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班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科教学
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是: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画的东西来。怎样使幼儿从绘画的涂鸦末期过渡到掌握绘画的简单技能,成为教师在小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首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诱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步骤是:(1)结合入园教育,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幼儿。(2)每天开展十分钟的美术欣赏活动。教师有目的地选一些大班幼儿的主题画或纸工、泥工作品,采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或选择色彩鲜艳的挂历供幼儿欣赏。教师还采用水墨画、水粉画、吹画、剪纸、泥塑等教学手段操作表演给幼儿看,激发幼儿的兴趣。(3)每给幼儿讲一个故事,教师首先熟悉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每个角色的画法,边讲边画。(4)采用游戏的方法。玩色游戏:给颜色找朋友;给小动物穿衣服;给小动物找家;给铅笔找家(是什么颜色的笔就放在什么颜色的笔筒里)。通过这些玩色游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做做玩玩:搓棒糖,搓糖葫芦,吹泡泡,套圈等,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5)每周有半小时的绘画兴趣小组活动,教一种简单的技能。
二、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1)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比喻成木棍,竖线比喻成木棍站立,横线比喻成木棍睡觉,弧线比喻成木棍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鸭子,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2)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进行教学。把要画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边讲边画,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如画小树,编成小木棍练武术的故事,故事内容:有一天,天气真好,小木棍来到操场上练武术。小木棍的身体站得直直的,叭的一声伸出左手臂,张开五指,又叭的一声伸出右手臂,张开五指,身上穿上一件绿色的防护衣。故事讲完了,幼儿齐声说,原来是棵小树。教师再复述一遍故事并要求幼儿用动作把小树表示出来,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又如画小鸭,讲:小河边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许多圆圆的果子,夜里果子被大风吹落到地上,果子上有一条长把子,把子上有片半圆形的叶子,用扁刀切果子,切开的果子里面有颗黑种子,原来是只小鸭子。小鸭子呷呷,跳到河里把澡洗。
三、同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样幼儿所学的技能得到及时的巩固,为以后的主题画打下基础。如练习画圆,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练习,添画熊猫吹泡泡,气球把小猴带上天,小丑丢圈,树上结满了果子,刺猬背果子等,集中练习四周。
四、为幼儿绘画创造有利条件。(1)提供瓷砖墙、小黑板、绘画纸、宣纸、颜色纸、颜料、彩色粉笔、棉签、印章等绘画用具。(2)每天早餐后,开展十五分钟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玩色或绘画。(3)每周安排一次粉笔地面画。把幼儿带到操场上,让幼儿自由在地面上用粉笔作画。这种形式,幼儿无拘无束,特别兴奋,是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好形式、好方法。
通过一学年的探讨,效果表明,我们采用的教育方法,幼儿是能够接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幼儿掌握了绘画的简单知识和技能,能较好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就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幼儿回家后不再缠人了,自己拿笔和纸去画画,一边画,还一边不停地讲。幼儿掌握的简单绘画技能越多越熟练,想象力越丰富,表现力就越强。如幼儿画春天的柳树,从画面看,没有乱涂的现象,画面丰富多彩,不仅有柳树,而且画有蝴蝶、花、草、蜻蜒、燕子等。又如添画“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要求只是给青蛙穿上绿色的衣服,学画小蝌蝌,幼儿却添画上了草、蜻蜒、小鸭、燕子等,幼儿还能把所画的内容用语言讲出来。
标签: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