固性。
3.1 控制出机温度
在混凝土出机阶段就要开启裂缝控制活动,通过抽检的方法来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出罐温度,如果发现混凝土的温度超过了材料标准温度,可以应用简单的降温方法来解决材料过热问题,具体降温方法包括直接冲洗罐体,同时也可以从砂石材料入手,通过洒入适量的水降低砂石材料的温度,进而降低施工所用的混凝土的温度。
3.2 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
基于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可以改进常规的浇筑方法,采用分层浇筑的手段来浇筑混凝土,将每一层的材料厚度控制在40cm之内,在对上一层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需控制 好振捣棒,插入振捣棒的深度大约为5cm,这种插入方式可以保障上下两层混凝土完全融合,在振捣下层混凝土之前,需先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否则会产生施工冷缝的施工问题。
在对结构系统中的每一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都应当保持使用均匀振捣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各处的混凝土都要保持密实度,否则混凝土结构会形成沉降裂缝问题。
3.3 完善布料与收面处理工作
在开展布料施工活动时,需要坚持均匀布料的施工工作原则,不能在同一位置停留过长的时间,在进行布料处理工作时,还要使用振捣棒将混凝土材料摊平。如果摊平处理工作没有做好,结构系统会随之产生浆体流失的情况,局部位置使用的骨料过多,但是浆体相对比较少,混凝土材料好会因此而丧失均质性。
在进行收面处理工作时,应当在表面下方15mm的位置将方格铁丝网铺设到合适的位置,这一项处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混凝土材料表面的收缩问题,减少塑性收缩问题。在收面环节,还应当对结构表面进行清理,将多余的浆体直接清除,在混凝土呈现出初凝状态之前,将轧抹次数增加。
对于混凝土初凝前产生的细小裂纹要及时用工具拍打抹轧,因此时混凝土还有塑性,裂纹会闭合不会对结构产生影响。
3.4 初凝后期处理工作分析
混凝土初凝后要及时采用塑料薄膜、湿草袋进行覆盖,并定期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面层处于湿润状态。并要密切注意白天高温下的保湿和夜间的保温,防止混凝土由于温差变化过大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养护周期不能少于7d。
4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大型建设项目也相对常见,本文介绍的施工案例中的混凝土结构系统还具有相对比较长的特点,因此可知裂缝控制工作变得更加难以有效展开,温差控制工作难度也变得更加艰难,在了解施工信息之后,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裂施工手段来应对结构裂缝问题,在初期裂缝处理工作结束后,还需对完成处理的部分进行养护,进而使防裂处理工作可以有效保持。尽管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的防裂工作相对比较艰难,但是防裂处理仍旧是保持该种构筑物质量的必要保护行为,必须及时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剑锋.(2017).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 绿色环保建材(7),274-274.
[2]侯玉杰.(2017). 港口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方案. 中国高新区(21).
[3]李雪梅.(201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初探. 装饰装修天地(23).
论文作者:宁秋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工作论文; 温度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