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通俗报纸版面批评(二)_读书论文

当代通俗报纸版面批评(二)_读书论文

当代流行报纸版式批评(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版式论文,当代论文,报纸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流行版式的批评

流行版式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它们与传统版式相比,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体现报纸版面的时代特色。但是,在前文所论述的“浓眉大眼”版式、“眉清目秀”版式、“杂志化”版式以及“太阳稿”版式4种流行版式中,也存在着内容与形式脱节,片面追求冲击力,设计理念唯美化,漠视新闻价值等突出问题。

一、内容与形式脱节

报纸版面融合了新闻学、哲学、美学、受众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蕴含着“讲政治”的大局意识和舆论导向,因此,版面的设计、版式的形成,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应该是报纸编辑方针的体现和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然而在流行版式中,过分注重包装形式,内容与形式脱节几乎成为一种通病。

在一些流行版式中,题文不统一以及过分的“大题小文”,成为报纸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然而却是一种看来有效,却十分有限的手段,因为题文不符是留不住读者的。

报纸的最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而一些流行版式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直接结果,就是挤掉了文字的版面容量,从而弱化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2月12日第5版《马年特刊·悟》,总计约有3/4的面积用来刊登一个马头的照片和“马”字的造型,文字只占约1/4版的面积。读者“读图”与“读文”比例的严重倾斜,即使像《中国摄影报》等图片类的报纸也难望其项背。

报纸版面能动地反映报纸内容,因此被认为是报纸发言的一种手段(郑兴东等著《报纸编辑学》191、19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好的版面应当对各类稿件的内容作出恰切的评价,然后赋予其恰切的形式。正如沈兴耕所说:“办好报纸,关键靠内容,靠好稿,其次才是形式,是版面。”而当前的一些流行版式,削足适履,“让内容适应形式,这是一种形而上学,会使报纸的质量下降”(引自沈兴耕著《报纸编辑学实务》第161-161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二、滥用视觉冲击力

在近20年的报纸版面变革发展史上,围绕强势增加视觉冲击力,始终是一个方向。“视觉冲击力”最先为报纸所强调,始自《北京青年报》,此后引起了众多都市报的刻意模仿,以致达到滥用的程度。

归纳流行版式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做法,不外以下几种:

1.大照片。英国美术史学家E·H·贡布里在其所著的《图象与眼睛》一书中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图象的唤起能力又是优于语言”。这句话成为《北京青年报》利用大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根据。(郑兴东主编《新闻冲击波——北京青年报现象扫描》第23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其美编发誓要使《北京青年报》在离报摊10米外即能被读者首先看到。该报曾用整块版面刊登世界著名钢琴家“克莱德曼”大照片。

范长敏在新传播资讯网(2001年12月12日)发布的《“读图时代”与“泡沫图片”——浅析新闻图片运用中的不良现象》一文中,将滥用图片称之为“虚大、虚多、虚重、虚美”“四虚症”。作者认为,“泡沫版面”即“版面设计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

2.大标题。一些流行版式几乎每期、每版都有通栏大标题。在一些主流报纸版面设计实践中,一般要求大标题、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因为标题的加长,往往意味着强势的增加。对于那些不需要特别突出的报道,如果制作过长的标题,就会喧宾夺主;另外,太长的标题也会造成读者视觉疲劳。而在当前的流行版式中,长标题却成为时尚,许多本来应该属于多行题的,现在为了做成通栏的横题,也强行并为一行,从而使标题越来越长。这种趋向在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表现得最为明显,几乎每版头条都是通栏的长横题。如2002年4月8日第23版的头条是19个字(20个字符)的通栏横题——《全球小家电之王领衔台湾3C暗战内地零售业》。本来,标题的前半部分是完全可以作为肩题,以小字号和区别于主题(后半部分)的字体制作的,现在并为一行,不仅令人感到冗长难耐,而且也对标题主要信息形成干扰。

总之,大标题尤其是通栏题,如泰山压顶,给人造成一种虚张声势之感。须知在中国新闻史上,只有在“文革”期间,报纸严重违背新闻规律时,超大标题的运用才出现过如此“盛况”。

3.将线条、字体、字号等版面元素(又称“编排手段”)运用到极致。例如1990年以后的《北京青年报》版面,用直黑分割线淘汰花边花线;许多标题采用特号、63磅、84磅甚至96磅的大字号,大量使用利用黑底(彩底)反白字,使整个版面的反差强烈、醒目夺人。如《北京青年报》2001年4月4日头版,3个导读皆用蓝色,3个新闻标题则都是反白或反蓝(蓝底白字),其中《霸道的证据》标题还是反白、蓝字勾边。这样,就使得强势叠加,凸显了该报浓墨重彩的特色,显示出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4.是利用色彩、色块、反白等编排手段,如《北京晚报》2002年4月10日第一版,头版头条《本报亚洲论坛企业明星代表团组成》及下文《抢占新技术高科技》两稿,以淡绿色的底色衬托,使之强势增强。

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不少报纸进行简单地模仿和攀比,以至出现这样的结果,“大标题,题大无度;黑体字,字黑无边;粗线条,线粗无比;大图片,图大无限。”(沈兴耕著《报纸编辑学实务》第15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这种盲目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倾向,不仅令人对此心生困惑,到底是“视觉冲击”还是“视觉轰炸”,究竟是“新闻纸”还是“图片纸”?

耿过友、王安娜基于对《世界报刊设计精碎》和《全球最佳报刊设计》两书中112个报纸获奖版面中图片使用量的调查,发现在欧美的获奖报纸面上,尤其是新闻版上,除了报头报眉及照片外,很少用色条色板,底纹也几乎没有;彩色新闻版上,除了照片外,其他用彩的地方很少,只有一些线、框和一些小的报花、数字等用一些彩色,在线框的运用上也极为小心,一般线用得多,框用得少。(见耿过友、王安娜《欧美报纸版面编排与设计》,载《新闻出版导刊》2002年第3期)欧美报纸的做法值得我国报纸借鉴。

三、滥造强势

强势是版面吸引读者注意的方式。新闻编辑学上一般运用“区序理论”来研究强势,所谓区序,一般是指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排列所呈现的次序。目前的区序理论,一般有3种观点,一种认为在上下或左右一分为二的版面上,“上比下强,左比右强”;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一分为四的版面上(即以“十字线”切割版面),强势按顺时针方向,从左上经右上、右下到左下4个区位依次递减;第三种观点认为,视觉中心就是版面的强势。它位于版面的数学中心(即板面正中)以上1/10的部分。(以上参考郑兴东等著《报纸编辑学》等207-20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王咏赋著《报纸版面学》第70-7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网络时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变得越来越厚的报纸,使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得不发生很大的改变,即从过去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阅读习惯,改为一目十行的“扫视”。这样,就为增强强势提供了一个根据。一些新派报纸纷纷调动编排手段,制造强势,引导读者的视线。

例如:在“太阳稿版式”中,强势从中间向四周递减;“浓眉大眼”版式多利用小头条、众头条、倒头条等方式,使版面强势“多点散射”。总之,流行版式多利用各种编排手段,制造强势,改变原有弱势版位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滥造强势也使得整个版面区序的强弱对比模糊,运用原有的区序理论已经无法求解。有学者认为:“一块版面上的重点不宜过多,除头条外,重点最多不应超过两个,因为所谓重点是与非重点相比较而存在的,重点过多也就无所谓重点了。”(蔡雯著《现代新闻编辑学》第28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些流行版式人为大造强势的做法,使版面之上全是“重点”,使人无所适从。

四、百无禁忌

版面设计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在版面学上,叫“排版禁忌”。《新闻学大辞典》认为,下列现象在版面设计上属于回避之列:通栏、左右对题、上下重题、框碰框等。通观流行的版式,对于以上“排版禁忌”,好象视若无物,尤其是在标题排法和“通栏”方面,基本上成为家常便饭。

犯忌之一:碰题和压题

在郑兴东等著《报纸编辑学》一书中,“标题的变化”是作为《版面的变化》一节中的重点内容来讲的,总共用了5页半的篇幅。而现在的报纸习惯用一行横题,不但使版面缺少变化,显得平直、堆砌,而且还造成许多的碰题和压题。如《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4月5日第一版,下半版的一则标题《机器猫改头换面》既与右边的《石油危机结论过早》碰题;又是与下边的《美无权对我国防建设说三道四》形成压题。

基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与西方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取消直排竖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横、竖题结合的版式应予保留。“一个版面应该有20%的直排稿子,即一个版面有1-2篇直排稿子,分散在版面相应的区间……”(桑金兰著《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第6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这样,一则可以横竖题搭配,使版面走势显得参差错落;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碰题和压题。

犯忌之二:断栏

断栏,也叫“通线”、“切栏”,即版面上的栏线从版面顶端一直通到底部或横贯版面,将版面整体分隔为几部分,破坏了版面的整体感。

在传统版式上,只有以下3种情况是允许断栏的:一是两个半版合成一块版面,例如《人民日报》的《国际·体育》版,“国际”与“体育”的内容各占半版,因此,必须以线分开,形成断栏;二是由于某一稿件需要做通栏处理,自然形成断栏。如重要的理论文章需要在下8栏通栏处理,以示强调;三是同一内容的数篇稿件,需要集中编排的。如《人民日报》2002年3月26日头版,断线以上部分是属于同一主题的3篇稿件——头条是“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消息,报眼是飞船升空的照片,报眼下是飞船发射现场的侧记。

在这方面,流行版式全无禁忌,反以断栏为时尚。如《北京晚报》等许多报纸的头版,模仿《今日美国》等西方报纸,确立了固定的一分为三版式,即两条竖线自上至下贯穿,将版面切成三个空间。两边各有一个基本栏刊登组合性新闻,中间是要闻。又如,2002年4月7日《华夏时报·每周文摘》的头版是横切(没有用栏线),第2、3、4版,每版都有2-3个竖切断栏。

与上述竖切方式不同,《环球时报》多为横切断栏。如2002年4月11日的该报,第4、5、12版都是一线自左至右横穿,将版面分隔为二。《南方周末》4月18日第A15版,版面上一共只有两篇稿件,一分为二;下面是广告区,又断一次。25日的C22版,右边约有1栏垂直向下通,左边的版位上共有4篇文章,一分为四,从左至右贯通。

断栏,对于组版编辑来说,也许节约了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但从专业角度来看,它却是对以横排、水平、横块为特征的现代版式的异化,有损版面的整体美观;有些断栏如《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4开的版式自上而下一分为三,又回到了传统的垂直式版式。

有人说,版面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都受制于报道思想和报道内容,也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见杨明森著《报纸的美学魅力》第7页,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年版)对于版面设计来说,版面规则这个“镣铐”并非可以随便去掉的。因为它蕴含着独特的版面的语言和民族的审美意识。

犯忌之三:留白不当

在传统的美学观中,“飞白”和“计白当黑”是一种韵致;在报纸版面学中,空白是版面编辑排手段的一种,其在版面设计中的作用可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综观近年报纸版式的发展趋势,对空白的作用呈现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但是在一些流行版式特别是“眉清目秀”版式中,对于空白也存在着滥用的情况。如《南方周末》4月11日的D26、D27两个《城市》专版,文章全部排在版心(宽度19cm)。版心两侧(总宽度15cm)除刊登3副照片和9行文字外,其余全是空白。在另一张版面上,一篇文章之下的空白,竟达1栏宽9行高。

正如滥用其他的版面资源一样,滥用空白也是一种浪费,过多的空白使版面看起来松散,缺少生气。

蔡雯在《对当代中国报纸版面革新的观察与思考》(新传播资讯网2001年9月8日发布)提出:“在新的世纪中,报纸版面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智。”在对流行版式的批评上,这一观点也极为恰当。

标签:;  ;  

当代通俗报纸版面批评(二)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